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367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涉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吸热装置,包括多个吸热表面,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光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光伏电池板,围绕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设置,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反射镜场,用于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吸热表面和光伏电池板;储热装置,与吸热装置连接,用于储存吸热装置所吸收的热能;热电转换装置,与储热装置连接,用于将储热装置中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电压输出结构,与热电转换装置和光伏电池板分别连接,用于接收光伏电池板和热电转换装置所输出的电能,将电能转换为预设电压值后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结合光伏与光热发电,减少太阳能光线溢出损失,提高发电量。提高发电量。提高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溢出损失约在8%左右,为了防止溢出的反射光线烧毁吸热器非受热面结构,需要设置专门的隔热区域,增加了系统投资,提高了成本。高倍聚光光伏电池板比常规光伏电池板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单位面积输出,但是需要设计足够的反射面积,一般需要另外设置碟式或者线聚焦反射器,投资高于常规光伏电池板。现有的光伏和光热结合技术多为独立设置光伏和光热系统,通过发电侧并联,或者在高倍聚光光伏电池板发电的同时,利用散热量加热热水提供热量,但是冷却水的温度较低,不足以用于发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光热电站的太阳能光线溢出损失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
[0005]吸热装置,包括多个吸热表面,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光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
[0006]光伏电池板,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设置,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0007]光反射镜场,用于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吸热表面和所述光伏电池板;
[0008]储热装置,与所述吸热装置连接,用于储存所述吸热装置所吸收的热能;
[0009]热电转换装置,与所述储热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储热装置中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0010]电压输出结构,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和所述光伏电池板分别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伏电池板和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所输出的电能,将所述电能转换为预设电压值后输出。
[0011]可选地,所述吸热装置包括:
[0012]吸热器和吸热塔;
[0013]所述吸热器设置于所述吸热塔上,所述吸热器包括多个吸热表面,所述光伏电池板围绕所述吸热器的所述吸热表面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吸热器为表面式吸热器或腔式吸热器。
[0015]可选地,所述光伏电池板为高倍聚光光伏电池板。
[0016]可选地,所述光反射镜场包括:
[0017]多个定日镜,多个所述定日镜的镜面围绕所述吸热装置设置,且多个所述定日镜的镜面朝向所述吸热装置。
[0018]可选地,所述光伏电池板能够相对于吸热表面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0019]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光伏电池板与所述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之间呈预设角度,所述光反射镜场能够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吸热表面和所述光伏电池板;
[002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光伏电池板遮盖所述吸热表面,所述光反射镜场能够将月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光伏电池板。
[0021]可选地,所述储热装置包括:
[0022]第一流体回路和高温储罐;
[0023]所述第一流体回路设置有导热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回路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储罐的进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设置于所述吸热装置中;
[0024]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回路,所述吸热装置所吸收的热能传递至所述导热流体,高温的所述导热流体储存于所述高温储罐中。
[0025]可选地,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包括:
[0026]第二流体回路、换热结构、第三流体回路、透平结构和发电结构;
[0027]所述第二流体回路的进口与所述储热装置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流体回路设置于所述换热结构中;所述第二流体回路设置有导热流体,用于将所述储热装置中所述储存的热能传递至所述换热结构;
[0028]所述换热结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流体回路的进口连通;
[0029]所述透平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换热结构的出口的所述第三流体回路上;
[0030]所述透平结构与所述发电结构连接;
[0031]其中,所述换热结构中的发电工质与所述导热流体进行换热后,高温的所述发电工质经所述第三流体回路,在所述透平结构中做功,为所述发电结构提供发电动力。
[0032]可选地,所述透平结构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系统中的至少一项。
[0033]可选地,所述热电转换装置还包括:
[0034]冷却结构;
[0035]所述换热结构的进口与所述第三流体回路的出口连通;
[0036]所述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透平结构和所述换热结构之间,靠近所述换热结构的进口的所述第三流体回路上;
[0037]其中,所述发电工质在所述透平结构做功后,低温的所述发电工质输出至所述冷却结构中进行冷却,经冷却后的所述发电工质经所述第三流体回路回流至所述换热结构中。
[0038]可选地,所述储热装置还包括:
[0039]低温储罐,所述低温储罐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回路的出口连通;所述低温储罐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体回路的进口连通,用于储存与所述换热结构换热后的低温的所述导热流体。
[0040]可选地,所述高温储罐和所述低温储罐采用以下至少一种储热形式:
[0041]熔盐储热、相变储热和固体储热。
[004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3]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吸热装置,包括多个吸热表面,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光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光伏电池板,围绕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设置,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反射镜场,用于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吸热表面和光伏电池板;储热装置,与吸热装置连接,用于储存吸热装置所吸收的热能;热电转换装置,与储热装置连接,用于将
储热装置中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电压输出结构,与热电转换装置和光伏电池板分别连接,用于接收光伏电池板和热电转换装置所输出的电能,将电能转换为预设电压值后输出,结合光伏与光热发电,形成光伏与光热共同发电的耦合系统,大幅减少太阳能光线溢出损失,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示意图之一;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的示意图之二。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光伏电池板;2

光反射镜场;3

吸热器;4

吸热塔;5

第一流体回路;6

高温储罐;7

第二流体回路;8

换热结构;9

第三流体回路;10

透平结构;11

发电结构;12

冷却结构;13

低温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常规光热电站的太阳能光线溢出损失的问题,提供一种发电系统。
[0050]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包括:
[0051]吸热装置,包括多个吸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装置,包括多个吸热表面,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光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光伏电池板,围绕所述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设置,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光反射镜场,用于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吸热表面和所述光伏电池板;储热装置,与所述吸热装置连接,用于储存所述吸热装置所吸收的热能;热电转换装置,与所述储热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储热装置中储存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电压输出结构,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和所述光伏电池板分别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伏电池板和所述热电转换装置所输出的电能,将所述电能转换为预设电压值后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装置包括:吸热器和吸热塔;所述吸热器设置于所述吸热塔上,所述吸热器包括多个吸热表面,所述光伏电池板围绕所述吸热器的所述吸热表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为表面式吸热器或腔式吸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板为高倍聚光光伏电池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镜场包括:多个定日镜,多个所述定日镜的镜面围绕所述吸热装置设置,且多个所述定日镜的镜面朝向所述吸热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板能够相对于吸热表面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光伏电池板与所述吸热装置的吸热表面之间呈预设角度,所述光反射镜场能够将太阳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吸热表面和所述光伏电池板;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光伏电池板遮盖所述吸热表面,所述光反射镜场能够将月光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光伏电池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包括:第一流体回路和高温储罐;所述第一流体回路设置有导热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回路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储罐的进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体回路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煜韩伟李晓宇孙衍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