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椅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277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床椅变换装置,其包括扶手架、折叠展开组件和能移动的床尾箱,扶手架上具有安装空间,折叠展开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扶手架上且在安装空间内的床头架,床头架朝着床尾箱的一端铰接有床中架,床中架远离床头架一端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个连杆远离床中架的一端和床头箱上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铰接,床头架、床中架和床尾箱完全展开时,床头架、床中架和床尾箱的上侧朝上;床中架能向上翻转,使床中架的下侧相对床头架的下侧设置,床中架的上侧能向下翻转至贴合在床尾箱的上侧,床头架的下侧向下翻转至相对床中架的下侧设置,此时床头架的上侧朝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三种形态的变换,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A bed and chair chan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椅变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家庭及医疗陪护
,特别是一种床椅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的护理床功能相对单一,病人只能躺卧在护理床上,不需要使用护理床时,无法将其折叠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名称为“轮椅护理床”,公布号为CN 110934698 A,公布日为2020.03.3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包括设置凹槽的床体,设置在凹槽内的轮椅。在轮椅后腿内侧对称设置导向锁紧件,在近轮椅的床架上设由床架支承的与床体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横轴,横轴向轮椅支架方向设置可与轮椅后腿内侧的导向锁紧件相搭接的带拉钩的拉杆,在轮椅进入床体凹槽,缓慢推入,接近支承横轴的床架,向下按压拨柄,带动拉杆向上转动,拉钩拖牵导向锁紧件,把轮椅拖牵至轮椅凹槽最后部,拨柄自行定位或被定位,则轮椅被定位,继续向下按压拨柄,则拉杆上的拉勾从导向锁紧件上端脱出,推动杆则推动轮椅后部让轮椅从床体的凹槽中向床尾运动,其将轮椅和床集成在一起,既可作为轮椅使用,又能作为床使用,但变成轮椅时占用空间仍然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床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椅变换装置,其既能作为床使用,又能作为椅子使用,还能将床中架和床头架依次折叠在床尾箱上侧,进一步减小不使用时的占用空间。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床椅变换装置,其包括,
[0007]床尾箱,所述床尾箱能移动;
[0008]扶手架,所述扶手架上具有安装空间;
[0009]折叠展开组件,所述折叠展开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扶手架上且在安装空间内的床头架,所述床头架朝着床尾箱的一端铰接有床中架,所述床中架远离床头架一端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个连杆远离床中架的一端和床头箱上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铰接,所述床头架、床中架和床尾箱完全展开时,床头架、床中架和床尾箱的上侧朝上;所述床中架能向上翻转,使床中架的下侧相对床头架的下侧设置,所述床中架的上侧能向下翻转至贴合在床尾箱的上侧,床头架的下侧向下翻转至相对床中架的下侧设置,此时床头架的上侧朝上。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扶手架的里侧固
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上连接有翻转轴,所述床头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翻转轴和对应的传动板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床尾箱的下侧排布有若干随动轮和若干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回转轨迹的最低位置和随动轮回转轨迹的最低位置齐平。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床尾箱下侧排布有若干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连接有进出电机,所述进出电机和对应的主动轮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扶手架的里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支撑板,所述扶手支撑板上可转动地连接有导向轮,床尾箱收进安装空间内时,所述导向轮在床尾箱的作用下转动。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床尾箱远离扶手架的一端连接有能开合的门,所述床尾箱上具有置物腔。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床尾箱上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梁,相邻两个水平横梁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梁,所述两个连杆远离床中架的一端分别和最外端的两个水平横梁朝外的一侧铰接。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朝外的一侧连接有电机罩,所述翻转电机在电机罩内。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板包括固定连接在床头架外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扶手架里侧设置的转动块,所述翻转轴和转动块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床椅变换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床头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床头架、床中架和床尾箱完全展开时,支撑脚的下侧刚好抵触在扶手支撑板上侧。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床变为椅子时,进出电机和翻转电机动作,使床尾箱朝着扶手架所在方向移动,同时床头架的下侧向上翻转,床头架拉动床中架朝着床头架所在方向转动,转动至合适角度,进出电机和翻转电机停止动作,变成椅子;当需要完全折叠起来以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时,翻转电机动作,使床头架下侧向下翻转,床头架带动床中架向下翻转,床中架上侧朝下翻转,直至床中架上侧基本贴合在床尾箱上侧为止,翻转电机停止动作,此时床尾箱、床中架和床头架从下往上依次折叠在一起,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一。
[0023]图3为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二。
[0025]图5为本技术在完全折叠状态下时隐藏掉电机罩后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在椅子形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0028]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床尾箱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10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中,100床尾箱,101置物腔,200折叠展开组件,201连杆,202床中架,203床头架,204电机罩,205支撑脚,206进出电机,207安装板,208铰接耳,209翻转电机,210传动板,210a连接板,210b转动块,211翻转轴,212主动轮,213随动轮,214电机座,300扶手架,400门,500床垫,600扶手支撑板,700导向轮,800水平横梁,900支撑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椅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尾箱(100),所述床尾箱(100)能移动;扶手架(300),所述扶手架(300)上具有安装空间;折叠展开组件(200),所述折叠展开组件(200)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扶手架(300)上且在安装空间内的床头架(203),所述床头架(203)朝着床尾箱(100)的一端铰接有床中架(202),所述床中架(202)远离床头架(203)一端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连杆(201),两个连杆(201)远离床中架(202)的一端和床头箱上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铰接,所述床头架(203)、床中架(202)和床尾箱(100)完全展开时,床头架(203)、床中架(202)和床尾箱(100)的上侧朝上;所述床中架(202)能向上翻转,使床中架(202)的下侧相对床头架(203)的下侧设置,所述床中架(202)的上侧能向下翻转至贴合在床尾箱(100)的上侧,床头架(203)的下侧向下翻转至相对床中架(202)的下侧设置,此时床头架(203)的上侧朝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椅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300)的里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07),所述安装板(207)外侧固定连接有翻转电机(209),所述翻转电机(209)上连接有翻转轴(211),所述床头架(2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板(210),所述翻转轴(211)和对应的传动板(210)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床椅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尾箱(100)的下侧排布有若干随动轮(213)和若干主动轮(212),所述主动轮(212)回转轨迹的最低位置和随动轮(213)回转轨迹的最低位置齐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椅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尾箱(100)下侧排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登海陆荣超张华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润海科星物联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