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696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包括预制管桩、通孔、孔洞、固定绞线、受力件和混凝土;预制管桩的下部入土设置,预制管桩具有空心部,通孔贯穿预制管桩入土部分的管壁设置,通孔具有两个,孔洞与通孔相连通,孔洞与预制管桩相垂直或者倾斜向下设置;固定绞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第二部分贯穿通孔位于孔洞内;受力件沿第二部分长度方向设置,受力件呈可开合状;混凝土位于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绞线及受力件,通过张拉固定绞线使受力件呈张开趋势并具有一定倾角,固定绞线、张开的受力件与桩周边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类似扩底的管桩结构,承担较高的抗压或抗拔功能。能。能。

A prestressed anchored precast pip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


[0001]本申请涉及风电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项目的快速发展,单台风机的功率逐渐增大,轮毂高度和叶片直径也逐渐增大,导致传递至基础部分的荷载明显增大。
[0003]若采用传统桩基础,为了满足风机的抗压、抗拔要求,往往需要增加桩基数量或增加桩基的有效长度,这就导致风机基础“过于庞大”,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材料耗费多,耗时长,施工难度大、不经济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以解决传统桩基础在大荷载条件下体型过于庞大的问题。
[0005]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公开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包括预制管桩、通孔、孔洞、固定绞线、受力件和混凝土;
[0007]所述预制管桩的下部入土设置,所述预制管桩具有空心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预制管桩入土部分的管壁设置,所述通孔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孔洞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孔洞与所述预制管桩相垂直或者倾斜向下设置;
[0008]所述固定绞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所述第二部分贯穿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孔洞内;
[0009]所述受力件沿所述第二部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受力件呈可开合状;
[0010]所述混凝土位于所述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
[0011]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若预制管桩为抗压桩,则所述孔洞与所述预制管桩相垂直;
[0012]在对混凝土二次压桩时,所述孔洞和所述固定绞线呈倾斜向上的趋势,且所述受力件呈可张开的趋势。
[0013]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若预制管桩为抗拔桩,则所述孔洞向下倾斜设置;
[0014]在对空心部的固定绞线拉张时,所述受力件呈可张开的趋势;
[0015]所述孔洞与所述预制管桩的夹角为15~35
°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绞线材质为钢。
[0017]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呈可开合的合页状。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件的材质为钢。
[0019]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的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当孔洞与预制管桩相垂直时,带有受力件的固定绞线沿预制管桩的空心部放在孔洞内,在空心部内二次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
到设计强度后,二次压桩,在压力下固定绞线上的受力件张开,并使固定绞线的第二部分方向逐渐变为倾斜向上,使带受力件的固定绞线与桩周边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类似“扩底”的管桩结构,承担较大的抗压功能;
[0021]当孔洞倾斜向下时,带有受力件的固定绞线沿预制管桩的空心部放在孔洞内,张拉固定绞线位于空心部的第一部分,使固定绞线上的受力件张开并施加一定预应力后,二次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放张固定绞线,使带受力件的固定绞线与桩周边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类似“扩底”的管桩结构,承担较大的抗拔功能;
[002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绞线、受力件,通过张拉固定绞线使受力件呈张开趋势并具有一定倾角,固定绞线、张开的受力件与桩周边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类似“扩底”的管桩结构,承担较高的抗压或抗拔功能。由于本技术具有较高的抗压或抗拔功能,当用于风电基础时,可以缩短桩长或减少桩数,进而缩减风电庞大的结构基础,随着风电项目的蓬勃发展,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抗压桩

固定绞线刚放进去时);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抗压桩

二次浇注混凝土后);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抗压桩

二次压桩后,固定绞线和孔洞倾斜向上且受力件张开时);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抗拔桩

固定绞线刚放进去时);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抗拔桩

拉张固定绞线,受力件张开且二次浇注混凝土时);
[0029]图示说明:
[0030]其中,1

预制管桩;2

孔洞;3

固定绞线;4

受力件;5

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的示例。
[0032]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抗压桩的示意图;以及图4和图5的抗拔桩的示意图。
[003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1,包括预制管桩1、通孔、孔洞2、固定绞线3、受力件4和混凝土5;
[0034]所述预制管桩1的下部入土设置,所述预制管桩1具有空心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
预制管桩1入土部分的管壁设置,所述通孔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孔洞2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孔洞2与所述预制管桩1相垂直或者倾斜向下设置;
[0035]所述固定绞线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制管桩1的空心部内,所述第二部分贯穿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孔洞2内;
[0036]所述受力件4沿所述第二部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受力件4呈可开合状;
[0037]所述混凝土5位于所述预制管桩1的空心部内。
[0038]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若预制管桩1为抗压桩,则所述孔洞2与所述预制管桩1相垂直;在对混凝土5二次压桩时,所述孔洞2和所述固定绞线3呈倾斜向上的趋势,且所述受力件4呈可张开的趋势。
[0039]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制管桩1入土部分的两侧分别预留水平的孔洞2,当预制管桩1入土后,将带有受力件4的固定绞线3沿预制管桩1的空心部放入孔洞2,然后在空心部内二次浇注混凝土5,待混凝土5达到设计强度后,二次压桩,在压力下固定绞线3上的受力件4张开,并使固定绞线3的第二部分方向逐渐变为倾斜向上,使带受力件4的固定绞线3与桩周边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类似“扩底”的管桩结构,承担较大的抗压功能。
[0040]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若预制管桩1为抗拔桩,则所述孔洞2向下倾斜设置;在对空心部的固定绞线3拉张时,所述受力件4呈可张开的趋势;所述孔洞2与所述预制管桩1的夹角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管桩、通孔、孔洞、固定绞线、受力件和混凝土;所述预制管桩的下部入土设置,所述预制管桩具有空心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预制管桩入土部分的管壁设置,所述通孔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孔洞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孔洞与所述预制管桩相垂直或者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固定绞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所述第二部分贯穿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孔洞内;所述受力件沿所述第二部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受力件呈可开合状;所述混凝土位于所述预制管桩的空心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固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若预制管桩为抗压桩,则所述孔洞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吕涛李力娟张顺程联联沈琳杨宝奎何梦叶孟应欣何珊卫荣李鹏博曹强张海锋曹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