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78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包括地面远控单元和空中载荷,所述空中载荷包括靶机以及安装在靶机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垂直于所述靶机机身安装;所述地面远控单元通过靶机的飞控链路与所述雷达对抗设备进行数据互通,所述地面远控单元向所述雷达对抗设备发送雷达的位置信息和控制指令;所述雷达对抗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干扰,同时获取雷达的位置信息以及靶机当前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控制两翼雷达对抗设备进行天线指向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始终保证雷达对抗设备释放的干扰信号始终对准被试对象,适应试验场景能力更强。更强。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电子干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战争,电子战作为攻防的作战手段愈来愈突出重要性,或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战争中,电子战必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0003]雷达电子干扰作为电子战的一部分,旨在削弱敌方雷达的作战性能,随着雷达与雷达对抗设备不断的对抗交锋,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干扰样式和抗干扰手段多样,现在的机载目标及干扰设备均将目标及干扰设备器装置在无人机上,远距离对雷达进行干扰,这样极大影响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占取无人机机身空间。
[0004]在以往的试验过程中,某些特定型号的雷达对抗设备往往干扰场景单一,无法适应航线、试验场景的变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靶机飞行过程中,飞行姿态会实时变化,为保证雷达对抗设备释放的干扰信号始终对准被试对象,雷达对抗设备需对靶机姿态、靶机位置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实时调整左翼和右翼伺服平台上的天线指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能够始终保证雷达对抗设备释放的干扰信号始终对准被试对象,适应试验场景能力更强。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包括地面远控单元和空中载荷,所述空中载荷包括靶机以及安装在靶机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垂直于所述靶机机身安装;所述地面远控单元通过靶机的飞控链路与所述雷达对抗设备进行数据互通,所述地面远控单元向所述雷达对抗设备发送雷达的位置信息和控制指令;所述雷达对抗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干扰,同时获取雷达的位置信息以及靶机当前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控制两翼雷达对抗设备进行天线指向的调整。
[0007]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雷达对抗设备包括天线单元、功放单元、微波单元、数字单元、控制及解算单元、信号测量单元和伺服平台,所述伺服平台垂直于所述靶机机身安装,所述天线单元、功放单元安装于所述伺服平台上,所述微波单元、数字单元、控制及计算单元、信号测量单元安装于所述靶机机翼上;所述天线单元具有接收通道和发送通道,其中接收通道用于获取射频信号的输入并传输至所述微波单元,经过所述微波单元的放大处理后发送至所述信号测量单元,再经所述信号测量单元测量后输出射频信号的测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与所述地面远控单元无线通信,用于接收地面远控单元的控制指令和雷达位置信息,并根据控制指令生成控制策略对所述数字单元、微波单元、功放单
元进行相应配置以产生针对测量参数的干扰信号;同时获取雷达位置信息,靶机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得到转动角驱动信号对所述伺服平台进行调整;所述天线单元的发送通道用于干扰信号的大功率辐射,所述伺服平台根据转动角驱动信号转动对天线单元的指向进行调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根据控制指令生成控制策略对所述数字单元、微波单元、功放单元进行相应配置包括:所述数字单元针对测量参数产生中频信号送入所述微波单元,同时所述数字单元对微波单元内部进行衰减控制;所述微波单元对中频信号进行变频放大后送入所述功放单元,经所述功放单元功率放大后送入天线单元。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角驱动信号的解算过程包括:步骤一,根据雷达位置信息获取雷达部署位置的经纬度值,根据靶机的位置信息获取靶机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值,计算靶机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根据靶机的姿态信息获取靶机的航向角,计算靶机航向相对于正北方向的角度;步骤二,以雷达部署位置为原点,根据靶机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确定靶机位于雷达的象限区域;在靶机位于雷达的象限区域内,以靶机中心为原点,确定靶机的航向角所处象限;步骤三,根据与的大小关系,确定转动角驱动信号进行靶机机头方向的调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靶机机头方向的调整过程如下:(101)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一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1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102)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一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2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103)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一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3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104)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一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4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201)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二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1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
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202)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二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2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203)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二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3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204)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二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4象限时,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301)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三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1象限时,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302)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三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2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303)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三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3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304)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三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4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401)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四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1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
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402)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四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2象限时,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403)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四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3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404)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四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4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当时,伺服平台左侧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当时,伺服平台右侧顺时针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远控单元和空中载荷,所述空中载荷包括靶机以及安装在靶机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两翼的雷达对抗设备垂直于所述靶机机身安装;所述地面远控单元通过靶机的飞控链路与所述雷达对抗设备进行数据互通,所述地面远控单元向所述雷达对抗设备发送雷达的位置信息和控制指令;所述雷达对抗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干扰,同时获取雷达的位置信息以及靶机当前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控制两翼雷达对抗设备进行天线指向的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对抗设备包括天线单元、功放单元、微波单元、数字单元、控制及解算单元、信号测量单元和伺服平台,所述伺服平台垂直于所述靶机机身安装,所述天线单元、功放单元安装于所述伺服平台上,所述微波单元、数字单元、控制及计算单元、信号测量单元安装于所述靶机机翼上;所述天线单元具有接收通道和发送通道,其中接收通道用于获取射频信号的输入并传输至所述微波单元,经过所述微波单元的放大处理后发送至所述信号测量单元,再经所述信号测量单元测量后输出射频信号的测量参数上传至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与所述地面远控单元无线通信,用于接收地面远控单元的控制指令和雷达位置信息,并根据控制指令生成控制策略对所述数字单元、微波单元、功放单元进行相应配置以产生针对测量参数的干扰信号;同时获取雷达位置信息,靶机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进行实时解算,根据解算结果得到转动角驱动信号对所述伺服平台进行调整;所述天线单元的发送通道用于干扰信号的大功率辐射,所述伺服平台根据转动角驱动信号转动对天线单元的指向进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及解算单元根据控制指令生成控制策略对所述数字单元、微波单元、功放单元进行相应配置包括:所述数字单元针对测量参数产生中频信号送入所述微波单元,同时所述数字单元对微波单元内部进行衰减控制;所述微波单元对中频信号进行变频放大后送入所述功放单元,经所述功放单元功率放大后送入天线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角驱动信号的解算过程包括:步骤一,根据雷达位置信息获取雷达部署位置的经纬度值,根据靶机的位置信息获取靶机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值,计算靶机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根据靶机的姿态信息获取靶机的航向角,计算靶机航向相对于正北方向的角度;步骤二,以雷达部署位置为原点,根据靶机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确定靶机位于雷达的象限区域;在靶机位于雷达的象限区域内,以靶机中心为原点,确定靶机的航向角所处象限;步骤三,根据与的大小关系,确定转动角驱动信号对伺服平台进行转动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伺服平台的机载雷达对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平台的转动调整过程如下:(101)当靶机位于雷达的第一象限且靶机的航向角处于第1象限时,对进行如下判断:
当时,伺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锋李晃朱文明沈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