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86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第一节点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是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应用的报文;第一节点设备将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得到第二报文;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报文。本申请通过将目的地址由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节点设备地址,基于节点设备地址实现了跨主机通信,由于节点设备的数量小于节点设备上的部署点数量,因而该方法不仅能够不依赖CNI容器网络管理打通部署点间网络的连接,降低了服务间通信对通信设备的路由容量要求,还能降低网络管理复杂性。络管理复杂性。络管理复杂性。

Cross host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device, system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推动了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部署方式的变革。部署点(point on deployment,POD)是最小的可创建、调试和管理容器的部署单元,每个POD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承载软件程序的容器。随着容器的使用越来越多,跨主机的POD间网络连接变得愈加重要。
[0003]相关技术中,跨主机的POD间网络连接依赖容器网络接口(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CNI)标准的容器网络管理。CNI提供了一种标准,容器网络调度方案通常是采用CNI插件来实现,CNI插件需要为不同主机上的POD接口分配唯一的虚拟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al,IP)地址,并安装与该接口相关的所有必要路由。虚拟交换机(virtue switch,VSW)维护POD IP主机路由。其实质是一种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也就是将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数据包包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通过汇聚层交换机进行路由转发。
[0004]但是,对于大型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网络中POD数量较多时,依赖CNI容器网络管理打通POD间网络连接,造成VSW或物理交换机的主机路由数量膨胀,对设备的路由规格和转发性能提出较高要求,传统低端交换机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出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以第一节点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是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应用的报文,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第一部署点的地址,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第一节点设备将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得到第二报文;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报文。
[0007]第一节点设备通过将目的地址为第二部署点地址的第一报文映射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地址的第二报文,根据第二节点设备地址发送第二报文到第二设备节点,由此,实现了跨主机的通信且不依赖CNI容器网络管理,且由于节点设备的数量小于节点设备上的部署点数量,因而降低了跨主机服务间通信对通信设备的路由容量要求,简化了对CNI容器网络部署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网络管理复杂性。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报文,包括: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部署点应用发出的目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的第三报文,根据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映射得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将第三报文的源地址设置为第一部署点的地
址,将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设置为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得到第一报文。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设备将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根据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第一节点设备向控制设备请求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第一节点设备接收控制设备返回的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包括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建立并存储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通过向控制设备请求端点信息,从而获取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由此得到二者的映射关系,便于后续通信时基于该映射关系进行节点设备的地址到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提高通信效率。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署点的地址包括第一部署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第一端口号,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包括第二部署点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第二节点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通过将IP地址和端口号结合表示部署点和节点设备的地址,从而使得部署点和节点设备的地址更加精确,便于区分不同的部署点和节点设备,提高通信的准确率。
[001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以第二节点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设备接收第二报文,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的地址,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由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映射为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得到第一报文;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一报文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由第二部署点处理第一报文。
[0013]第二节点设备通过将接收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地址的第二报文映射为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地址的第一报文,根据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地址将第一报文发送到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应用,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应用对第一报文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实现了跨主机的通信且不依赖CNI容器网络管理,降低了跨主机服务间通信对通信设备的路由容量要求,简化了对CNI容器网络部署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网络管理复杂性。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一报文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包括:第二节点设备将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得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将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映射得到第二节点设备所在主机的地址;基于主机的地址将第一报文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通过第二部署点对应的服务处理第一报文。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署点的地址包括第一部署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第一端口号,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包括第二部署点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第二节点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
[001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跨主机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跨主机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001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跨主机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跨主机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0018]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跨主机通信方法。
[0019]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0020]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应用的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部署点的地址,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得到第二报文;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获取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部署点应用发出的目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的第三报文,根据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映射得到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将所述第三报文的源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一部署点的地址,将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设置为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得到所述第一报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由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控制设备请求所述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接收所述控制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所述第二部署点应用对应的端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建立并存储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的映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署点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一部署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第一端口号,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二部署点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端口号。6.一种跨主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节点设备接收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的地址,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由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映射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得到第一报文;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由所述第二部署点处理所述第一报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映射得到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将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服务域名映射得到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所在主机的地址;
基于所述主机的地址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部署点,通过所述第二部署点对应的服务处理所述第一报文。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署点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一部署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和第一端口号,所述第二部署点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二部署点的IP地址和第二端口号,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端口号。9.一种跨主机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上的第一部署点应用的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第一部署点的地址,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二节点设备上的第二部署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涛许福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