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4642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该装置包括:吸油装置,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用于至少部分地吸取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输油组件,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且位于吸油装置的出口与储液罐底部之间,用于将自吸油装置的出口输出的润滑油,输送至回油组件;回油组件,设置在输油组件与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的回油口之间,用于在回油组件自身所在管路接通的情况下,将输油组件输出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输送回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中。该方案,通过在储液罐内部设置吸油装置,能够对储液罐内部分层后的润滑油进行吸油和收集,以利用收集到的润滑油进行回油,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Oil suc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of dual-mode fluorine pump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achine room air cond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设置有各种数据处理设备。随着4G的大量应用以及5G的逐渐普及,各种数据处理设备的发热量越来越大,数据中心对空调设备的制冷量和节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采用过渡季节和寒冷冬季的室外自然冷源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能大幅度降低空调设备的运行费用。一些方案中,空调设备采用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如氟泵空调)。
[0004]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如氟泵空调)中,热管与热泵相结合共用系统时,需要在热管与热泵相结合共用系统内配置一个较大的储液罐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制冷剂循环量的差异。但氟泵热管运行时会造成储液罐内的油液分层现象,会造成压缩机启动阶段缺油,严重时会损坏压缩机,影响了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以解决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氟泵热管运行时,会造成储液罐内的油液分层现象而造成压缩机启动阶段缺油甚至损坏压缩机,影响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的问题,达到通过在储液罐内部设置吸油装置,能够对储液罐内部分层后的润滑油进行吸油和收集,以利用收集到的润滑油进行回油,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的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中,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能够运行于制冷模式或氟泵模式;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包括: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储液罐和回油组件;在所述储液罐的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和输油组件;其中,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连通;所述吸油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罐的内部,用于在所述储液罐内部的油液混合体分层的情况下,浮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液体制冷剂层上,且通过所述吸油装置自身的进口至少部分地吸取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以通过所述吸油装置自身的出口将收集到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输出;所述储液罐内部的油液混合体,包括:润滑油和液体制冷剂;所述输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罐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吸油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储液罐底部之间,用于将自所述吸油装置的出口输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设置在所述输油组件与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的回油口之间,用于在所述回油组件自身所在管路接通的情况下,将所述输油组件输出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输送回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中。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
阀、第一节流元件、氟泵、第二换热器和第一单向单元;所述储液罐,具有第一出入管、油管和第二出入管;所述第一出入管和所述第二出入管,均能够伸入至所述罐体中的油液混合体中,甚至伸入至分层后的液体制冷剂中;所述第一出入管和所述第二出入管中的一个为进管时,另一个为出管;所述储液罐的底部,具有过油孔;所述油管,通过所述过油孔,使所述输油组件和所述回油组件连通;所述回油组件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均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连通至所述储液罐的第一出入管;所述回油组件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储液罐的第二出入管,连通至所述四通阀的D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四通阀的S口、以及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氟泵的出口共同连通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所述四通阀的E口,经所述氟泵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油装置,包括:储油桶和浮球组件;所述储油桶,具有吸油孔和平衡孔;所述平衡孔,能够使所述储油桶内部与所述储液罐内部连通,实现所述储油桶内部与所述储液罐内部的压力平衡;其中,所述浮球组件,与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配合设置,用于随着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的变化,使所述浮球组件自身浮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其中,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上浮并携带所述浮球组件浮动,随着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动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被打开,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的内部,实现对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的收集;
[0010]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小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下沉且无法携带所述浮球组件浮动,所述浮球组件无法浮动至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被打开,或在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已被打开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动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被关闭,以免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油液过渡层和/或液体制冷剂通过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的内部。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桶的形状,包括:椭球形;和/或,所述平衡孔,设置在所述储油桶的顶部中央位置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球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浮球组件,沿所述储油桶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储油桶的上部两侧;其中,所述储油桶的上部两侧,是指在所述储油桶的吸油孔被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的内部,而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油液过渡层和/或液体制冷剂无法通过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的内部的位置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球组件,包括:浮球、软绳、封堵件和重力件;其中,所述浮球和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软绳的两端,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浮球和所述重力件之间、且设置在所述软绳上;所述浮球和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储液桶的外部,所述重力件位于所述储液桶的内部;其中,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上浮并携带所述浮球和所述重力件上浮,使所述封堵
件远离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以使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被打开;在所述储液罐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小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下沉并无法携带所述浮球和所述重力件上浮,所述浮球无法上浮且随着所述重力件的重力作用,使所述封堵件封堵住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以使所述储油桶上的吸油孔被关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件,包括:锥塞;所述重力件,包括:实心球;其中,所述浮球的球体整体密度<所述润滑油层的密度<所述锥塞的塞体整体密度<所述储油桶的桶体整体密度<所述实心球的球体整体密度<所述液体制冷剂层的密度;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能够运行于制冷模式或氟泵模式;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包括: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储液罐(3)和回油组件;在所述储液罐(3)的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和输油组件;其中,所述储液罐(3),与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连通;所述吸油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罐(3)的内部,用于浮在所述储液罐(3)分层后的液体制冷剂层上,且通过所述吸油装置自身的进口至少部分地吸取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以通过所述吸油装置自身的出口将收集到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输出;所述储液罐(3)内部的油液混合体,包括:润滑油和液体制冷剂;所述输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罐(3)的内部,用于将自所述吸油装置的出口输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用于在所述回油组件自身所在管路接通的情况下,将所述输油组件输出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输送回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四通阀(4)、第一节流元件、氟泵(6)、第二换热器(7)和第一单向单元;所述储液罐(3),具有第一出入管、油管(32)和第二出入管;所述第一出入管和所述第二出入管,均能够伸入至所述罐体中的油液混合体中,甚至伸入至分层后的液体制冷剂中;所述第一出入管和所述第二出入管中的一个为进管时,另一个为出管;所述储液罐(3)的底部,具有过油孔;所述油管(32),通过所述过油孔,使所述输油组件和所述回油组件连通;所述回油组件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均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后,连通至所述储液罐(3)的第一出入管;所述回油组件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储液罐(3)的第二出入管,连通至所述四通阀(4)的D口;所述四通阀(4)的C口,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7)后,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所述四通阀(4)的S口、以及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氟泵(6)的出口共同连通至所述第二换热器(7)的进口;所述四通阀(4)的E口,经所述氟泵(6)和所述第二换热器(7)后,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单向单元的进口和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装置,包括:储油桶(40)和浮球组件;所述储油桶(40),具有吸油孔和平衡孔;其中,所述平衡孔,能够使所述储油桶(40)内部与所述储液罐(3)内部连通,实现所述储油桶(40)内部与所述储液罐(3)内部的压力平衡;所述浮球组件,与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配合设置,用于随着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的变化,使所述浮球组件自身浮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其中,在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40)上浮并携带所述浮球组件浮动,随着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动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被打开,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40)的内部,实现对所述
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的收集;在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厚度小于预设吸油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储油桶(40)下沉且无法携带所述浮球组件浮动,所述浮球组件无法浮动至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被打开,或在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已被打开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动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被关闭,以免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油液过渡层和/或液体制冷剂通过所述储油桶(40)上的吸油孔进入所述储油桶(40)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40)的形状,包括:椭球形;和/或,所述平衡孔,设置在所述储油桶(40)的顶部中央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浮球组件,沿所述储油桶(4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储油桶(40)的上部两侧;其中,所述储油桶(40)的上部两侧,是指在所述储油桶(40)的吸油孔被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储液罐(3)内部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至少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优林海佳赖桃辉赵敏娜赵材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