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循环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60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其循环井体由轴向上彼此分隔的多个筛管段和实管段一体构成,其中,在不同筛管段中还有可形成尾流空化泡的可变向水力空化组件,沿周向布设于相应筛管位置,以便借助于待净化地下水流动在相应筛管进水前端形成含有用于清除各自筛管污垢的空化泡液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力空化作用破除循环井筛管周围的堵塞物,减缓循环井井体堵塞;通过改变空化管方向来减小/增大筛管空化冲蚀的速度,延长循环井使用寿命。延长循环井使用寿命。延长循环井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循环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循环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循环井是一种可以去除地下水和饱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由双层套管及上下两部分筛管组合形成的井中井模式,其将抽提处理技术与原位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通过下部筛管将含水层中的水引入井中,然后从上部筛管注入含水层,而不将其带出地面,同时使得地下水围绕循环井反复循环,不断将地下水中挥发性污染物进行气液分离并抽离至地面上进行处理,或通过上部筛管排放到包气带,通过原位生物修复进行降解,直至污染物得到充分清除。
[0003]地下水循环井技术通过将井体分隔成不同的筛管段,并在不同筛管段之间通过抽注水或曝气来改变筛管段之间的水压力分布,从而驱动水流由高压力筛管段向低压力筛管段流动。地下水循环井周围形成的三维垂向循环水流带动周边含水层中的污染地下水进入循环井内,通过吹脱、降解等方式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具有地层扰动小、占地面积小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在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中具有广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其循环井体(30)由轴向上彼此分隔的多个筛管段和实管段构成,双筛结构的循环井由上筛管段(10)和下筛管段(20)构成,其中,待净化的污染地下水是从所述下筛管段(20)之外,基于外内压差而穿过所述下筛管段(20)的筛管进入所述下筛管段(20)之内的,并且由所述循环井体(30)的抽注水切换组件将进入所述下筛管段(20)之内的地下水抽入所述上筛管段(10)之中,其中,积聚在所述上筛管段(10)之中的待净化地下水基于内外压差穿过所述上筛管段(10)的筛管进入所述上筛管段(10)之外的含水地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筛管段(10)和/或所述下筛管段(20)中还有能够形成尾流空化泡的可变向水力空化组件(29a,29b),所述水力空化组件(29a,29b)沿周向布设于相应筛管位置,以便借助于待净化地下水流动在相应筛管进水前端形成含有用于清除各自筛管污垢的空化泡液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中空化泡从周向分布的所述水力空化组件(29a,29b)发射时至少包括不同于径向的分量,从而所述尾流沿径向冲击相应筛管时至少包括周向分量的液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中的周向分量是能够通过改变所述水力空化组件(29a,29b)的空化管取向的方式来调整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第一水力空化组件(29a)位于所述上筛管段(10)之内,所述第一水力空化组件(29a)具有沿周向内壁布设的多个空化管,这些空化管进水前端有曝气管供气,用以增加各空化管进水前端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生彦何雨明马慧刘瀚霜吴怡徐威田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