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2284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包括操作盒、固定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插入所述操作盒侧壁的滑杆,所述操作盒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滑杆移动的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内设有丝杠,所述滑杆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与设置在所述操作盒内的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钻孔器,所述钻孔器包括钻头座、钻杆和设置在所述钻杆顶端的钻头,所述钻头座内设有离合槽和插入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对大鼠颅骨进行钻孔时自动在钻孔结束后控制钻头停止转动,防止钻孔过深或过浅,保证颅骨缺损模型的建造成功率。功率。功率。

A multifunctional drilling device for skull defect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创伤性骨折等诸多疾病中,都存在着需要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问题,因此成骨相关实验研究越来越多,在这些成骨相关的实验中,公认的动物模型是大鼠或兔的颅骨缺损模型,往往在SD大鼠中进行造模,方法是使用金刚钻头在SD大鼠颅骨上方钻出一个大洞,然后进行相应的干预以观察骨再生情况,在这种造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以下问题导致造模失败:1.金刚钻在钻洞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幅度的抖动,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容易手抖导致钻孔的位置挪动甚至钻头脱离大鼠颅骨,造成损伤,也会引发实验人员受伤的情况;2.在进行操作时,不断的抖动会导致颅骨缺口的不对称分布,钻头位置的挪动会导致洞口的不对称,影响最后的实验结果评测;3.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是在使用金刚钻钻孔时,由于无法评测大鼠颅骨的厚度,实验人员往往凭借既往经验进行厚度的预估,常规来说,大鼠颅骨的厚度在1mm左右,但是金刚钻头没有刻度标尺,这就容易使得钻孔过度导致大脑损伤,引发脑损伤进而导致大鼠死亡;4.金刚钻头形态单一,孔洞大小基本一致,这就不能依据不同实验动物的颅骨大小进行一个灵活的变通,可能会诱发颅骨较小时钻孔过大诱发实验动物死亡;5.钻孔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专利号为ZL201922187942.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确定深度的颅骨缺损模型造模设备,包括钻头、套筒及控制源,所述控制源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线,钻头贯穿套筒,钻头与套筒之间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膨胀螺丝,所述套筒为空心圆柱结构,所述套筒的直径大于钻头的直径,所述套筒的长度小于钻头的长度,所述套筒为硬质材质,这种结构对于操作者的操作经验要求低,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能够保证钻孔的深度一定,避免钻孔深度过深或过浅,在钻孔过程中对颅骨具有极好的支撑性,有效避免颅骨在钻孔过程中稳定性被破坏。但是这种结构在颅骨上的钻孔深度需要手动进行调节控制,而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体型的实验动物,其颅骨的厚度一般是无法通过直觉预测的,事先设置的钻孔深度往往不够精确,依然容易导致钻孔深度过深或过浅,影响实验模型的建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精准控制颅骨钻孔的深度,容易导致钻孔深度过深或过浅,影响实验模型建立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包括操作盒、固定板和安装座,所述固定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操作盒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插入所述操作盒侧壁的滑杆,所述操作盒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滑杆移
动的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内设有丝杠,所述滑杆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与设置在所述操作盒内的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钻孔器,所述钻孔器包括钻头座、钻杆和设置在所述钻杆顶端的钻头,所述钻头座内设有离合槽和插入槽,所述钻杆的尾端设有外齿轮和插入杆,所述插入杆插入所述插入槽内,所述钻头座内设有钻孔电机和与所述钻孔电机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离合槽内设有同时与所述外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配合的齿圈,所述插入槽的底部与所述插入杆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插入槽的底部设有控制所述钻孔电机和所述升降电机的驱动开关。
[0007]所述固定板用于放置需要进行颅骨钻孔的实验动物,所述安装座可以随着所述滑杆沿着所述竖直滑槽在所述操作盒内上下移动,所述升降电机用于控制所述丝杠的转动从而控制所述安装座的上下移动,所述钻孔器用于在动物颅骨上钻孔,当所述钻头未顶住动物颅骨时,所述外齿轮与所述齿圈处于脱离状态,所述钻头不转动,当所述钻头顶住动物颅骨时,由于颅骨具有一定的硬度,所述钻杆和所述插入杆沿着所述插入槽移动,将所述压缩弹簧压缩,所述外齿轮进入所述离合槽内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驱动开关被所述插入杆压住,所述钻孔电机启动,通过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齿圈和所述外齿轮将动力传递至钻杆,所述钻头转动进行颅骨钻孔,所述升降电机停止工作,所述压缩弹簧为所述钻头提供轴向力,当颅骨被钻透后,所述钻头顶端受的阻力消失,所述压缩弹簧将所述外齿轮推出所述离合槽,所述外齿轮与所述齿圈脱离啮合,所述驱动开关被松开,所述钻孔电机停止工作,所述升降电机控制所述丝杠转动将所述安装座向上升起,自动停止钻孔。这种结构的钻孔深度可以根据动物颅骨的厚度自动调整,钻孔精确度高。此外,所述插入槽内可以设置由所述驱动开关控制的电磁铁,所述插入杆的顶端设置可以被电磁铁吸住的铁片,同时所述外齿轮的外圈可以设置具有光滑面的圆环,所述齿圈的内圈则可以设置由所述驱动开关控制的电磁铁环,同样可以实现所述钻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离合控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槽的底部设有激光定位灯,所述钻杆内设有与所述激光定位灯正对的激光孔,所述激光孔穿过所述插入杆、所述钻杆和所述钻头。所述激光定位灯用于对所述钻头的中心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所述钻头对准颅骨上需要钻孔的位置,防止发生偏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由角位移电机驱动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有若干个所述钻孔器,每个所述钻孔器上设有不同直径的所述钻杆,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控制所述角位移电机和所述升降电机的转动开关。所述转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角位移电机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从而根据实验动物类型和体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粗细的所述钻杆,同时在所述钻孔器选择结束后自动通过控制所述升降电机使所述安装座下降进行钻孔操作,有效提高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人工操作的负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盒的底部设有横向滑槽和插入所述横向滑槽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有纵向滑槽,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有插入所述纵向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动板可以在所述操作盒底部沿着所述横向滑槽移动,所述固定板可以在所述滑动板上沿着所述纵向滑槽移动,从而可以调节所述固定板在所述操作盒底部的水平位置,以保证所述固定板上实验动物的头部与所述钻孔器对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可转动地设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用于固定实验动物的身体和头部的同时,保证颅骨部位露出充分以进行钻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盘上设有消毒液存储盒和消毒液喷管,所述消毒液存储盒内设有与所述消毒液喷管连通的喷液泵,所述喷液泵由所述驱动开关控制,所述消毒液喷管朝向所述钻头。所述喷液泵用于在钻孔完毕后在所述驱动开关的控制下启动将消毒液通过所述消毒液喷管喷到颅骨钻孔部位,以及时进行杀菌消毒,减小发生钻孔后感染的几率。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钻杆的外周套有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钻杆的长度,所述定位套管的顶端设有定位锯齿,所述定位套管的尾端与所述钻头座连接。所述定位套管用于在所述钻头顶住动物颅骨进行钻孔时,通过所述定位锯齿在钻孔周围进行定位,防止钻孔过程中发生偏移。
[0014]进一步地,所述离合槽和所述齿圈的宽度为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盒、固定板和安装座,所述固定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操作盒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插入所述操作盒侧壁的滑杆,所述操作盒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滑杆移动的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内设有丝杠,所述滑杆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与设置在所述操作盒内的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钻孔器,所述钻孔器包括钻头座、钻杆和设置在所述钻杆顶端的钻头,所述钻头座内设有离合槽和插入槽,所述钻杆的尾端设有外齿轮和插入杆,所述插入杆插入所述插入槽内,所述钻头座内设有钻孔电机和与所述钻孔电机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离合槽内设有同时与所述外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配合的齿圈,所述插入槽的底部与所述插入杆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插入槽的底部设有控制所述钻孔电机和所述升降电机的驱动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槽的底部设有激光定位灯,所述钻杆内设有与所述激光定位灯正对的激光孔,所述激光孔穿过所述插入杆、所述钻杆和所述钻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骨缺损模型多功能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由角位移电机驱动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有若干个所述钻孔器,每个所述钻孔器上设有不同直径的所述钻杆,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控制所述角位移电机和所述升降电机的转动开关。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玺瑞白宇丁秋月苏炜杰孙亭方叶兵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