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122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尾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吸尘装置和加湿装置,吸尘装置包括门型斗架、吸风斗和吸风机,门型斗架设于烘箱出料侧地面上且门梁横跨于烘箱的出布口和输送链上方,吸风斗大口朝下地固定安装于输送链正上方的门型斗架上,吸风机设于门型斗架一端所设的机架上且出风口通过吸风管连通吸风斗的顶部小口;加湿装置包括超声波雾化器和由该超声波雾化器引出的多根出雾风管,超生波雾化器设于吸风机对面的地面上,多根出雾风管与出布方向十字交叉地横向并排安装于吸风斗下方的输送链底部,每根出雾风管上均设有朝上喷雾的喷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使织物恢复自然状态。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使织物恢复自然状态。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使织物恢复自然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尾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定型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织物定型机机尾对织物进行加湿作业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织物定型机的末端均设有烘箱30,烘箱30的内部平行设有两条将织物沿烘箱30箱尾所设的出布口30.1送出的输送链30.2,织物经烘箱30烘干后会因失水而丧失一点自然特性,因此需后续再进行加湿以使织物恢复自然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用于织物定型机末端对织物进行加湿的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机尾处理装置,包括吸尘装置和加湿装置,吸尘装置包括门型斗架、吸风斗和吸风机,门型斗架设于烘箱出料侧地面上且门梁横跨于烘箱的出布口和输送链上方,吸风斗大口朝下地固定安装于输送链正上方的门型斗架上,吸风机设于门型斗架一端所设的机架上且出风口通过吸风管连通吸风斗的顶部小口;加湿装置包括超声波雾化器和由该超声波雾化器引出的多根出雾风管,超生波雾化器设于吸风机对面的地面上,多根出雾风管与出布方向十字交叉地横向并排安装于吸风斗下方的输送链底部,每根出雾风管上均设有朝上喷雾的喷孔。
[0006]本技术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水雾通过出雾风管送到布底,并与吸风斗配合而使水雾穿透织物,快速使织物恢复自然状态。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09]如图1所示:
[0010]机尾处理装置,包括吸尘装置10和加湿装置20。
[0011]吸尘装置10包括门型斗架11、吸风斗12和吸风机13,门型斗架11设于烘箱30出料侧地面上且门梁横跨于烘箱30的出布口30.1和输送链30.2上方,吸风斗12大口朝下地固定安装于输送链30.2正上方的门型斗架11上,吸风机13设于门型斗架11一端所设的机架上且出风口通过吸风管14连通吸风斗12的顶部小口。
[0012]加湿装置20包括超声波雾化器21和由该超声波雾化器21引出的多根出雾风管22,超生波雾化器21设于吸风机13对面的地面上,多根出雾风管22与出布方向十字交叉地横向并排安装于吸风斗12下方的输送链32底部,每根出雾风管22上均设有朝上喷雾的喷孔。
[0013]织物从烘箱30的出布口30.1出来后,经过吸风斗12和出雾风管22之间,超声波雾化器21可均匀排出水雾,由出雾风管22送到织物下方,吸风机13工作,吸风斗12吸收水雾,水雾穿透织物而得以充分湿润,快速恢复自然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装置(10)和加湿装置(20),吸尘装置(10)包括门型斗架(11)、吸风斗(12)和吸风机(13),门型斗架(11)设于烘箱(30)出料侧地面上且门梁横跨于烘箱(30)的出布口(30.1)和输送链(30.2)上方,吸风斗(12)大口朝下地固定安装于输送链(30.2)正上方的门型斗架(11)上,吸风机(13)设于门型斗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月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大强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