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0001]本申请是2018年7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0852379.7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应用于该移位寄存器单元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在显示领域特别是OLED显示中,栅极驱动电路目前都集成在GATE IC中,IC设计中芯片的面积是影响芯片成本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降低芯片面积是技术开发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
[0004]目前OLED栅极驱动电路通常要用三个子电路组合而成,即检测单元(sense unit),显示单元(scan unit)和输出两者复合脉冲的连接单元(或门电路或Hiz电路),这样电路的结构非常复杂,无法满足高分辨率窄边框的要求。
[0005]此外,在移位寄存器单元中,为了存储电平用于后续输出的控制,需要对移位寄存器中的节点进行预充电。对于移位寄存器单元中的晶体管来说,如果长期处于应力状态下,会影响晶体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第一输入子电路,配置成从显示输入端接收显示输入信号,并根据显示输入信号在一帧的显示时段将显示输出控制信号输入到第一节点;第二输入子电路,配置成从消隐输入端接收用于对消隐控制节点进行充电的消隐输入信号,并根据所述消隐输入信号在一帧的消隐时段将消隐输出控制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节点;以及输出子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经由输出端输出复合输出信号,其中,所述输出子电路在显示时段输出显示输出信号,在消隐时段输出消隐输出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子电路包括第一显示输入晶体管,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或所述第一显示输入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显示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子电路还包括第二显示输入晶体管,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二显示输入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子电路包括:充电子电路,配置成根据所述消隐输入信号对所述消隐控制节点进行充电;存储子电路,所述存储子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消隐控制节点,配置成根据所述消隐输入信号存储消隐控制信号;以及隔离子电路,配置成在一帧的消隐时段,根据所述消隐控制信号将所述消隐输出控制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显示复位子电路,配置成在显示输出信号输出后,在显示复位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消隐复位子电路,配置成在一帧的消隐时段结束前,在第二消隐复位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输出端进行复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所述输出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移位信号输出端以及至少一个像素信号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下拉控制子电路,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以及下拉子电路,配置成在所述下拉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输出端下拉为非工作电位。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所述充电子电路包括充电晶体管,所述充电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或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消隐输入端,所述充电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消隐控制节点;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消隐控制节点;以及所述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一隔离晶体管和第二隔离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隔离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平信号线,所述第一隔离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消隐控制节点,所述第二隔离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隔离晶体管的第
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隔离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隔离控制信号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还包括:防漏电子电路,所述防漏电子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工作电位输入到防漏电单元晶体管的一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包括:第一防漏电晶体管,所述第一防漏电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防漏电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防漏电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到防漏电节点,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信号线输入的信号输入到防漏电节点;以及第二防漏电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防漏电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防漏电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到所述防漏电节点,其中,所述防漏电单元晶体管包括所述第二防漏电晶体管。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隔离控制信号的低电位低于所述第一隔离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位寄存器单元,其中,所述输出子电路包括输出晶体管和输出电容,其中,所述输出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输出时钟信号线,所述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输出端,所述输出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雪欢,李永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