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3226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染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池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污组件,设于所述池体上,用于刮落池体壁上积聚的污泥,所述刮污组件包括:安装架,由固定于池体边缘立柱以及固定于立柱顶部的矩形框构成;刮泥板;第一驱动单元,配置于矩形框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水平移动;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升降移动;第三驱动单元,配置于刮泥板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轴向转动,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将沉淀池的池壁上的污泥刮下的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下的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下的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印染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传统的沉淀池,池内形状为长方体,各个沉淀池之间通过顶部的溢流口连通,沉淀池中的淤泥通过挖机捞取清理。然而,沉淀池在使用过程中,污泥会粘积在池中的侧壁上,在通过挖机从沉淀池中捞取污泥时,无法对沉积池的侧壁进行清理,需要人工来完成清理,费事费力,且清理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包括:
[0005]池体;
[000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7]刮污组件,设于所述池体上,用于刮落池体壁上积聚的污泥。
[0008]优选为,所述刮污组件包括:
[0009]安装架,由固定于池体边缘立柱以及固定于立柱顶部的矩形框构成;
[0010]刮泥板;
[0011]第一驱动单元,配置于矩形框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水平移动;
[0012]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升降移动;
[0013]第三驱动单元,配置于刮泥板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轴向转动。
[0014]优选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0015]导轨,具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矩形框的底部两侧;
[0016]齿条,固定于矩形框上,与导轨平行设置;
[0017]连接板,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上;
[0018]第一电机,固定于连接板上;
[0019]第一主动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齿条啮合设置;
[0020]第二电机,固定于连接板上;
[0021]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座与连接板连接;
[0022]丝杆套,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上,且能够在第一丝杆转动时,沿丝杆的轴向移动;
[0023]其中,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与导轨的轴线垂直设置。
[0024]优选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0025]连接块,与所述丝杆套固定连接,其具有中空的内腔;
[0026]内螺纹管,竖向设于连接块的内腔,其外壁上套接有齿圈,且与连接块的内腔转动连接;
[0027]第三电机,设于所述连接块的内腔,其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与所述内螺纹管上齿圈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
[0028]第二丝杆,竖向设于内螺纹管中,且与内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其下端活动贯穿连接块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
[0029]导杆,固定在固定块的顶部,其上端活动贯穿连接块;
[0030]其中,所述导杆和第二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刮泥板通过第三驱动单元连接在第一固定块上。
[0031]优选为,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包括:
[0032]第四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
[0033]转轴,一端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刮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34]优选为,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导杆匹配的矩形通孔,且导杆活动配合于矩形通孔内。
[0035]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在池体上的刮污组件可以将池体壁上积聚的污泥刮落,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刮泥作业,可以清理的自动化更高,且速度和效率更快,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包括:
[0041]池体1;
[0042]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0043]刮污组件2,设于所述池体1上,用于刮落池体1壁上积聚的污泥。
[00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池体上的刮污组件可以将池体壁上积聚的污泥刮落,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刮泥作业,可以清理的自动化更高,且速度和效率更快,省时省力。
[0045]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刮污组件2包括:
[0046]安装架21,由固定于池体1边缘立柱211以及固定于立柱211顶部的矩形框212构成;
[0047]刮泥板22;
[0048]第一驱动单元23,配置于矩形框212上,用以驱动刮泥板22进行水平移动;
[0049]第二驱动单元24,与第一驱动单元23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以驱动刮泥板22进行升降移动;
[0050]第三驱动单元25,配置于刮泥板22上,用以驱动刮泥板22轴向转动。
[00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架上设置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刮泥板在矩形框上水平移动,进而可以移动至池体任意的内池壁位置,保证了对池壁刮泥的全面性,同时,设置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控制刮泥板进行升降,在刮泥板于池体的内壁贴合后,驱动刮泥板讲降下,可以将内壁上的污泥刮下,而设置的第三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刮泥板转动,进而方便调整刮泥板上的刮面方向,以匹配不同朝向的池体内壁。
[0052]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3包括:
[0053]导轨231,具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矩形框212的底部两侧;
[0054]齿条232,固定于矩形框212上,与导轨231平行设置;
[0055]连接板233,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231上;
[0056]第一电机234,固定于连接板233上;
[0057]第一主动齿轮235,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34的输出轴上,且与齿条232啮合设置;
[0058]第二电机236,固定于连接板233上;
[0059]第一丝杆237,一端与第二电机23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座与连接板233连接;
[0060]丝杆套238,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237上,且能够在第一丝杆237转动时,沿丝杆237的轴向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污组件,设于所述池体上,用于刮落池体壁上积聚的污泥;所述刮污组件包括:安装架,由固定于池体边缘立柱以及固定于立柱顶部的矩形框构成;刮泥板;第一驱动单元,配置于矩形框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水平移动;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以驱动刮泥板进行升降移动;第三驱动单元,配置于刮泥板上,用以驱动刮泥板轴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导轨,具有两个,且对称固定于矩形框的底部两侧;齿条,固定于矩形框上,与导轨平行设置;连接板,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上;第一电机,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一主动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齿条啮合设置;第二电机,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座与连接板连接;丝杆套,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上,且能够在第一丝杆转动时,沿丝杆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与导轨的轴线垂直设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云海李巨泉康子友赖年洪琚君邓卫东叶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虹华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