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16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该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可调驱动单元、交变电压发生单元及拖尾信号抑制单元,其中,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用于输出可调的直流电压,交变电压发生单元用于输出加载在超声波探头两端的变化电压,拖尾信号抑制单元第一方面用于将交变电压发生单元输出的电压加载在超声波探头两端,第二方面用于抑制拖尾信号,第三方面用于接受超声波探头反馈的信号,其中,拖尾信号抑制单元中的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组成3阶抑制电路,大幅缩减超声波探头的拖尾信号,减小超声波探头的探测盲区。盲区。盲区。

A driving circuit of ultrasonic pro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驱动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超声波探头是在超声波检测过程中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超声波探头是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实现电能、声能转换的换能器,探头中的关键部件是晶片,晶片是一个具有压电效应的单晶或者多晶体薄片,它的作用是将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
[0003]超声波发生和接收装置的性能一方面受探头自身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驱动电路的影响,其中,超声波探头的驱动原理是施加变化的电压促使陶瓷片振动从而发射相应的超声波即可。目前,超声波驱动电路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在不严重影响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控制声波的拖尾情况从而缩短检测的盲区。比如,在通过超声波探头对油箱油位探测时,超声波探头是在油箱底部向上发射超声波,当油位较低时,由于存在拖尾信号,导致回波信号可能在拖尾信号没有消失时被接收,回波信号与拖尾信号发生混淆,无法分辨真正的油面回波,这样就使得超声波探测装置不能真实的获知油量较少时的真实油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超声波检测系统发射的信号存在明显的拖尾情况,导致存在较大的检测盲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包括:
[0007]电压可调驱动单元,所述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用于输出直流电压;
[0008]交变电压发生单元,所述交变电压发生单元包括变压器,所述电压可调驱动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用于作为所述变压器的电压源;
[0009]拖尾信号抑制单元,所述拖尾信号抑制单元包括两端分别电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电阻R5,所述电阻R5并联设置有电阻R6,所述电阻R6并联设置有电阻R7;在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电连接有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并联且导通方向相反;在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相并联的另一端之间电连接有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电阻R5通向所述电阻R6;所述二极管D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所述二极管D4相同,且所述二极管D5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所述二极管D4的输入端及所述二极管D5的输出端接地;
[0010]所述电阻R6与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相连接的一端为超声波探头驱动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为信号采集端子。
[0011]优选的,所述电压可调驱动单元包括电压调节子单元和稳压子单元,所述电压调节子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有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输出端通过储能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3的输出端子用于向所述交变电压发生单元提供工作电压;
[0012]所述电压调节子单元包括调压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调压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有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调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
[0013]所述稳压子单元包括串联的电阻R4和电阻R9,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电压调节子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在所述电阻R4和电阻R9之间并联有电容C2;所述调压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电阻R4和电阻R9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有两组初级绕组以及一组次级绕组,两组初级绕组的负极分别通过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接地。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均为MOS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可调驱动单元、交变电压发生单元及拖尾信号抑制单元,其中,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用于输出可调的直流电压,交变电压发生单元用于输出加载在超声波探头两端的变化电压,拖尾信号抑制单元第一方面用于将交变电压发生单元输出的电压加载在超声波探头两端,第二方面用于抑制拖尾信号,第三方面用于接受超声波探头反馈的信号,其中,拖尾信号抑制单元中的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组成3阶抑制电路,大幅缩减超声波探头的拖尾信号,减小超声波探头的探测盲区。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交变电压发生单元及拖尾信号抑制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请参阅图1和图2。
[0022]该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包括如图1所示的电压可调驱动单元,该电压可调驱动单元包括电压调节子单元10和稳压子单元20,电压调节子单元10用于调节电压,稳压子单元20起到稳压作用,该电压可调驱动单元为升压式DC/DC变换电路,该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用于输出直流电压。
[0023]该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交变电压发生单元30和拖尾信号抑制单元40,交变电压发生单元30用于提供交变电压,拖尾信号抑制单元40用于为超声波探头提供工作电压、抑制拖尾信号并接受超声波探头反馈的信号。
[0024]如图1所示,电压调节子单元10的电压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电阻R3,电阻R3为缓冲电阻,为了减小驱动电路对负载的冲击;电阻R3的输出端通过储能电
容C1接地,电阻R3的输出端子VADJ用于向交变电压发生单元30提供工作电压。
[0025]电压调节子单元10包括调压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外围电路包括滤波电容C3、升压电感器L1、稳压二极管D1,调压芯片U1的引脚LX接升压电感器L1的输出端,引脚LX间断启闭,使得升压电感器L1产生的感应电压与VDD

IN叠加,达到升压的目的。
[0026]调压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FB电连接有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以调节调压芯片U1的输出电压,具体来说,控制电压VOUT加载在电阻R8的另一端,从而可以改变电压调节子单元10输出电压的大小,其中,控制电压VOUT与电压调节子单元10的输出电压成反比。
[0027]稳压子单元20包括串联的电阻R4和电阻R9,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在电压调节子单元10的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1的输出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4和电阻R9之间并联有电容C2,电容C2起到滤波作用;另外,调压芯片U1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波探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可调驱动单元,所述电压可调驱动单元用于输出直流电压;交变电压发生单元,所述交变电压发生单元包括变压器,所述电压可调驱动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用于作为所述变压器的电压源;拖尾信号抑制单元,所述拖尾信号抑制单元包括两端分别电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的电阻R5,所述电阻R5并联设置有电阻R6,所述电阻R6并联设置有电阻R7;在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电连接有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并联且导通方向相反;在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相并联的另一端之间电连接有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的导通方向为由所述电阻R5通向所述电阻R6;所述二极管D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所述二极管D4相同,且所述二极管D5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所述二极管D4的输入端及所述二极管D5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电阻R6与所述二极管D2、二极管D3相连接的一端为超声波探头驱动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为信号采集端子。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玺熊安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科软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