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516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碳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用于盛装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连接有用于对其内部通入CO2的第一储气瓶,所述反应釜内设有控制对所述容纳空间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容纳空间内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向容纳空间内通入CO2,再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和压力控制系统控制容纳空间内环境为超临界状态,能够对其中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进行碳化,提高碳化反应效率。提高碳化反应效率。提高碳化反应效率。

A supercritical carbonation system for granular cement-based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碳化
,具体而言,为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再生混凝土骨料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由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但由于其表层附着老旧砂浆,存在着孔隙率高、吸水率大、强度低和粘结能力弱等特点,限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因此对再生混凝土骨料改性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水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带来严重的温室效应,对二氧化碳的再吸收利用是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内含有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凝胶等)与二氧化碳加速反应生成致密的碳酸钙和硅胶,能够有效地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性能。
[0003]超临界状态(温度超过31℃、压力超过7.38Mpa)下的二氧化碳具有低粘度(粘度接近气体)、低表面张力、高密度(密度接近于液体)和高扩散性(扩散系数约为液体的100倍)等特征,相比于自然状态下的二氧化碳,超临界下的二氧化碳在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介质孔隙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幅提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令单位时间内更多的二氧化碳能够参与超临界碳化反应,加快再生骨料的超临界碳化进程,提高碳化反应效率。并且,现有的超临界碳化设备多数针对于混凝土制式试件,对于如类似再生混凝土骨料等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鲜有研究,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能够对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进行高效碳化。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设有用于盛装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连接有用于对其内部通入CO2的第一储气瓶,所述反应釜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容纳空间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容纳空间内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
[0007]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连接有用于回收所述容纳空间内剩余CO2的第二储气瓶,所述第二储气瓶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加湿器。
[000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超临界碳化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压力的压力计。
[0010]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用于搅拌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搅拌装置。
[0011]进一步,所述反应釜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容纳空间口相连通,所述开口上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2]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有内衬。
[0013]进一步,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用于检测其内CO2浓度的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容纳空间
[0014]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超临界碳化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容纳空间内进行温度和压力控制的安全阀。
[001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超临界碳化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容纳空间进行抽真空的真空泵。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通过向容纳空间内通入CO2,再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和压力控制系统控制容纳空间内环境为超临界状态,能够对其中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进行碳化,提高碳化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临界碳化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应釜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超临界碳化系统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反应釜;101

外壳;102

开口;103

密封端盖;104

进水口;105

出水口;2

容纳空间;3

第一储气瓶;4

第二储气瓶;5

温度传感器;6

湿度传感器;7

压力计;8

搅拌装置;9

内衬;10

安全阀;11

真空泵;12

增压泵;13

数控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内设有用于盛装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容纳空间2,本实施例中在反应釜1内设置有盛装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容器,容纳空间2连接有用于对其内部通入CO2的第一储气瓶3,反应釜1内设有用于控制容纳空间2内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棒和用于降温的冷凝管;还包括控制容纳空间2内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采用数控显示屏13向容纳空间2内通入氮气的方式可以来控制容纳空间2中压力,控制范围为1个标准大气压(0.1Mpa)至20Mpa。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储气瓶3与容纳空间2之间采用输送管道连接,其中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控制其开闭的阀门和用于增压的增压泵12,增压泵12可以加快CO2泵入容纳空间2中的速度。通过向容纳空间2内通入CO2,再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和压力控制系统控制容纳空间内环境为超临界状态,能够对其中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进行碳化,提高碳化反应效率。
[0026]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连接有用于回收容纳空间2内剩余CO2的第二储气瓶4,第二储气瓶4与容纳空间2相连通,以达到对CO2循环利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输送管道将容纳空间2与第二储气瓶4连通,输送管道上设有控制其开闭的阀门。
[0027]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内设有加湿器。在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碳化过程中,需要将容纳空间2中湿度控制在50%至90%,采用加湿器可以满足此要求。
[0028]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和压力计7。能够实时监测容纳空间2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强。
[0029]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内设有用于搅拌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搅拌装置8。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搅拌器对搅拌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进行搅拌,可以在超临界碳化过程中对散粒体状的水泥基材料进行翻转搅拌,使其与CO2充分接触,加快碳化效率。
[0030]进一步,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应釜1包括外壳101,外壳101上设有开口102,开口102与容纳空间2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开口102上设有密封端盖103,密封端盖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用于盛装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连接有用于对其内部通入CO2的第一储气瓶(3),所述反应釜(1)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容纳空间(2)内进行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容纳空间(2)内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容纳空间(2)连接有用于回收所述容纳空间(2)内剩余CO2的第二储气瓶(4),所述第二储气瓶(4)与所述容纳空间(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2)内设有加湿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用于监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6)和用于监测压力的压力计(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超临界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2)内设有用于搅拌散粒体状水泥基材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明洁林鸿毅吴林键蒋含张文霄杨曦管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