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经皮药物导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97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经皮药物导入系统,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包括导声膜层和设置于所述导声膜层上的微结构阵列层,所述微结构阵列层包括多个可溶性微结构单元,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成分包括功效成分;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直径从其靠近所述导声膜层的根部到其远离所述导声膜层的端部逐渐变小;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所述根部的直径与其所述端部的直径之比为4~6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功效成分直接在皮肤深部的真皮层快速溶解,充分渗透,增强疗效。增强疗效。增强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经皮药物导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皮药物导入和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经皮药物导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犹如皮肤的外衣,主要由角质细胞构成,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五层,起到新陈代谢和保护真皮的作用;真皮则位于表皮之下,介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0003]经皮导入是指美容成分、药物等透过皮肤吸收而进入人体,产生疗效。经皮吸收的美容成分、药物等能否发挥其最大功效,取决于其作用成分是否能进入皮肤深层,且被有效吸收,例如,美白成分通常需要渗透进入表皮最深处的基底层,抗皱成分、保湿成分需要渗透进更深的真皮层,药物需要透过皮肤,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人体循环。
[0004]角质层位于皮肤表层,主要由角质细胞和其间有序排列的脂质组成,形成皮肤天然的屏障,将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阻隔在外,防止其经过皮肤侵入人体。但是,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声膜层和设置于所述导声膜层上的微结构阵列层,所述微结构阵列层包括多个可溶性微结构单元,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成分包括功效成分;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直径从其靠近所述导声膜层的根部到其远离所述导声膜层的端部逐渐变小;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所述根部的直径与其所述端部的直径之比为4~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横截面的直径从所述端部到所述根部呈指数形式增加;或者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呈圆锥形、棱锥形、圆台形或棱台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数形式的公式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数形式的公式为:其中,d表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轴向高度,r1表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所述根部的半径,r2表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所述端部的半径,r表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任意位置的横截面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所述根部接收到的声功率为10mW~10W,频率为100k~10MHz。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轴向高度的1.5倍~5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药物导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阵列层包括多个重复单元,各所述重复单元包括嵌套设置的两个同心正方形,内部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3d~5d,其中,d表示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的轴向高度,外部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内部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的1.2倍~10倍,在内部所述正方形的四个顶角分别设置有所述可溶性微结构单元,在外部所述正方形的四个顶角和四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杨王佳冕祝雪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