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94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各开设有两个均与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至少一者的两个通孔设置在端面上;第二管路包括局部穿设于第一管道内的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的一端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另一端则从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管路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和管路结构简单等特点,有利于降低空间占用率,作为空调装置的管路系统时可提高空调装置的安装效率、空间利用率及美观效果,并使空调装置能适于更复杂的安装环境。安装环境。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管路系统一般都包括多条管路,可以通过管路将载热流体传输需要热交换的场景中,并在需要热量交换的场景中进行热量交换,经过热量交换的载热流体变成回流载热流体,回流载热流体经过处理后又转变为可进行下一个热交换循环的载热流体,从而可以对需要热交换的场景进行持续的热量交换。但是,现有的管路系统中多条管路为分管布置,存在集成度低、占用空间大及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且由于分管布置的管路结构复杂,不方便拆装,尤其不方便在复杂的安装环境中进行拆装。
[0003]此外,由于管路系统中的一条管路通过的载热流体和另一条管路通过的回流载热流体具有温差,在热交换过程中载热流体的热量并不能被充分利用,而经过热交换的回流载热流体回流以进行下一个换热循环时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将回流载热流体转变为可利用的载热流体,造成能量的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现有管路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管路系统,旨在至少解决现有管路系统由于分管布置存在的集成度低且管路结构复杂、难以在复杂的安装环境中安装且安装不美观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0008]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具有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各开设有两个均与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至少一者的两个通孔设置在端面上;
[0009]第二管路包括第二管道,局部第二管道穿设于第一管道内,且第二管道的一端从设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另一端则从设于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之一穿出第一管道外。
[00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设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设在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设在第二端部之端面上。
[00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设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设在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第二端部的其中一通孔设在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而另一通孔设在第一端部之侧壁上。
[001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设于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设在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设在第二端部之侧壁上。
[00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端部之未穿有第二管道的通孔连通,第四管道的一端与第二端之未穿有第二管道的通
孔连通。
[001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的半径为R1,第二管道的半径为R2,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中的至少一者的半径为R3,R1、R2及R3满足如下的关系: R1<R2+R3且
[00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第一管段与未穿有第二管道的通孔连通。
[001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管段自与第一管段连接的部位弯折连接至第二管段,且在第三管段与第二管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00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管道穿设于中空内腔内的管段为直管、弯折管、螺旋管、蛇形管中的任一种。
[001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第五管道的一端与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第六管道的一端与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空调装置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上述任一项的管路系统;
[0020]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室内机,另一端连接室外机,且局部第一管道穿设于墙体中;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室内机,另一端连接室外机。
[00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管道中,第一端部的两个通孔和第二端部的两个通孔之间的管体局部穿设于墙体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一者用于通过气态冷媒,而另一者用于通过液态冷媒。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系统及空调装置,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两端部各设有两个均与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至少一端部的两个通孔设置在该端部的端面上,第二管路包括局部穿设于第一管道的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从第一管道两个端部上的一个通孔穿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路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可以降低管路系统的空间占用率,还能简化管路系统的管路结构。将该管路系统用做空调装置的管路系统时,可有效地提高空调装置的安装效率、空间利用率以及美观效果,还能使得空调装置能够适用于更为复杂的墙体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系统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沿A

A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管道为直管的穿设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管道为弯折管的穿设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管道为弯折管的另一种穿设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管道为蛇形管的穿设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系统拆除部分管道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图8中沿B

B线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8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8中N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装置的安装简化示意图;
[0038]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5为图14中沿C

C线的剖视示意图;
[0040]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管道的纵剖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00、管路系统;
[0043]1、第一管路;
[0044]10、中空内腔;11、第一管道;101、第一端部;1011、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部;1021、第二端面;110、通孔;12、第三管道;121、第一管段;122、第二管段;123、第三管段;13、第四管道;131、第四管段;132、第五管段; 133、第六管段;14、连接件;
[0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上各开设有两个均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的通孔,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至少一者的两个所述通孔设置在端面上;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二管道,局部所述第二管道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且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之一穿出所述第一管道外,另一端则从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之一穿出所述第一管道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之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其中一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而另一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一端部之端面上;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两个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之侧壁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之未穿有所述第二管道的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未穿有所述第二管道的所述通孔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黄存芳韩礼斌李主荣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