【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余热回收、余热供暖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热负荷逐年增加,却面临供热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然而,在炼油、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品位余热,由于温度低而不再作为工艺热媒。低温余热一般指冷却水、冷却空气、排烟等温度低于130℃的物流所带走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具有巨大的回收潜力和回收价值。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回收可利用的余热资源,成为扩大供热热负荷、节能减排的一种新途径。同时,炼油、化工、冶金等生产工艺伴随着较多的放热过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富余的低压蒸汽可作为供热热源的补充。
[0003]对于80℃以下的低温余热,可采用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直接加热采暖水;对于80~130℃的低温余热,采用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可大幅降低低温余热的出口温度、提升低温余热的利用空间,同时降低冷却系统负荷,提高系统的综合热效率。如图1所示,采用常规单热源余热回收型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热泵、水水板式换热器(1)、溶液换热器(2)、冷剂泵(3)、溶液泵(4),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G)和冷凝器(C);在发生器(G)内设置有发生器余热水管束(17)、发生器蒸汽管束(18),所述发生器余热水管束(17)位于发生器蒸汽管束(18)的正上方,在发生器蒸汽管束(18)的蒸汽进口管道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19),通过电动调节阀(19)来控制通入发生器蒸汽管束(18)的低压蒸汽开关以及调节蒸汽流量;余热水依次经过发生器(G)、水水板式换热器(1)、蒸发器,余热水的高温段作为发生器(G)的驱动热源;采暖水采用两路并联方式,一路依次经过吸收器、冷凝器(C),一路经过水水板式换热器(1)与余热水直接换热后,两路混合形成采暖水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余热水管束(17)、发生器蒸汽管束(18)均包括若干个水平放置的换热管,所述发生器余热水管束(17)与发生器蒸汽管束(18)具有各自独立的管箱且共用一个壳体,其中发生器余热水管束(17)的管内通入余热水,其管外采用水平管降膜式换热方式,发生器蒸汽管束(18)的换热管完全浸没在溴化锂溶液中,管内通入低压蒸汽,其管外采用池沸腾换热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吸收器均采用2级或3级换热,同一级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左右相邻设置且壳程相连通,同级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壳体中间安装EA挡液板(9),不同级的蒸发器和吸收器均上下设置且壳程之间不连通,不同级的蒸发器、吸收器分别由设置在其底部的蒸发器冷剂盘(13)和吸收器溶液盘(14)分隔成独立的空间,所述蒸发器冷剂盘(13)用于收集蒸发器换热管外未蒸发的冷剂水,所述吸收器溶液盘(14)用于收集吸收器换热管外滴淋下落的溴化锂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热源余热回收型热泵及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G)和冷凝器(C)为单级换热,所述发生器(G)和冷凝器(C)左右相邻设置且壳程相连通,发生器和冷凝器壳体中间安装GC挡液板(8);所述发生器(G)设置在位于上部的蒸发器的上方,冷凝器(C)设置在位于上部的吸收器的上方,位于发生器(G)和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兰,王世伟,李栓柱,杨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