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80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音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其包括找平层、隔音层和地板层,找平层铺设在建筑楼板的上侧,隔音层铺设在找平层的上侧,隔音层自下而上设置至少两层隔音垫层,隔音层的上侧铺设地板层,采用至少两层隔音垫层和地板层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可以在约50mm厚度的条件下,实现隔音和减震的理想效果,解决了传统地面噪音处理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相比较传统隔音方式存在强度低、易损坏的特性,本结构隔音层和地板层可通过粘接结构使整体构造完全胜任居室住宅使用强度要求,牢固可靠,整体结构施工流程简便,且施工周期短,适合既有住宅改造项目,在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影响正常使用。常使用。常使用。

A thin shock absorption and sound insulation structure for indoor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隔音结构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室内地面降噪做法多为“架空隔离或加厚隔声”等方式,但对室内空间高度占用过大,基本需要约在100mm左右,导致室内空间净高损失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采用至少两层隔音垫层和地板层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可以在约50mm厚度的条件下,实现隔音和减震的理想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的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包括找平层、隔音层和地板层,所述找平层铺设在建筑楼板的上侧,隔音层铺设在找平层的上侧,隔音层自下而上设置至少两层隔音垫层,隔音层的上侧铺设地板层。
[0006]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音层包括第一隔音垫层和第二隔音垫层,第二隔音垫层铺设在第一隔音垫层的上侧。
[0007]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隔音垫层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其厚度不低于3mm。
[0008]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隔音垫层的上下表面均覆设无纺布层。
[0009]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隔音垫层采用EPS隔音垫层,厚度为40mm。
[0010]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隔音垫层的上侧铺设有抗压面层。
[0011]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抗压面层和所述地板层之间设置地垫。
[0012]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板层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层、芯层和面层,其中基层采用软木材质,芯层采用松木材质。
[0013]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隔音垫层和第二隔音垫层之间的边角位置设置边角密封,边角密封的侧面高度与所述抗压面层齐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创新性的选择多重“至少两层隔音垫层和地板层”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可以在约50mm厚度的条件下,实现整体薄型“隔音+减震”的目标,解决了传统地面噪音处理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相比较传统隔音方式存在强度低、易损坏的特性,本结构隔音层和地板层可通过粘接结构使整体构造完全胜任居室住宅使用强度要求,牢固可靠,整体结构施工流程简便,做法简单,且施工周期短,特别适合既有住宅改造项目,在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影响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建筑楼板;2

找平层;3

第一隔音垫层;4

边角密封;5

第二隔音垫层;6

抗压面层;7

地垫;8

地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包括找平层2、隔音层和地板层,找平层2铺设在建筑楼板1的上侧,找平层的作用是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度、强度,满足隔音层敷设而奠定基础,隔音层铺设在找平层2的上侧,隔音层自下而上设置至少两层隔音垫层,隔音层的上侧铺设地板层8;本技术采用至少两层隔音垫层和地板层的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多重复合结构,可以在约50mm厚度的条件下,实现整体薄型隔音和减震的理想效果,解决了传统地面噪音处理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
[0019]本实施例中,建筑楼板1为基础原建筑结构楼板,一般为配筋混凝土材质,楼板厚度应符合结构及承载要求,楼板(含垫层)整体厚度不应低于120mm;找平层2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水泥基砂浆等材料,材料配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具体选择,例如材料配比可以为1:3;优选地,施工前基层表面进行打磨,找平层2表面平整度误差不应大于4毫米,水平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且表面不应收光,不存在开裂、起砂、变形等缺陷,养护后表面应整体打磨。
[0020]隔音层包括第一隔音垫层3和第二隔音垫层5,第二隔音垫层5铺设在第一隔音垫层3的上侧;第一隔音垫层3为隔音层基层结构,为实现整体隔音功能提供基础,第一隔音垫层3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质,其厚度不低于3mm;其隔音水平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铺设时可选用粘贴方式将第一隔音垫层3与找平层2粘贴,例如可采用聚氨酯满涂胶工艺粘贴,连接处搭接不小于100mm,四边墙角处应均匀留缝,缝隙应为10mm,粘贴平整、贴合,不应存在气泡、溢胶、翘边等缺陷;优选地,第一隔音垫层3的上下表面均覆设无纺布层,进一步增强连接牢固性和隔音效果。
[0021]第二隔音垫层5采用EPS隔音垫层,同时起到噪音隔离和减震效果,厚度为40mm即可,具体实施时,EPS隔音垫层材料可选择专用“B1级

聚氯乙烯”泡沫颗粒材料,粒径应符合规定要求,并按照体积比例与凝胶材料进行拼配,凝胶材料优选使用水泥基自流平材料,施工时应先将凝胶材料搅拌后加入泡沫颗粒二次搅拌,平摊在第一隔音垫层3上部均匀抹平,表面平整度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水平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需要注意的是,凝胶材料不应选用石膏基自流平材料,因其原料多为脱硫石膏,其与泡沫颗粒连接能力较差。
[0022]为增强地板层的承压能力,第二隔音垫层5的上侧铺设有抗压面层6,抗压面层6材料优选选用与第二隔音垫层5同型号的水泥基自流平材料,施工前应对基础打磨,施工厚度应为3mm左右,表面平整度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水平误差不应大于3毫米,且不应存在开裂、起砂等质量缺陷。
[0023]为了增强边角位置的隔音、减震效果,第一隔音垫层3和第二隔音垫层5之间的边角位置设置边角密封4,边角密封4的侧面高度与抗压面层6齐平,边角密封4的材质可根据
需要采用任意适合的密封材质,例如可以采用聚氨酯密封胶材质,但是其密封材料不得使用泡沫板等弹性材料替代;施工时打胶应充分、填实,干燥后将表面溢出胶体沿抗压面层6切除平整即可;经试验验证证明,边角密封对整体结构的降噪增强效果明显。
[0024]为了增强整体结构的减震效果,抗压面层6和地板层8之间设置地垫7,地垫7一般采用EPE发泡材料,施工时地垫应满铺,且接缝严密不搭接,接缝应使用胶带粘接平整。
[0025]为了同时起到减震降噪和装饰美化的双重作用,地板层8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层、芯层和面层,其中基层采用软木材质底板,可以具备减震降噪功能;芯层采用松木材质,具有弹性适宜,脚感好的优势,提高地板的舒适性能;面层可装饰要求,选用适宜的多种饰面;优选地,地板层8应采用悬浮法进行安装,禁止采用粘接方式影响整体隔音效果。
[0026]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取得了以下优势:
[0027]1.超薄:结构创新性的选择多重“第一隔音垫层+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找平层(2)、隔音层和地板层,所述找平层(2)铺设在建筑楼板(1)的上侧,隔音层铺设在找平层(2)的上侧,隔音层自下而上设置至少两层隔音垫层,所述隔音层包括第一隔音垫层(3)和第二隔音垫层(5),第二隔音垫层(5)铺设在第一隔音垫层(3)的上侧;所述第一隔音垫层(3)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质;隔音层的上侧铺设地板层(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垫层(3)的厚度不低于3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垫层(3)的上下表面均覆设无纺布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地面薄型减震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王岩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