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095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0~5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15份、糖蜜5~1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聚谷氨酸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促进土壤团粒度的形成,破除土壤板结,使土壤变得疏松细软,通气,同时,可以激发各养分元素的生理活性,使得各养分元素在土壤中不产生拮抗作用,固氮解磷活钾,保水保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高效改善作物的根基生长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化肥和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土壤板结,团粒结构不良,营养失调,导致农作物大幅产量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一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板结状态的土壤改良制剂,提高土壤质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行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的废弃菌棒和废弃菌袋,除了少量可被用作畜禽饲料外大部分被随意丢弃或者燃烧,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可以促进土壤团粒度的形成,破除土壤板结,使土壤变得疏松细软,通气,高效改善作物的根基生长环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0~5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15份、糖蜜5~1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聚谷氨酸2~4份。
[0006]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地设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份、糖蜜5份、微生物菌剂5份、聚谷氨酸2份。
[0007]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地设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5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5份、糖蜜10份、微生物菌剂10份、聚谷氨酸4份。
[0008]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地设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5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2.5份、糖蜜7.5份、微生物菌剂7.5份、聚谷氨酸3份。
[0009]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地设计,所述微生物菌剂由EM菌剂、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按质量比为5:1:1的比例混合所得。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促进土壤团粒度的形成,破除土壤板结,使土壤变得疏松细软,通气,同时,可以激发各养分元素的生理活性,使得各养分元素在土壤中不产生拮抗作用,固氮解磷活钾,保水保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高效改善作物的根基生长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实施例1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配置微生物菌剂:将市购的EM菌剂、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按质量比为5: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按重量份称取:香菇菌棒4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份、糖蜜5份、微生物菌剂5份、聚谷氨酸2份;将称取的微生物菌剂置于6倍量的掺杂有少量糖蜜(0.5%左右)的水中,常温(25℃)静置3h,得发酵液;将称取的香菇菌棒脱袋后,粉碎,过筛,筛除塑料袋碎片后,与剩余的糖蜜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堆料;喷施发酵液,并调节混合堆料的湿度在60%~65%,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3d后进入分解阶段,之后每隔5d翻堆1次,持续3~4周至堆肥温度接近室温,期间需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并保持原料堆内湿度在60%~65%,得复合料;将所得的复合料与聚天门冬氨酸颗粒、聚谷氨酸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即得。
[0013]实施例2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配置微生物菌剂:将市购的EM菌剂、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按质量比为5: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按重量份称取:木耳菌棒5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5份、糖蜜10份、微生物菌剂10份、聚谷氨酸4份;将称取的微生物菌剂置于6倍量的掺杂有少量糖蜜(0.5%左右)的水中,常温(25℃)静置3h,得发酵液;将称取的木耳菌棒脱袋后,粉碎,过筛,筛除塑料袋碎片后,与剩余的糖蜜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堆料;喷施发酵液,并调节混合堆料的湿度在60%~65%,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3d后进入分解阶段,之后每隔5d翻堆1次,持续3~4周至堆肥温度接近室温,期间需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并保持原料堆内湿度在60%~65%,得复合料;将所得的复合料与聚天门冬氨酸颗粒、聚谷氨酸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即得。
[0014]实施例3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配置微生物菌剂:将市购的EM菌剂、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按质量比为5: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按重量份称取:香菇菌袋20份、木耳菌袋25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2.5份、糖蜜7.5份、微生物菌剂7.5份、聚谷氨酸3份;
将称取的微生物菌剂置于6倍量的掺杂有少量糖蜜(0.5%左右)的水中,常温(25℃)静置3h,得发酵液;将称取的香菇菌袋、木耳菌袋脱袋后,粉碎,过筛,筛除塑料袋碎片后,与剩余的糖蜜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堆料;喷施发酵液,并调节混合堆料的湿度在60%~65%,翻拌均匀形成稳定菌落体,3d后进入分解阶段,之后每隔5d翻堆1次,持续3~4周至堆肥温度接近室温,期间需保持原料堆内的有氧条件,并保持原料堆内湿度在60%~65%,得复合料;将所得的复合料与聚天门冬氨酸颗粒、聚谷氨酸混合搅拌均匀,造粒,即得。
[0015]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的香菇菌棒替换成香菇菌袋,其余设计均同实施例1。
[0016]试验资料:选取一块土壤板结、土壤退化的水稻种植田,平均分成6块,其中5块作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试验组4分别撒施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所得的土壤改良剂;1块作为对照组,施用CN201410331400.0 的土壤修复剂,并设置一块种植田为空白对照,土壤修复剂的施入量为50kg/亩,旋耕,使用一个月后,分别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结果: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0~5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15份、糖蜜5~1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聚谷氨酸2~4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菌菌袋/菌棒40份、聚天门冬氨酸颗粒10份、糖蜜5份、微生物菌剂5份、聚谷氨酸2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制备土壤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锋张乐林娟米宇宏张力刘欢卢亚楠薄鸿明赵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商洛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