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48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包括两个墙面板、上面板型材和下面板型材,所述墙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所述上面板型材紧贴着上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所述下面板型材紧贴着下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代替现有的上止水槛和下止水槛的密封结构方式,不但使得密封结构呈多重复合结构,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水性能,而且能够将上面板型材和下面板型材实现隐藏,不暴露在外面,解决了型材外露导致的防火性能差的问题,火苗只会接触到具备高耐火性能的墙面板,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火性能。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火性能。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涉及装配式墙体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墙体是一种复合墙体结构,其是通过将一个个墙体模块板安装到搭建好的骨架上来完成墙体的外墙面和内墙面安装,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墙体模块板安装到骨架上,由于墙体模块板被焊死,所以不便于拆装维修以及更换,且焊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都非常高,导致整个安装流程非常麻烦,且现场环境污染严重。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后来人们采用螺栓等紧固件的方式来安装墙体模块,效果虽然较焊接的方式有了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墙体模块难以独立拆装,不便于维修和更换,安装操作繁琐,墙体厚度大等问题。
[0004]基于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710075187.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插入式纤维水泥外墙模块板”,其通过墙体模块板的结构设计,配合特定的骨架结构,实现了墙体模块板纯插入式的安装模式,安装现场无需采用到任何紧固件,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该方案是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具体是防水问题,由于墙面上的上下两块墙体模块板之间只是平面对接,这使得其密封性不是很好,导致防水效果较差。
[0005]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人们对其墙体模块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如图1~图3所示,墙体模块板包括两个墙面100以及连接两个墙面100的两个连接型材101,墙体模块板中间还设置填充102,在上下两个连接型材101上分别设置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参见图2,上下墙体模块板之间通过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形成密封结构,以此来实现防水效果。
[0006]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0007]1、密封性差,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形成密封结构,只是平面密封结构,水还是容易突破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流向墙体内。
[0008]2、防火性差,墙体被安装后,由于上下墙体模块板之间的美缝,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会暴露在外面,这样火苗会直接接触到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由于上止水槛103和下止水槛104不具备很好的防火性和密封性,容易发生损坏,火苗也容易进入到墙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能够有效提升墙体模块板之间的防水性能和防火性能。
[0010]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包括两个墙面板、上面板型材和下面板型材,所述墙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所述上面板型材紧贴着上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所述下
面板型材紧贴着下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企口防水槛设置于墙面板上端的内侧处,所述下企口防水槛设置于墙面板下端的外侧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与墙面板一体化成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面板型材的顶端向外折弯形成上加强部,所述上加强部连接在上企口防水槛的顶面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面板型材的底端依次向外和向下折弯形成下加强部,所述下加强部贴靠连接在墙面板底面以及下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企口防水槛、下企口防水槛以及下加强部与下企口防水槛贴合的部分的厚度和等于墙面板的厚度,这样使得上下墙面板对接后,加强部能够正好卡配在上企口防水槛、下企口防水槛之间。
[0016]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代替现有的上止水槛和下止水槛的密封结构方式,不但使得密封结构呈多重复合结构,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水性能,而且能够将上面板型材和下面板型材实现隐藏,不暴露在外面,解决了型材外露导致的防火性能差的问题,火苗只会接触到具备高耐火性能的墙面板,从而有效提升了墙体的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墙体模块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墙体模块板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现有墙体模块板安装后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墙体模块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墙体模块板的对接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上面板型材的示意图;
[0023]图7为下面板型材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墙体模块板安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6]如图4~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包括两个墙面板1、上面板型材2和下面板型材3,墙面板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与墙面板1一体化成型,上企口防水槛4位于墙面板1上端的内侧处,下企口防水槛5位于墙面板1下端的外侧处,上面板型材2的顶端向外90度折弯形成上加强部21,上加强部21连接在上企口防水槛4的顶面上,下面板型材5的底端依次向外和向下90度折弯形成下加强部31,下加强部31贴靠连接在墙面板1底面以及下企口防水槛5的内侧面上,上企口防水槛4、下企口防水槛5以及下加强部31与下企口防水槛5贴合的部分的厚度和等于墙面板1的厚度,两个墙面板1、上面板型材2和
下面板型材3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岩棉7,上下两个墙体模块板之间设置有镀锌管檩条6。
[0027]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墙体模块板在现场安装后形成如图8所示的墙体结构,再参见图5,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对接在一起,且上加强部21和下加强部31也正好卡接在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之间,这样便构成了类似梯形结构的密封结构,具备了极好的防水性能,水难以突破重重结构进入到墙体内部,并且上加强部21和下加强部31被完整隐藏,一旦发生火势,火苗无法直接接触到上面板型材2和下面板型材3,只会接触到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由于上企口防水槛4和下企口防水槛5本身就是墙面板1的一部分,具备极好的耐火性,所以使得整个墙体具备了很好的防火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包括两个墙面板、上面板型材和下面板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所述上面板型材紧贴着上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所述下面板型材紧贴着下企口防水槛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企口防水槛设置于墙面板上端的内侧处,所述下企口防水槛设置于墙面板下端的外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复合墙体模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企口防水槛和下企口防水槛与墙面板一体化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雷强李培召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大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