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流量的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371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11
一种可控流量的液体瓶盖,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改进后的瓶盖包括导液管和盖体。盖体主要分成新添加的光圈结构和带螺纹的连接结构。光圈结构主要由叶片、带把手的圆盘、不带把手的圆盘、滑槽和铆钉组成。光圈结构中的每个叶片上有两个铆钉,凸起方向各不相同,由两个圆盘控制,其中不带把手的圆盘是固定不能转动的,光圈叶片的其中一个铆钉固定在圆盘上作为转动的中心轴,光圈叶片的另一颗凸起铆钉就放置在滑槽里,带把手圆盘是可以转动的,在转动的时候每个光圈叶片就会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光圈口径大小。连接结构主要还是通过螺纹与瓶身进行连接。通过控制光圈结构口径的大小进而控制出液口的大小,使得液体的取用量变得可控,操作过程简洁方便,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流量的瓶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流量的瓶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液体瓶在携带过程中液体会随着人体的走动而流至瓶盖处,当我们使用时打开盖子,因为时间不足以使液体回流到瓶子中,瓶盖上会残留一部分液体,当我们把瓶盖和瓶身分离时,一方面,盖子中的液体会流到瓶外部,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将瓶盖弄脏,影响使用体验。
[0003]现有液体瓶的出液口较大,但是这个结构导致液体流出来的速度太快,使得人们无法控制液体的用量,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取液体的方式:a.用盖子量取;b.直接倒取。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因为这个结构问题造成一些问题。如果用盖子量取,取的量多了确实可以重新倒回瓶子中,但多余的液体并不能全部倒干净,于是当使用者将盖子盖回去的时候,盖中残留的液体会流到瓶外部;如果直接倒取的话,那么取的用量多了是没有办法取回的,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瓶盖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通过改变瓶盖的自身结构,达到两个目的:

使消费者携带液体行走时液体不会流到盖子中;

使液体的出液口的大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是一种在普通的液体瓶盖结构上添加一个光圈结构的可控制出液口大小的瓶盖。改进后的瓶盖包括导液管1和盖体2。盖体主要分成新添加的光圈结构和带螺纹6的连接结构。光圈结构主要由叶片3、带把手的圆盘4、不带把手的圆盘5、滑槽7和铆钉8组成。光圈结构中的每个叶片3上有两个铆钉8,凸起方向各不相同,由两个圆盘控制,其中不带把手的圆盘5是固定不能转动的,光圈叶片的其中一个铆钉固定在圆盘上作为转动的中心轴,光圈叶片的另一颗凸起铆钉就放置在滑槽7里,带把手圆盘4是可以转动的,在转动的时候每个光圈叶片就会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光圈口径大小。连接结构主要还是通过螺纹6与瓶身进行连接。
[0006]通过控制光圈结构口径的大小进而控制出液口的大小,使得液体的取用量变得可控,操作过程简洁方便,节约液体,绿色环保。
[0007]关闭瓶盖时,可以将把手移动至最左端,控制叶片将口径关闭,使得液体无法流出。开启瓶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把手由左向右移动,控制叶片改变口径的大小,方便取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瓶盖主视图的立体图;
[0009]图2是表示光圈结构俯视图的平面图;
[0010]图3是表示瓶盖剖面图;
[0011]图4是表示光圈把手主视图;
[0012]图5是表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把手位置主视图;
[0013]图6是表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把手位置主视图。
[0014]1导液管、2盖体、3叶片、4带把手的圆盘、5不带把手的圆盘、6螺纹、7滑槽、8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是一种在普通的液体瓶盖结构上添加一个光圈结构的可控制出液口大小的瓶盖。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改进后的瓶盖包括导液管1和盖体2。盖体具有光圈结构和带螺纹6的连接结构。光圈结构由叶片3、带把手的圆盘4、不带把手的圆盘5、滑槽7和铆钉8组成。光圈结构中的每个叶片3上有两个铆钉8,凸起方向各不相同,其中不带把手的圆盘5是固定不能转动的。使用时,光圈叶片的其中一个铆钉固定在圆盘上作为转动的中心轴,光圈叶片的另一颗凸起铆钉就放置在滑槽7里,带把手圆盘4是可以转动的,在转动的时候每个光圈叶片就会发生移动,从而改变光圈口径大小。连接结构主要还是通过螺纹6与瓶身进行连接。
[0017]通过控制光圈结构口径的大小进而控制出液口的大小,使得液体的取用量变得可控,当使用者将带把手圆盘4转到最左端时,光圈是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图5),这个状态下出液口就相当于被关上了,不管怎么倒立瓶子还是行走,液体都不会倒流到瓶盖中,避免了瓶身晃动弄脏瓶盖和瓶身的问题;使用时就将带把手圆盘4转到最右端,这时光圈就完全打开了(图6),这个状态下出液口就相当于被打开到最大状态。把手从最左到最右的移动可以控制光圈由完全关闭至完全打开,影响出液口由最小至最大,由此可以在需要少量液体时将出液口变小,方便控制液体的流出量,避免造成浪费。
[0018]图4~图6为光圈使用的方式及角度。
[0019]图4为光圈把手的主视图,主要就是通过移动把手的位置进而控制叶片实现光圈口径大小的控制,以达到影响出液口大小的目的。图5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把手位置主视图,把手在这个位置上时,光圈口径为零,出液口关闭,液体无法流出。图6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把手位置主视图,把手在这个位置上时,光圈口径最大,出液口开到最大,液体流出速度最快。把手位置在最左到最左过程中,光圈口径由最小到最大,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流量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管(1)和盖体(2),其中盖体包括添加光圈结构并带螺纹(6)的连接结构,光圈结构主要由叶片(3)、带把手的圆盘(4)、不带把手的圆盘(5)、滑槽(7)和铆钉(8)组成,光圈结构中的每个叶片(3)上有两个铆钉(8),凸起方向各不相同,由两个圆盘控制,其中不带把手的圆盘(5)是固定不能转动的,光圈叶片的其中一个铆钉固定在圆盘上作为转动的中心轴,光圈叶片的另一颗凸起铆钉就放置在滑槽(7)里,带把手圆盘(4)是可以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琪石佳子薛可昕刘晨李东立张改梅付亚波张新林廖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