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265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其涉及全息地图建设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全息地图不利于使用在工程建设方面,且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下资源产生伤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步骤如下:S1:地理信息的获取;S2:信息的提取;S3:三维模型的建立;S4:工程建设规划:将获得的原三维建设图进行保存和编辑,将原三维建设图中进行拆除的建模进行移出,并进行新建筑的添加,形成现三维建模;A1:自然资源的标注;A2:不动产的三维化管理;A3:特殊资源的标记;A4:建立数据库;S5:建模标注;S6:全息投影。达到了降低资源损耗、快速搭配建模和详细展示的效果。配建模和详细展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息地图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息地图是计算机全系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激光技术为基础,机载相干雷达用高度相干的微波发生器,一方面发出信号照射地面,一方面发出一束参考波,飞机飞行时,从飞机航线上每一点接收到的地面反射信号与另一束参考光束,在感光胶片上叠加而产生一个相干图样,在电子计算机内进行光学全息模拟和处理的一种地图,这种地图就称为全息地图。
[000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全息地图大多通过将拍摄的影像进行匹配堆叠合成三维影像,基本也不会对地下资源进行标识和标注,从而导致全息地图不利于使用在工程建设方面,且现有的全息地图在使用时可能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下的资源产生伤害,增加了整体的成本和资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对自然和特殊资源消耗的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其步骤如下:S1: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GIS系统对全息地图制作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分布情况进行记录;S2:信息的提取: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信息中的特征点进行提取和利用,将收集到的整体信息进行拆分,获得整体图和特征点图,并将整体图和特征点图进行组合搭建;S3:三维模型的建立:使用逐像素匹配、逐点三角网的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形成实景三维模型,并将获得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进行建模,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并入三维模型内部,形成原三维建设图;S4:工程建设规划:将获得的原三维建设图进行保存和编辑,将原三维建设图中进行拆除的建模进行移出,并进行新建筑的添加,形成现三维建模;A1:自然资源的标注:使用勘探技术对自然资源的位置和离地深度进行探测,获得准确数据,并对自然资源的位置进行确定和标注,确定自然资源的准确位置,降低施工中对自然资源的伤害;A2:不动产的三维化管理:房屋作为特征点进行提取,并对房屋的地面进行地质勘察,做出房屋地质建模,房屋作为特征点能够进行单独编辑,便于对城市不动产进行规划;A3:特殊资源的标记:根据标识对重要物件的位置进行标记,并设置重要物件的范
围,划分区域进行标记,降低施工中对重要物件的伤害。
[0006]A4:建立数据库:将特征点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便于后续直接使用。
[0007]S5:建模标注:通过将工程建设规划的整体架构呈现在三维模型上的基础上,将规划后的特征点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作用机制和属性特征在建模上进行标注显示;S6:全息投影:将工程建设规划后的三维模型图进行全息投影,并支持局部投影和放大投影,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自然资源、不动产和特殊资源的标记,并且地下的自然资源和特殊资源也会在图中进行标识,防止工程建设中对地下的自然资源和特殊资源造成伤害,增加损失。
[0009]进一步的,所述S1中地理信息的获取具体使用声光电磁技术,所述声光电磁技术具体为手机、微传感器、便携式传感器或车载传感器的声光电磁数据采集全套硬软件系统,所述声光电磁技术采用摄影测量、激光雷达和声呐测深三种方式。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雷达、声呐测深和摄影测量可以对视觉上的图形进行获取,并通过声呐对整体之间的间距进行获取,从而方便整体对数值进行调节,保证整体成型后的精准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S2中特征点具体为同类型建筑、同类型河流以及同类型道路的标志物。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类型建筑、同类型河流以及同类型道路在地图中的模型大多一致,修改数值后便可以直接使用,标志性物体渲染前和渲染后均进行保存,可以根据情况对渲染后的建筑、河流和道路进行直接添加。
[0013]进一步的,所述A4建立数据库中特征点信息具体为:不动产信息、特殊资源新车和自然资源信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设数据库后,整体的建模可以被反复使用,下次建模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对建模进行重新建模,只需要修改数据即可,增加了整体的二次建模的速度。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该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应用于实景三维建模、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的三维化管理、城市地质建模与地下空间资源管理,并降低整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损伤,产生降低资源损耗的效果;2、该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使用特征点单独提取并进行建模的方式,方便直接的图中的特征点进行更换,符合特征规划的要求,可以随时进行快速搭配式建模,特征点单独修改,方便修改数据和具体特征,以便于对建模进行更改,产生快速搭配建模的效果;3、该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通过对建模中的特征点进行标准并投影出来,从而保证整体结构和尺寸一目了然,方便查找并进行施工,产生详细展示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S1: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GIS系统对全息地图制作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分布情况进行记录,现行测绘将真实三维世界变换为二维的图形、图像,将真实的地理实体抽象为地图符号,虽体现地图科学性,但严重削弱场景真实性的问题,我们在摄影测量、LiDAR、声呐测深等数据获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逐像素匹配、逐点三角网的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以及基于此模型的保真型实景三维模型化简方法,不同尺度模型上地理实体按需获取方法,形成了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保真型实景三维模型;S2:信息的提取: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信息中的特征点进行提取和利用,将收集到的整体信息进行拆分,获得整体图和特征点图,并将整体图和特征点图进行组合搭建,声光电磁作为技术用于地理数据采集手段,而非地理数据采集内容的问题,我们将声光电磁作为对象数据、环境数据和资源数据,即作为地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开发利用,构建的声光电磁场理论模型与地理分析模型、声光电磁场的时空动态可视化与分析方法,为人居环境和建设环境提供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特征点具体为同类型建筑、同类型河流以及同类型道路的标志物;S3:三维模型的建立:使用逐像素匹配、逐点三角网的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形成实景三维模型,并将获得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进行建模,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并入三维模型内部,形成原三维建设图;S4:工程建设规划:将获得的原三维建设图进行保存和编辑,将原三维建设图中进行拆除的建模进行移出,并进行新建筑的添加,形成现三维建模;A1:自然资源的标注:使用勘探技术对自然资源的位置和离地深度进行探测,获得准确数据,并对自然资源的位置进行确定和标注,确定自然资源的准确位置,降低施工中对自然资源的伤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全息地图的工程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S1: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GIS系统对全息地图制作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分布情况进行记录;S2:信息的提取: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信息中的特征点进行提取和利用,将收集到的整体信息进行拆分,获得整体图和特征点图,并将整体图和特征点图进行组合搭建;S3:三维模型的建立:使用逐像素匹配、逐点三角网的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形成实景三维模型,并将获得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进行建模,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资源并入三维模型内部,形成原三维建设图;S4:工程建设规划:将获得的原三维建设图进行保存和编辑,将原三维建设图中进行拆除的建模进行移出,并进行新建筑的添加,形成现三维建模;A1:自然资源的标注:使用勘探技术对自然资源的位置和离地深度进行探测,获得准确数据,并对自然资源的位置进行确定和标注,确定自然资源的准确位置,降低施工中对自然资源的伤害;A2:不动产的三维化管理:房屋作为特征点进行提取,并对房屋的地面进行地质勘察,做出房屋地质建模,房屋作为特征点能够进行单独编辑,便于对城市不动产进行规划;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友保张巍梁波仇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