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给药装置,尤其涉及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们最常见、最多发的、在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牙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和口腔粘膜病。
[0003]根据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2023041432.7,公告日为20211112,公开了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上牙槽和下牙槽,两个上牙槽和两个下牙槽分别通过横杆连接,且两个横杆相对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两根伸缩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回型框,回型框的左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且其相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圆环,圆环的内壁上接触连接有圆管,圆管内设有给药装置,且其一端设有与给药装置配套的取药机构。上述专利虽然能够通过多个喷药管上药,但是上述专利仅通过弹簧不能够很好地调节患者嘴巴张开的程度。
[000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能够很好地调节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包括有给药筒(1)、阻挡片(2)、活塞杆(3)、第一弹簧(4)和挡杆(5),给药筒(1)的内壁连接有阻挡片(2),阻挡片(2)的中部滑动式贯穿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与阻挡片(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绕设在活塞杆(3)的外侧,活塞杆(3)的前侧转动式套接有挡杆(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撑开机构(6)和辅助机构(7),挡杆(5)的后部上下两侧对称式设置有用于撑开患者口腔的撑开机构(6),给药筒(1)外壁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辅助医护人员将患者口腔撑开的辅助机构(7),给药筒(1)顶部设有加液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撑开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杆(62)、受力杆(63)、支撑杆(64)、第一连接杆(65)、第二弹簧(67)和橡胶块(68),给药筒(1)的外壁后侧上下对称式设置有第一固定块(61),两块第一固定块(6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二弹簧(67),两块第一固定块(6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固定杆(62),四根第一固定杆(62)上均滑动式套设有受力杆(63),相邻的两根受力杆(63)之间转动式贯穿有支撑杆(64),上侧的两根受力杆(63)的前部之间与下侧的两根受力杆(63)的前部之间均贯穿有第一连接杆(65),上下两侧的第一连接杆(65)呈对称式设置,两块第一固定块(61)的后侧上下对称式连接有橡胶块(6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内科治疗的局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机构(7)还包括有第一卡杆(71)、第二固定杆(72)、导向板(73)、支撑环(74)、第二固定块(75)、第一导向杆(76)、第三弹簧(77)和接触块(78),给药筒(1)的外侧后部套设有支撑环(74),给药筒(1)和支撑环(74)滑动式配合,支撑环(74)的左右两侧对称式连接有导向板(73),两块导向板(73)的上下两侧均滑动式贯穿有第二固定杆(72),上侧的两根第二固定杆(72)与上侧的第一固定块(61)相连,下侧的两根第二固定杆(72)与下侧的第一固定块(61)相连,两块第二固定块(75)的中部后侧连接有第一导向杆(76),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75)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杆(76)滑动式配合,第一导向杆(76)后侧和导向板(73)连接,给药筒(1)前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式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5),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块(75)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导向板(73)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7),上侧第一连接杆(65)的左右两侧对称式套设有用于卡住第二固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