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99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42
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涉及一种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碰隔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变电站控保屏安全措施布置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层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槽,内层壳体为两端均开口的矩形槽,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均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外层壳体侧壁固定孔的间隔和内层壳体侧壁固定孔的间隔相等;所述内层壳体插接在外层壳体内,且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槽底的方向相同,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槽底的外侧均固定有安全警示标识贴。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碰隔离。排用防误触碰隔离。排用防误触碰隔离。

Anti touch isolation device for secondary wiring terminal block in substation control and protection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碰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系统内电气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存在大量的二次控保屏柜,同一控保屏柜中多个不同间隔的二次设备和多段端子排。现在,公知的变电站控保屏内部二次措施布置方式均为临时性措施,即采用带有“运行中”字样的红布幔遮挡的方式,将运行设备与检修设备区别开来,从而起到警示检修作业人员的作用。
[0003]变电站控保屏内部二次措施布置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是使用磁铁吸附、二是用胶带粘住。但这两种固定方式均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采用磁铁固定时,其强磁场会对控保屏内的微机保护装置产生影响,出现干扰信号,影响供电可靠性;二是采用胶带固定时,工作费时费力,而且牢固度不够,容易出现“运行中”红布幔脱落的现象,使变电站控保屏部分装置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不完善,易发生进入运行间隔或误触碰运行中设备等问题;三是安全措施布置工作效率低,难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业要求。以上两种方式均易造成人身、设备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变电站控保屏安全措施布置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和安全警示标识贴;
[0006]外层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槽,内层壳体为两端均开口的矩形槽,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均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外层壳体侧壁固定孔的间隔和内层壳体侧壁固定孔的间隔相等;所述内层壳体插接在外层壳体内,且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槽底的方向相同,所述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的槽底的外侧均固定有安全警示标识贴。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外层壳体的槽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限定内层壳体在外层壳体内。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固定栓,所述固定栓同时穿过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侧壁的固定孔内,对内层壳体抽出外层壳体后的位置进行固定。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挂钩包括两个挂钩和一个弹性绳,所述两个挂钩固定在所述弹性绳的两端,所述固定挂钩用于将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固定在端子排上。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11]使用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均设置在端子排的外侧,针对多条线路共用一面控保屏,其中某条线路进行检修作业,其余运行的线路需要做防止误触碰的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弥补了以往布置二次设备安全措施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述防误触碰隔离装置不仅使用时方便、快捷、省力,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绝缘及一定的强度,避免
了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由于误触碰运行设备造成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存放,适用性广;由于具有内外两层可伸缩的设计特点,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和易操作性,并且节约了成本,达到了经济性的效果。且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采用的是绝缘材质制做,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绝缘性能,不会对控保屏内部的微机保护装置及二次接线产生影响,不会干扰信号等,从而加强了供电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使用方便、快捷,提高了运行人员布置二次措施的工作效率,使布置二次措施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控保屏需要12分钟减少到现在的3分钟,效率提高了3/4,避免了采用常规方法布置安全措施时浪费人力、物力的弊病。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可伸缩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结构图;
[0014]图2是将可伸缩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安装在需要遮盖的部分端子排上示意图;
[0015]图3是外层壳体单独使用结构图;
[0016]图4是固定栓示意图;
[0017]图5是固定挂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包括外层壳体1、内层壳体2和安全警示标识贴4;
[0021]外层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槽,内层壳体2为两端均开口的矩形槽,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的两个侧壁上均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3,所述外层壳体1侧壁固定孔3的间隔和内层壳体2侧壁固定孔3的间隔相等;所述内层壳体2插接在外层壳体1内,且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槽底的方向相同,所述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的槽底的外侧均固定有安全警示标识贴4。
[0022]本实施方式中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均为矩形槽,内层壳体插接在外层壳体内,外层壳体矩形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一端设有槽壁另一端没有槽壁,外层壳体的槽底用于贴设安全警示标识贴,内层壳体的矩形槽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未设置槽壁,且在外层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个槽壁上设置有向内的沿作为卡槽,使内层壳体在外层壳体内收拉过程中不会从外层壳体内脱离。
[0023]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外层壳体1的槽壁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用于限定内层壳体2在外层壳体1内。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栓6,所述固定栓6同时穿过外层壳体1和内
层壳体2侧壁的固定孔内,对内层壳体2抽出外层壳体1后的位置进行固定。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挂钩7包括两个挂钩和一个弹性绳,所述两个挂钩固定在所述弹性绳的两端,所述固定挂钩用于将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固定在端子排上。
[0026]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27]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碰隔离装置,(伸缩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平时使用固定栓通过固定孔将外层壳体与内层壳体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存放;在使用时将固定栓从固定孔中抽出,将内层壳体从外层壳体壳体内向外抽拉,根据工作中需要隔离端子排长度需求,内层壳体拉至相应长度后,将固定栓通过固定孔将外层壳体与内层壳体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再使用适量的固定挂钩通过固定孔利用自身弹性将伸缩式壳体搭挂和紧固在需要隔离的端子排上;固定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工作原理与伸缩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一样,是使用固定挂钩通过固定孔利用自身弹性将固定搭挂式安全壳体搭挂和紧固在需要隔离的装置背部接线板上,实现工作区域与运行带电区域安全隔离的作用。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伸缩式防误触碰隔离装置使用方法:
[0029](1)端子排长度在0.5米以内(设计长度),可将内层壳体2从外层壳体1壳体内向外抽拉单独使用,使用适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壳体(1)、内层壳体(2)和安全警示标识贴(4);外层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槽,内层壳体(2)为两端均开口的矩形槽,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的两个侧壁上均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3),所述外层壳体(1)侧壁固定孔(3)的间隔和内层壳体(2)侧壁固定孔(3)的间隔相等;所述内层壳体(2)插接在外层壳体(1)内,且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槽底的方向相同,所述外层壳体(1)和内层壳体(2)的槽底的外侧均固定有安全警示标识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控保屏内二次接线端子排用防误触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层壳体(1)的槽壁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李开夏李桂华罗世文金宪才吕艳霞王玉兰赵云祥赵远航阚东微周长城张继勇张诗婉赵健评王鸣迪柳天虹许世洁王兆宇黄玉国阮德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