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琳琳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224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拦截浮条、水流冲击孔、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所述水流冲击孔开设在拦截浮条的侧面上,所述排污机构设置在水流冲击孔的内腔,所述集污机构设置在拦截浮条的底部,所述拦截浮条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栓,所述连接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拦截绳,该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栓和连接绳的配合使用,在使用的时候,直接根据河道宽度,将多个拦截浮条进行对接组装,然后直接放置在水面上即可,使用更加简单,使用成本更低,适用于大面积推广使用,更加有助于河道清理工作的进行。更加有助于河道清理工作的进行。更加有助于河道清理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拦污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眼下,我国河道污染严重,遇到大雨或汛期,漂浮物、水生植物便大量从上游流向下游,严重影响下游水环境,进而会影响下游民众的饮用水安全。对于这些漂浮物和水生植物,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在河道上装设垃圾拦截排或拦截网,垃圾被拦截之后,用船只或其他类似设备捞取,捞取作业时间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0003]对于河道拦污的问题,目前的主流方式还是上述的方案,而更进一步的则是通过在河道两岸横跨设置一些设备来进行拦截,同时还可以将拦截下来的污染物从水中去除,但是这种横跨设备的方案也仅仅适用于河道较窄的水域,并且其使用到各种相关的设备来进行驱动,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安装使用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局限性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拦截浮条、水流冲击孔、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所述水流冲击孔开设在拦截浮条的侧面上,所述排污机构设置在水流冲击孔的内腔,所述集污机构设置在拦截浮条的底部,所述拦截浮条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栓,所述连接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拦截绳。
[0006]优选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安装环、支撑杆、轴承环、冲击旋转柱、冲击扇叶和排污螺旋片,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与安装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环的外壁与支撑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冲击旋转柱贯穿式安装在轴承环的内圈中,所述冲击扇叶设置在冲击旋转柱外圈的顶部,所述排污螺旋片设置在冲击旋转柱的外圈上,且位于安装环的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集污机构包括螺纹套、螺纹管和集污漏网,所述螺纹套的顶部与拦截浮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安装在螺纹套的内腔,所述集污漏网的顶部与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水流冲击孔为7字形通孔,其一端开口位于拦截浮条的左侧面,另一端开口位于拦截浮条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外壁通过胶水与水流冲击孔的垂直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冲击扇叶位于水流冲击孔的横向孔内腔,所述排污螺旋片的外边缘与水流冲击孔的垂直孔内壁相接处。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套位于水流冲击孔底部开口的正下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通过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的设置以及配合使用,拦截浮条放置在水面上,当水流带来漂浮物的时候,漂浮物随着水流的小浪花冲击进入水流冲击孔,漂浮物直接掉落到水流冲击孔的垂直孔洞中,浪花同时也打击在冲击扇叶的表面上,冲击扇叶受到冲击力而发生转动,冲击扇叶带动冲击旋转柱转动,冲击旋转柱则带动其上的排污螺旋片转动,排污螺旋片则将漂浮物向下推送,并且对于较大的漂浮物,排污螺旋片还可以配合着冲击流水孔的内壁进行摩擦,将其变小,最后送入集污漏网之中进行集中收集,而破碎的漂浮物还可以降低漂浮物在集污漏网中占用的存储空间。
[0013]2、该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通过排污螺旋片的推送,将漂浮物送入集污漏网之中的方式,可以避免漂浮物收到水浮力上不会被集中处理的问题产生。
[0014]3、该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栓和连接绳的配合使用,在使用的时候,直接根据河道宽度,将多个拦截浮条进行对接组装,然后直接放置在水面上即可,使用更加简单,使用成本更低,适用于大面积推广使用,更加有助于河道清理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拦截浮条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拦截浮条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排污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拦截浮条;2、水流冲击孔;3、安装环;4、支撑杆;5、轴承环;6、冲击旋转柱;7、冲击扇叶;8、排污螺旋片;9、螺纹套;10、螺纹管;11、集污漏网;12、连接管;13、连接栓;14、拦截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拦截浮条1、水流冲击孔2、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水流冲击孔2开设在拦截浮条1的侧面上,排污机构设置在水流冲击孔2的内腔,集污机构设置在拦截浮条1的底部,拦截浮条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栓13,连接栓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拦截绳14。
[0022]本技术,通过连接管12、连接栓13和连接绳14的配合使用,在使用的时候,直接根据河道宽度,将多个拦截浮条1进行对接组装,然后直接放置在水面上即可,使用更加简单,使用成本更低,适用于大面积推广使用,更加有助于河道清理工作的进行。
[0023]其中,排污机构包括安装环3、支撑杆4、轴承环5、冲击旋转柱6、冲击扇叶7和排污螺旋片8,支撑杆4的一侧与安装环3的内壁固定连接,轴承环5的外壁与支撑杆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冲击旋转柱6贯穿式安装在轴承环5的内圈中,冲击扇叶7设置在冲击旋转柱6外圈
的顶部,排污螺旋片8设置在冲击旋转柱6的外圈上,且位于安装环3的下方,集污机构包括螺纹套9、螺纹管10和集污漏网11,螺纹套9的顶部与拦截浮条1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10安装在螺纹套9的内腔,集污漏网11的顶部与螺纹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水流冲击孔2为7字形通孔,其一端开口位于拦截浮条1的左侧面,另一端开口位于拦截浮条1的底部,安装环3的外壁通过胶水与水流冲击孔2的垂直孔内壁固定连接,冲击扇叶7位于水流冲击孔2的横向孔内腔,排污螺旋片8的外边缘与水流冲击孔2的垂直孔内壁相接处,螺纹套9位于水流冲击孔2底部开口的正下方。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的设置以及配合使用,拦截浮条1放置在水面上,当水流带来漂浮物的时候,漂浮物随着水流的小浪花冲击进入水流冲击孔2,漂浮物直接掉落到水流冲击孔2的垂直孔洞中,浪花同时也打击在冲击扇叶7的表面上,冲击扇叶7受到冲击力而发生转动,冲击扇叶7带动冲击旋转柱6转动,冲击旋转柱6则带动其上的排污螺旋片8转动,排污螺旋片8则将漂浮物向下推送,并且对于较大的漂浮物,排污螺旋片8还可以配合着冲击流水孔2的内壁进行摩擦,将其变小,最后送入集污漏网11之中进行集中收集,而破碎的漂浮物还可以降低漂浮物在集污漏网11中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拦截浮条(1)、水流冲击孔(2)、排污机构和集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冲击孔(2)开设在拦截浮条(1)的侧面上,所述排污机构设置在水流冲击孔(2)的内腔,所述集污机构设置在拦截浮条(1)的底部,所述拦截浮条(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栓(13),所述连接栓(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拦截绳(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用河道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安装环(3)、支撑杆(4)、轴承环(5)、冲击旋转柱(6)、冲击扇叶(7)和排污螺旋片(8),所述支撑杆(4)的一侧与安装环(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环(5)的外壁与支撑杆(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冲击旋转柱(6)贯穿式安装在轴承环(5)的内圈中,所述冲击扇叶(7)设置在冲击旋转柱(6)外圈的顶部,所述排污螺旋片(8)设置在冲击旋转柱(6)的外圈上,且位于安装环(3)的下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琳琳孙晓旭李天鹏陈占柱聂春岭
申请(专利权)人:武琳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