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3390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步骤如下:获取裂隙的土遗址本体的遗址参数,根据遗址参数对土遗址进行分级;清除裂隙两侧的浮土;裂隙表面开槽:根据土遗址分级确定裂隙表面开槽的控制指标,根据控制指标清理开槽内浮土;裂隙表面喷润;监测传感器分层布置;临空面分层支模:根据监测传感器的分层高度自下而上对裂隙临空面进行分层支模并提供反压力;分层注浆监测:从最底层开始注浆,使用微型振捣棒进行振捣,利用监测传感器监测裂隙两侧土体的数据,当监测数据满足预设阈值时,进行下一层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槽有效增强了加固效果;通过实时监测保证了注浆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后续裂隙注浆加固效果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提供数据支持。提供数据支持。

A crack grouting method for EARTHEN RUINS based on real-time monito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岩土工程等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干旱半干旱环境的西北地区,遗存有大量的古代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的大地湾人类居住遗址、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交河故城,银川西夏陵等。受建筑工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土遗址本体存在着不同形式和尺度的裂隙或裂缝。调查发现裂隙主要有风化裂隙、卸荷裂隙、建筑工艺裂隙等。裂隙由于发育严重程度不同,有些已经发育贯穿于遗址本体形成贯通裂隙,甚至部分失去约束外闪或倾斜,其中有一部分刚刚发育,并没有形成贯通裂隙。裂隙的发育破坏了遗址的结构,降低了遗址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外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引发遗址坍塌,尤其卸荷裂隙的产生多由于墙基掏蚀而形成,影响土遗址的稳定。裂隙加固是土遗址得以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艺手段。
[0003]裂隙加固具有多种形式,往往依据裂隙类型和宽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技术手段。依据宽度可以将裂隙分为3类,小于5cm为I类裂隙,统计约占70%~85%;5cm~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S1、获取宽度在5~15cm的裂隙的土遗址本体的遗址参数,根据遗址参数对土遗址进行分级;步骤S2、清除裂隙两侧的浮土;步骤S3、裂隙表面开槽:根据土遗址分级确定裂隙表面开槽的控制指标,根据控制指标清理开槽内整条裂隙浮土;步骤S4、裂隙表面喷润:使用加固液自下而上对裂隙表面进行喷洒渗透;步骤S5、监测传感器分层布置:在裂隙两侧0.5~2倍的裂隙平均宽度范围内的土体中分层布置监测传感器;步骤S6、临空面分层支模:根据步骤S5中监测传感器的分层高度自下而上对裂隙临空面进行分层支模并提供反压力;步骤S7、分层注浆监测:从最底层开始注浆,按照自下而上进行分层注浆,并使用微型振捣棒进行振捣,利用步骤S5中布置的监测传感器监测裂隙两侧土体的数据,当监测数据满足预设阈值时,进行下一层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遗址参数为土遗址本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根据遗址参数对土遗址进行分级的方法为: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5MPa的为软,单轴抗压强度在1.5~3MPa范围之间的为中,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MPa的为硬;所述步骤S2中使用地基承载力贯入仪测试裂隙两侧浮土的强度,清除贯入阻力在0~75N范围内的土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控制指标包括截面形状、高度间距和倾角,截面形状和高度间距均由土遗址分级确定,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弓形,截面形状的开口宽度和入土深度由土遗址分级确定,根据开口宽度的上边界点和下边界点以及入土深度的顶点确定截面形状;倾角是沿裂隙深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且倾角的范围为8~1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宽度依据土遗址分级的软、中、硬三级分别取裂隙宽度的0.3~0.5倍、0.2~0.3倍、0.1~0.2倍,入土深度依据土遗址分级的软、中、硬三级分别取裂隙宽度的0.3~0.5倍、0.2~0.3倍、0.1~0.2倍;高度间距依据土遗址分级的软、中、硬三级分别取裂隙宽度的1.2~1.5倍、0.8~1.2倍、0.5~0.8倍;所述等腰三角形为开口宽度的上边界点和下边界点以及入土深度的顶点直线相连组成的,弓形为开口宽度的上边界点和下边界点以及入土深度的顶点三点弧线相连组成的,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边为开口宽度、另一底边长度为开口宽度的0.4~0.6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实时监测的土遗址裂隙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包括3次喷洒渗透,当裂隙表面出现径流时结束第一次喷洒,间隔5~10min进行第二次喷洒,当裂隙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翔鹏崔凯王东华许鹏飞邵会安韦鑫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