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72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属于超滤技术领域,其包括滤膜装置和集水管,所述滤膜装置套在集水管上形成有多层,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原水由滤膜一端流入并由外向内流经多层滤膜装置,透析水通过所述过水孔进入集水管内,浓缩液由滤膜装置远离原水进入一端流出;所述滤膜装置包括超滤膜和助流层,所述超滤膜由两片PE膜边缘密封构成,所述助流层夹在两张相互密封的PE膜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具备超滤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超滤组件的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果。果。

A roll type PE membrane ultrafiltra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超滤
,特别涉及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超滤技术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平均孔径为3~100 nm,具有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等功能。其截留机理主要包括膜的筛分作用和静电作用,过滤介质为超滤膜,在两侧压力差的驱动下,只有低分子量溶质和水能够通过超滤膜,从而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膜材目前包括维素(CA)、聚苯乙烯(PS)、聚偏氟乙烯(PVDF)、聚碳酸酯(PC)、聚丙烯腈(PAN)、聚醚砜(PES)和尼龙(PA)等。
[0003]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超滤组件作为易耗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进行更换,现有装置存在更换不便的问题,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具有在具备超滤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超滤组件的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0005]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包括滤膜装置和集水管,所述滤膜装置套在集水管上形成有多层,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原水由滤膜一端流入并由外向内流经多层滤膜装置,透析水通过所述过水孔进入集水管内,浓缩液由滤膜装置远离原水进入一端流出;
[0006]所述滤膜装置包括超滤膜和助流层,所述超滤膜由两片PE膜边缘密封构成,所述助流层夹在两张相互密封的PE膜之间,所述滤膜装置外部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防扭装置和第二防扭装置,所述集水管一端连接有出水管并由第二防扭装置中心处穿出,所述滤膜装置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防扭装置和第二防扭装置内。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扭装置和第二防扭装置均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两个相邻所述加固板与内圈相连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外圈相连一端的距离。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圈远离内圈的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套管,所述滤膜装置套接在套管内,所述套管与滤膜装置接触处形成有增摩凸起。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膜装置外侧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盖体,两个所述盖体上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水管、纯水管和浓水管,所述出水管插接于出水管内,所述浓水管安装在出水管的盖体上。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层相邻所述超滤膜之间设置有一片网状隔层。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扭装置与连接所述浓水管和纯水管的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螺纹配合。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摩凸起设置为矩形片,所述增摩凸起靠近过滤装置一侧与侧壁连接处形成有楔形面。
[0013]由PE膜构成的超滤膜,能够有效降低超滤组件的成本的同时具备超滤效果,同时具有高通量。在将超滤组件安装在壳体内时,将壳体顶端的盖体打开,将超滤组件整体插入壳体内,出水管穿过下端壳体上的纯水管,第二防扭装置螺纹拧紧在下端的盖体上,超滤组件整体安装完成,然后将上方盖体扣合在壳体上,整体安装完成。向上方的盖体的进水管内通入原水,原水由外向内朝向集水管流动,依次每层经过PE膜、助流层和网状层,浓缩液停留在超滤膜外并由第二防扭装置和浓水管流出,透析水经过集水管和出水管后由纯水管流出,完成超滤过程。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由双层密封的PE膜构成的超滤膜,能够在具备超滤效果的同时具有效降低超滤组件的成本,降低超滤成本;
[0016]2.通过第一防扭装置和第二防扭装置的设置,保持超滤装置的状态不易发生扭动;
[0017]3.通过由内圈和外圈构成的第一防扭装置以及第二防扭装置,以及连接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加固板,具有良好强度的同时不影响液体流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0]图中,1、滤膜装置;11、超滤膜;111、PE膜;12、助流层;13、网状层;2、集水管;21、过水孔;22、出水管;3、第一防扭装置;4、第二防扭装置;41、内圈;42、加固板;43、外圈;44、套管;45、增摩凸起; 451、楔形面;5、壳体;6、盖体;61、进水管;62、纯水管;63、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中设计的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包括滤膜装置1和集水管2,滤膜装置1套在集水管2上形成有多层,集水管2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21,原水由滤膜一端流入并由外向内流经多层滤膜装置1,透析水通过过水孔21进入集水管2内,浓缩液由滤膜装置1 远离原水进入一端流出;滤膜装置1包括超滤膜11和助流层12,超滤膜11 由两片PE膜111边缘密封构成,助流层12夹在两张相互密封的PE膜111 之间,两层相邻超滤膜11之间设置有一片网状隔层。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滤膜装置1外部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集水管2一端连接有出水管并由第二防扭装置4中心处穿出,滤膜装置1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内。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均包括内圈41和外圈43,内圈41与外圈4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42,两个相邻加固板42与
内圈 41相连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外圈43相连一端的距离。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外圈43远离内圈41的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套管44,滤膜装置1套接在套管44内,套管44与滤膜装置1接触处形成有增摩凸起 45。增摩凸起45设置为矩形片,增摩凸起45靠近过滤装置一侧与侧壁连接处形成有楔形面451。在组装超滤组件时,首先将集水管2端部连接的出水管固定在第二防扭装置4的内圈41处,将助流层12夹在两片PE膜111之间后将两片PE膜111侧端密封在一起,形成超滤膜11,然后将网状层13 叠在一片PE膜111外侧,将其整体卷在集水管2上,每两层相邻PE膜111 之间隔一层网状层13,网状层13和助流层12均起到防止两层PE膜111发生粘连的作用。然后将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的套管44套在超滤组件两端,形成于增摩凸起45上的楔形面451在便于套管44套在超滤装置外侧的同时,不影响其具有良好的增摩效果,从而更好的将超滤装置固定在套管44内。
[0026]如图1所示,滤膜装置1外侧套设有壳体5,壳体5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盖体6,两个盖体6上分别一体成型有进水管61、纯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膜装置(1)和集水管(2),所述滤膜装置(1)套在集水管(2)上形成有多层,所述集水管(2)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21),原水由滤膜一端流入并由外向内流经多层滤膜装置(1),透析水通过所述过水孔(21)进入集水管(2)内,浓缩液由滤膜装置(1)远离原水进入一端流出;所述滤膜装置(1)包括超滤膜(11)和助流层(12),所述超滤膜(11)由两片PE膜(111)边缘密封构成,所述助流层(12)夹在两张相互密封的PE膜(111)之间,所述滤膜装置(1)外部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所述集水管(2)一端连接有出水管(22)并由第二防扭装置(4)中心处穿出,所述滤膜装置(1)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式PE膜超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扭装置(3)和第二防扭装置(4)均包括内圈(41)和外圈(43),所述内圈(41)与外圈(4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板(42),两个相邻所述加固板(42)与内圈(41)相连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外圈(4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孙源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诺特苏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