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24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有出水口,还包括第二蓄水池和砌块组件,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一蓄水池的下方,所述砌块组件设置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砌块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和第二蓄水池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砌块组件上设置有排水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在坡面上设置有砌块组件,能够改善水流对坡面上的植被直接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坡面上植被种植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坡面植物对土壤的长效修复。而有助于坡面植物对土壤的长效修复。而有助于坡面植物对土壤的长效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通常会在坡面上种上植被,目前很多坡面上的绿化带由于缺少水资源灌溉,导致植被生长缓慢或抑制。亦或是直接在坡面的顶端设置有蓄水池,直接通过蓄水池排水对坡面的植被进行浇灌。
[0003]直接浇灌坡面上的土壤植被,流水的冲刷容易影响植被稳定性或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需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其优点在于在坡面上设置有砌块组件,尽量避免流水对坡面上的植被直接冲刷而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有出水口,还包括第二蓄水池和砌块组件,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一蓄水池的下方,所述砌块组件设置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砌块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和第二蓄水池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砌块组件上设置有排水孔。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蓄水池内蓄满水,当需要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浇水时,第一蓄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水流沿着砌块组件向下流动,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排水孔对坡面的植被进行浇灌,直至水流通过进水口流入第二蓄水池内,使得水流储存在第二蓄水池内,砌块组件的设置对流水起到限位作用,通过排水孔对植被进行细流浇灌,尽量避免流水过于湍急而引起水土流失。
[0007]优选的,所述砌块组件包括若干横向砌块和若干纵向砌块,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横向砌块和纵向砌块的表面,所述横向砌块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横向砌块形成若干挡水墙,所述挡水墙横向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向砌块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若干横向砌块相互浇筑固定后形成挡水墙,横向设置的挡水墙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使得水流不会直接对植被和土壤产生一个向下的冲击力,而流水会穿过横向砌块表面的排水孔对植被进行浇灌。
[0009]优选的,所述纵向砌块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纵行砌块形成若干引水墙,所述引水墙纵向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沿着横向砌块形成的挡水墙流动,对挡水墙下侧的植被进行浇灌后,水流从挡水墙向引水墙方向流动,水流继续沿着引水墙流动以流向下一堵挡水墙,以对下一堵挡水墙下侧的植被进行浇灌;在水流沿着引水墙方向流动的过程中,
同样会穿过纵向砌块表面的排水孔对引水墙侧边的植被进行浇灌。
[0011]优选的,所述挡水墙和引水墙之间设置有引流墙,所述引流墙呈弧状,所述引流墙的两端分别与挡水墙和引水墙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沿挡水墙流动转化为沿引水墙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水流流向的方向切换角度过大,引流墙的设置起到过渡作用,将引流墙设置成弧形状使得水流从沿挡水墙流动切换为沿引水墙流动时,不至于水流过于湍急,对砌块组件造成损坏。
[0013]优选的,所述横向砌块和纵向砌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横向砌块和纵向砌块的一端插接进土壤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将横向砌块之间和纵向砌块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将固定杆穿设过安装孔后插接在土壤内,固定杆的设置使得横向砌块和纵向砌块在坡面上保持位置稳固,尽量避免在流水的冲刷下横向砌块和纵向砌块出现位置滑移。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出水口两侧的围墙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蓄水池出水口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插接在安装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坡面的植被进行浇灌时,将挡水板从安装槽内取出,由此使得水流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流出,当对坡面的植被浇灌完毕后,再将挡水板的两侧插接进安装槽内,通过挡水板对第一蓄水池内的水起到隔挡作用;在对坡面的植被浇灌完毕后,挡水板的设置尽量避免第一蓄水池内的水流流失过多,另外通过挡水板插接进安装槽内,不仅安装牢固,并且拆卸方便。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位尺,所述第二蓄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位尺。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浇灌之前,先通过第一水位器观察第一蓄水池内的水位,根据植被所需浇灌水流的量,以从第一蓄水池内放出定量的水流,将挡水板从安装槽内取出,水流从第一蓄水池流出的过程中,第一水位尺开始下降,当水面在第一水位尺上的对应刻度下降到预估值时,即可停止从第一蓄水池内放水,第一水位尺的设置便于定量浇灌坡面上的植被;另外第二水位尺的设置方便获取第二蓄水池内水量信息。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包括泵体、第一抽水管和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和第一蓄水池相连通,所述第二抽水管与第二蓄水池相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蓄水池内的水流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浇灌,在对植被浇灌过程中剩余的水进入第二蓄水池内,随后可通过抽水泵将第二蓄水池内的水抽取至第一蓄水池内,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0021]1.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浇水的过程中,第一蓄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水流沿着砌块组件向下流动,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排水孔对坡面的植被进行浇灌,砌块组件的设置对流水起到限位作用,通过排水孔对植被进行细流浇灌,尽量避免流水过于湍急而引起水土流失。
[0022]2.在第一蓄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位尺,可通过第一水位尺获取第一蓄水池排出水量的信息,以方便把控每次对坡面植被浇灌的水流量。
[0023]3.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抽水泵,通过第一蓄水池内的水流对坡
面上的植被进行浇灌完毕后,剩余的水进入第二蓄水池内,通过抽水泵将第二蓄水池内的水抽取至第一蓄水池内,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出水口和挡水板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安装孔和固定柱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抽水泵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8]附图标记:1、第一蓄水池;11、出水口;12、安装槽;13、挡水板;14、第一水位尺;2、砌块组件;21、纵向砌块;211、安装孔;212、排水孔;22、横向砌块;221、固定杆;23、引水墙;24、挡水墙;25、引流墙;3、第二蓄水池;31、进水口;32、第二水位尺;4、抽水泵;41、泵体;42、第一抽水管;43、第二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第一蓄水池(1),所述第一蓄水池(1)设置有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蓄水池(3)和砌块组件(2),所述第二蓄水池(3)设置在第一蓄水池(1)的下方,所述砌块组件(2)设置在第一蓄水池(1)和第二蓄水池(3)之间,所述第二蓄水池(3)设置有进水口(31),所述砌块组件(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蓄水池(1)的出水口(11)和第二蓄水池(3)的进水口(31)相连通,所述砌块组件(2)上设置有排水孔(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组件(2)包括若干横向砌块(22)和若干纵向砌块(21),所述排水孔(212)设置在横向砌块(22)和纵向砌块(21)的表面,所述横向砌块(22)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横向砌块(22)形成若干挡水墙(24),所述挡水墙(24)横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砌块(21)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纵行砌块形成若干引水墙(23),所述引水墙(23)纵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引流渠的土壤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24)和引水墙(23)之间设置有引流墙(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