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409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53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壳组件、调气件及操作件,壳组件具有容置腔,壳组件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气孔,调气件设于容置腔内,调气件被构造为用于调节进气孔的开度。操作件穿设于壳组件,且相对于壳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操作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操作件与调气件锁合;操作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操作件与调气件解锁。其中,操作件相对壳组件沿操作件指向调气件的方向滑动时,操作件可由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本申请中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调节气流大小且可以降低安全隐患。能够调节气流大小且可以降低安全隐患。能够调节气流大小且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
[0003]例如可对草本类、膏类及液体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气雾发生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0004]传统的气雾发生装置通过控制气流大小的部件运动,可调节气雾发生装置的进气量及出气量,从而能够实现气流大小的调节。但是,由于该部件不具备童锁防护功能,导致儿童容易发生误启动或者误吸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气流大小且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气雾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6]一种气雾发生装置,所述气雾发生装置包括:
[0007]壳组件,具有容置腔,所述壳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壳组件(10),具有容置腔(111),所述壳组件(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1)连通的进气孔(112);调气件(30),设于所述容置腔(111)内,所述调气件(30)被构造为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孔(112)的开度;以及操作件(20),穿设于所述壳组件(10),且相对于所述壳组件(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操作件(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件(20)与所述调气件(30)锁合;所述操作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件(20)与所述调气件(30)解锁;其中,所述操作件(20)相对所述壳组件(10)沿所述操作件(20)指向所述调气件(3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操作件(20)可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件(20)可驱动所述调气件(30)相对于所述壳组件(10)旋转,以调节所述进气孔(112)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件(30)与所述操作件(20)中一者上构造形成有锁合部(31),另一者上构造形成有配合部(22);所述操作件(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合部(31)与所述配合部(22)锁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部(31)为凹部及凸部中的任一种,所述配合部(22)为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20)与所述调气件(30)中一者上构造形成有弹性复位部(24),另一者上构造形成有抵压部(32);所述操作件(20)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复位部(24)在所述抵压部(32)的抵压下形变并储存弹性势能;所述弹性复位部(24)释放弹性势能时,所述弹性复位部(24)与所述抵压部(32)分离,所述操作件(20)背向所述调气件(30)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24)由多个弹性单元(241)构成,每个所述弹性单元(241)受所述抵压部(32)抵压而形变。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24)上构造形成有弹性空间(27),所述弹性空间(27)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抵压部(32)。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气件(30)指向所述操作件(20)的方向上,所述抵压部(3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件(30)包括调气主体(33)及配接于所述调气主体(33)上的调气部(34);所述调气部(34)被配置为调节其与所述进气孔(112)的重叠面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10)的内壁还构造形成有第一止位面(1173)和/或第二止位面(1174),所述第一止位面(1173)及所述第二止位面(1174)间隔设置于所述调气部(34)的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一止位面(1173)被配置为在所述调气部(34)与所述进气孔(112)具有最大重叠面积时阻止所述调气部(34)移动;所述第二止位面(1174)被配置为在所述调气部(34)与所述进气孔(112)具有最小重叠面积时阻止所述调气部(34)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组件(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1)连通的装配孔(114),所述壳组件(10)上还形成有沿所述装配孔(114)的中心方向延伸的翻边(115);所述操作件(20)穿设于所述装配孔(114),所述操作件(20)上构造形成有位于所述装配孔(114)内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操作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搭接于所述翻边(115)朝向所述容置腔(111)的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20)还构造形成有第二限位部(26),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