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78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卷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所述颗粒型烟支包括空管,所述空管内设置有发烟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发烟颗粒,所述空管的远唇端被封口件封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感应加热元件;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均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近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近唇端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远唇端能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以起到自支撑的作用,能防止感应加热元件在发烟段内发生异位。件在发烟段内发生异位。件在发烟段内发生异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卷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加热型烟支的发烟段内通常为聚拢的烟草薄片(类似于一摞纸)或并排的烟草条(类似“一捆筷子”),感应加热时,一般在发烟段的烟草薄片或烟草条中间插入条形发热片。但是,此种加热方式不充分:条形发热片只能加热其周围的一个椭圆形的环形区域。而烟草薄片整体为圆柱状,因此,发烟段内的烟草薄片有近2/3的径向截面区域无法被条形发热片充分加热。
[0003]颗粒型烟支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加热型烟支,其以烟草颗粒代替烟草薄片作为发烟材料,烟草颗粒比烟草薄片受热更均匀,且烟雾沿颗粒间间隙扩散也比烟草薄片类加热型烟支更顺畅,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0004]若颗粒型烟支的感应加热方式,使用条形发热片,仍旧存在上述加热不充分的问题。且颗粒型烟支通常不是采用卷接工艺生产而是采用装填方式生产,例如专利CN109512022A公开了颗粒型烟支的正装工序(从远唇端向近唇端装填),专利202010699401.6公开了颗粒型烟支的倒装工序(从近唇端向远唇端装填),无论哪种装填方式,条形发热片的装填都是困难的,因为要使条形发热片均匀加热发烟颗粒就必须将条形发热片装填到烟支的轴线位置,而条形发热片不足以自行支撑容易倾倒,为防止倾倒必须额外设置辅助支撑装置,但在烟支外管所限定的狭窄空间内,设置辅助支撑装置是非常困难的。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所述颗粒型烟支包括空管,所述空管内设置有发烟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发烟颗粒,所述空管的远唇端被封口件封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感应加热元件;
[0007]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均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近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近唇端汇合在一起。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轴向长度或第二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发烟段轴向长度的1/4~1倍,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发烟段内径的1/4~1倍。
[0009]优选地,所述发烟段设置在所述空管的远唇段。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0011]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基本为片状时,上述表面可认为是片状结构面积较大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具有烟雾散发孔;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具有烟雾散发孔。
[0013]优选地,所述感应加热元件上还具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唇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唇端接触且向所述烟支的近唇端方向延伸。
[0014]优选地,所述感应加热元件上还具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唇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近唇端接触且向所述烟支的近唇端方向延伸。
[0015]所述“汇合在一起”做广义理解,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远唇端彼此搭接,也包括二者的远唇端完全合二为一。
[0016]优选地,所述感应加热元件纵向截面为“人”字形或倒“V”字形或倒“Y”字形。
[0017]优选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电磁受体材质。
[0018]优选地,所述空管内在所述发烟段的下游依次设置有封堵件、降温段和过滤段,所述封堵件上设置有气孔以允许烟气通过。
[0019]优选地,所述降温段侧壁设置有气流入口。
[002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0021]使用一体成型或焊接工艺制备感应加热元件,所述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均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近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近唇端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轴向长度或第二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所述发烟段轴向长度的1/4~1倍,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空管内径的1/4~1倍;
[0022]将所述空管的远唇端使用封口件封堵;
[0023]将感应加热元件从所述空管的近唇端填入,且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均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
[0024]从所述空管的近唇端填入发烟颗粒,发烟颗粒填充在所述感应加热元件间隙和所述空管的近唇段中形成发烟段;
[0025]将封堵件从所述空管的近唇端填入,使得封堵件封堵所述发烟段;
[0026]将过滤段填入所述空管的近唇端,所述过滤段和所述封堵件之间的空腔形成降温段。
[0027]本文中,“远唇端”指的是烟支在抽吸时,烟支或其某一段(例如发烟段)远离用户唇部的一端,“近唇端”指的是烟支在抽吸时,烟支或其某一段(例如发烟段)靠近用户唇部的一端。同样的,包含“远唇端”的一段叫做“远唇段”,包含“近唇端”的一段叫做“近唇段”。
[0028]上述技术方案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组合。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远唇端能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以起到自支撑的作用,故无需额外的辅助支撑装置,且能防止感应加热元件在发烟段内发生异位。
[003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具有烟雾散发孔,以利于烟雾穿过感应加热元件进行散发。
[0032]3、本技术的感应加热元件尤其适用于颗粒型烟支,发烟段的发烟颗粒自行填充在所述感应加热元件的缝隙中。
[0033]4、所述感应加热元件,无论其为人字形、倒“V”字形还是倒“Y”字形,相比仅沿烟支轴线设置的条形发热片,其发热面积几乎翻倍,且径向加热度更大,因此可以解决使用条形发热片时有近2/3的径向截面区域无法被条形发热片充分加热的问题。
[0034]5、本技术中,越靠近所述发烟段3的近唇端,所述感应加热元件的体积越小,发热量也越少。因此,靠近所述发烟段3的近唇端处烟气温度较低,降低了后续降温段的降温要求。此外,越靠近所述发烟段3的近唇端,所述感应加热元件的发热量也越少,不用担心发烟颗粒烘烤不充分的问题。因为,越靠近所述发烟段3的远唇端处,所述感应加热元件的体积较大,发热量较大,烟雾温度较高,高温的烟雾向下游流动时,自然也会把下游的发烟颗粒加热。靠近所述发烟段3的近唇端处的发烟颗粒经过感应加热元件加热和烟雾传热的双重效果,自然也会受热充分。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颗粒型烟支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元件9纵向截面示意图。
[0037]图3为第二种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型烟支包括空管,所述空管内设置有发烟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发烟颗粒,所述空管的远唇端被封口件封堵,所述发烟段内设置有感应加热元件;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远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远唇端均抵靠在所述封口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近唇端和第二支撑部近唇端汇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表面为平面或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具有烟雾散发孔;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具有烟雾散发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颗粒型烟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元件上还具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唇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唇端接触且向所述烟支的近唇端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远唇端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云华袁大林雷萍尚善斋朱东来赵伟申钦鹏李廷华杨柳吴俊王汝李雪梅吕茜孙志勇汪军郭丁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