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所述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包括智能手机外壳,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表面开设有菜单键,音量调节孔,模式切换孔,摄像头孔,防护机构,所述智能手机外壳表面连接有用于防误触的防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通过安装智能手机外壳、菜单键和防护机构,将手机放入口袋中,反复挤压,也不会误触到音量键和静音键,减小对音量键和静音键造成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不会轻易误触到菜单键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使用手机时,会将手机放入口袋中,由于挤压,会误触到音量键和静音键,反复误触音量键和静音键,会对音量键和静音键造成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
[0005]本技术提供的防误触的外壳包括:智能手机外壳,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包括防护层、连接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护层顶部连接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顶部连接有防水层;音量调节孔,所述智能手机外壳一侧对称开设有音量调节孔;模式切换孔,所述智能手机外壳一侧开设有模式切换孔,且模式切换孔位于音量调节孔上方;摄像头孔,所述智能手机外壳表面开设有摄像头孔,且摄像头孔为圆形;防护机构,所述智能手机外壳表面连接有用于防误触的防护机构,防护层、连接层和防水层,保证智能手机外壳的使用强度,通过防护机构,保证智能手机在口袋里,不会误触到智能手机的按键,通过摄像头孔,方便摄像头进行拍摄,音量调节孔和模式切换孔,方便使用音量调节键和模式切换键。
[0006]优选的,所述智能手机外壳一侧开设有手机卡槽,方便将手机卡装入智能手机内部,提高了手机卡的安装速度,增加了智能手机外壳的便捷性。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对称卡块、对称弹簧、按压块和复位弹簧,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内壁连接有防护壳,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内壁对称滑动连接有对称卡块,且防护壳内壁与对称卡块表面接触,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内壁对称连接有对称弹簧,且对称卡块和对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内壁滑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防护壳内壁对称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按压块和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边缘开设有圆角,将防护壳靠近智能手机外壳表面,防护壳进入智能手机外壳内部,对称卡块先进入智能手机外壳内壁,对称弹簧收紧后张开,将对称卡块和防护壳固定连接,将防护壳和智能手机外壳固定连接,对音量调节键和模式切换键进行防误触保护,按压按压块,按压块挤压对称卡块,将对称卡块送入智能手机外壳内壁,智能手机外壳和防护壳分离,方便音量调节键和模式切换键正常使用,复位弹簧带动按压块复位,减小按压块表面的摩擦力,减小对对称卡块表面的磨损,延长对称卡块的使用寿命。
[0008]一种防误触的手机,包括如权利要求至所述的防误触的外壳,所述智能手机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表面开设有菜单键,智能手机安装智能手机外壳,连接防护机构,方便对音量调节键和模式切换键进行防误触防护,菜单键采用凹陷式设计,智能手机在口袋时,不会轻易误触到,提高了智能手机的便捷性。
[0009]优选的,所述智能手机一侧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音量调节键,所述智能手机一侧
滑动连接有模式切换键,通过音量调节键,方便调节智能手机音量的大小,通过模式切换键,方便将智能手机设置为静音模式,提高了智能手机的功能性质。
[00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通过安装智能手机外壳、菜单键和防护机构,将手机放入口袋中,反复挤压,也不会误触到音量键和静音键,减小对音量键和静音键造成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不会轻易误触到菜单键。
[0012]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通过智能手机一侧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音量调节键,所述智能手机一侧滑动连接有模式切换键,通过音量调节键,方便调节智能手机音量的大小,通过模式切换键,方便将智能手机设置为静音模式,提高了智能手机的功能性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侧视图;
[0015]图3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外壳侧视图之一;
[0016]图4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外壳侧视图之二;
[0017]图5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1所示的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智能手机;2、智能手机外壳;21、防护层;22、连接层;23、防水层;3、菜单键;4、音量调节键;5、模式切换键;6、音量调节孔;7、模式切换孔;8、摄像头孔;9、手机卡槽;10、防护机构;101、防护壳;102、对称卡块;103、对称弹簧;104、按压块;10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2]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及其手机,所述防误触的外壳包括:智能手机外壳2,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包括防护层21、连接层22和防水层23,所述防护层21顶部连接有连接层22,所述连接层22顶部连接有防水层23;音量调节孔6,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对称开设有音量调节孔6;模式切换孔7,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开设有模式切换孔7,且模式切换孔7位于音量调节孔6上方;摄像头孔8,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表面开设有摄像头孔8,且摄像头孔8为圆形;防护机构10,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表面连接有用于防误触的防护机构10,防护层21、连接层22和防水层23,保证智能手机外壳2的使用强度,通过防护机构10,保证智能手机1在口袋里,不会误触到智能手机1的按键,通过摄像头孔8,方便摄像头进行拍摄,音量调节孔6和模式切换孔7,方便使用音量调节键4和模式切换键5。
[0023]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开设有手机卡槽9,方便将手机卡装入智能手机1内部,提高了手机卡的安装速度,增加了智能手机外壳2的便捷性。
[0024]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防护机构10包括防护壳101、对称卡块102、对称弹簧103、按压块104和复位弹簧105,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内壁连接有防护壳101,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内壁对称滑动连接有对称卡块102,且防护壳101内壁与对称卡块102表面接触,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内壁对称连接有对称弹簧103,且对称卡块102和对称弹簧103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101内壁滑动连接有按压块104,所述防护壳101内壁对称连接有复位弹簧105,且按压块104和复位弹簧105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块104边缘开设有圆角,将防护壳101靠近智能手机外壳2表面,防护壳101进入智能手机外壳2内部,对称卡块102先进入智能手机外壳2内壁,对称弹簧103收紧后张开,将对称卡块102和防护壳101固定连接,将防护壳101和智能手机外壳2固定连接,对音量调节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手机外壳(2),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包括防护层(21)、连接层(22)和防水层(23),所述防护层(21)顶部连接有连接层(22),所述连接层(22)顶部连接有防水层(23);音量调节孔(6),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对称开设有音量调节孔(6);模式切换孔(7),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开设有模式切换孔(7),且模式切换孔(7)位于音量调节孔(6)上方;摄像头孔(8),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表面开设有摄像头孔(8),且摄像头孔(8)为圆形;防护机构(10),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表面连接有用于防误触的防护机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一侧开设有手机卡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触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10)包括防护壳(101)、对称卡块(102)、对称弹簧(103)、按压块(104)和复位弹簧(105),所述智能手机外壳(2)内壁连接有防护壳(101),所述智能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峰,龚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迪明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