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1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包括刷柄,以及分别安装在刷柄两端的平头刷和尖头刷,平头刷和尖头刷分别用于不同范围内或者不同粒径的目标颗粒物,刷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钢珠,以及在内腔靠近平头刷和尖头刷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锁定组件,钢珠可沿着刷柄的轴向在内腔中自由移动,锁定组件用于钢珠到达上行极限位置和下行极限位置时锁住钢珠而将钢珠固定在当前位置,直至所述自锁的双头毛刷从当前位置转动至另外某个位置时,则解除对钢珠的锁定,钢珠恢复自由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实现对附着在筛子内壁、连接处及筛网缝隙中沉积物颗粒的转移及清理操作,减少样品损耗,操作者手感舒适不会出现“头重脚轻”感受,使用灵活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


[0001]本技术涉及筛选用的毛刷
,具体涉及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

技术介绍

[0002]沉积物粒度分析是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GB/T 12763.8

2007,对于粒径大于0.063mm的沉积物,需用使用不同孔径的组合筛子由粗到细振筛一定时间,并将各粒级样品烘干后称重,获得沉积物粒度数据。而在实际使用时,沉积物在振筛后,仍有极小一部分会附着在筛子内壁、连接处及筛网的网孔缝隙处,特别是粒径较小的沉积物,其颗粒残留情况更为明显。为了消除因残留沉积物而带来对沉积物重量称重误差的影响,会采用毛刷进行刷筛操作,以将残留的沉积物筛出筛子之外。
[0003]现有的毛刷通常用于日常生活的清洁,并未有专门应用在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中针对沉积物粒度的刷子,现有的毛刷往往只带有一头的刷头,且往往整个毛刷的两端重量不平衡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操作者手握毛刷显得“头重脚轻”而增加使用负担,操作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其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描述的问题。
[0005]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包括刷柄,以及分别安装在刷柄两端的平头刷和尖头刷,平头刷和尖头刷分别用于不同范围内或者不同粒径的目标颗粒物,
[0006]刷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钢珠,以及在内腔靠近平头刷和尖头刷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锁定组件,钢珠可沿着刷柄的轴向在内腔中自由移动,锁定组件用于钢珠到达上行极限位置和下行极限位置时锁住钢珠而将钢珠固定在当前位置,直至所述自锁的双头毛刷从当前位置转动至另外某个位置时,则解除对钢珠的锁定,钢珠恢复自由活动。
[0007]进一步地,平头刷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矩形结构。
[0008]进一步地,尖头刷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水滴形状,水滴形状的尖端设置在远离刷柄的一端。
[0009]进一步地,刷柄包括外管以及位于外管内的内管,内管沿着外管的轴向方向设置且位于外管的正中央处。
[0010]进一步地,外管和内管均采用圆管或者方形管。
[0011]进一步地,钢珠位于内管内,
[0012]锁定组件包括弹簧和相对设置的两个C型框架,C型框架包括挡板、连接板和承重板,承重板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承重板的另一端与位于内管内的弹簧连接,挡板的另一端从外管处开始朝内管延伸并贯穿内管而延伸至内管的内腔内且位于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板倾斜地安装在内管和外管内,连接
板远离弹簧的一端位于外管内,连接板靠近弹簧的一端位于内管内,且连接板可相对内管转动,进而使得整个C型框架可相对内管转动,使得相对两个C型框架能够相向靠近和反向远离,从而调整两个C型框架的两个挡板所形成开口的开合角度,当开合角度足够小时,钢珠能够被锁定组件锁住而无法自由移动。
[0013]进一步地,钢珠与尖头刷的重量总和等于平头刷的重量。
[0014]进一步地,承重板和连接板为一体结构。
[0015]进一步地,挡板和连接板为一体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承重板、挡板与连接板三者为一体结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属于组合型毛刷特别适用于沉积物筛析试验操作,独特的平头刷与尖头刷组合设计能同时实现对附着在筛子内壁、连接处及筛网缝隙中沉积物颗粒的转移及清理操作,减少样品损耗,降低因刷筛不干净而造成后续的称重误差。采用内置钢珠的双层中空式刷柄设计,实现组合毛刷整体重心随内置钢珠移动而转变,特别保证操作者使用尖头刷时手感舒适不会出现“头重脚轻”感受,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平头刷、2

锁定组件、21

挡板、22

承重板、23

弹簧、3

外管、4

内管、5

钢珠、6

尖头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包括刷柄,以及分别安装在刷柄两端的平头刷1和尖头刷6,平头刷1和尖头刷6分别用于不同范围内或者不同粒径的目标颗粒物。平头刷1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矩形结构,尖头刷6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水滴形状,也即是硬质刷毛汇聚于远离刷柄一端(即尖头刷6的刷头末端)呈尖细状,尖头刷6最宽处的直径与刷柄的直径(即外径)相同,平头刷1的直径(即长度)大于刷柄的直径。
[0022]刷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钢珠5,以及在内腔靠近平头刷1和尖头刷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锁定组件2,钢珠5可沿着刷柄的轴向在内腔中自由移动,锁定组件2用于钢珠5到达上行极限位置和下行极限位置时锁住钢珠5而将钢珠5固定在当前位置,直至所述自锁的双头毛刷从当前位置转动至另外一个位置时,则解除对钢珠5的锁定,钢珠5恢复自由活动。
[0023]刷柄包括外管3以及位于外管3内的内管4,内管4沿着外管3的轴向方向设置且位于外管3的正中央处。外管3和内管4均采用圆管,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外管3和内管4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管结构件,例如方形管等。
[0024]所述钢珠5位于内管4内,钢珠5可以沿着内管4的轴向自由活动,从而使得钢珠5可以沿着轴向在刷柄的内腔中自由移动。
[0025]锁定组件2包括弹簧23和相对设置的两个C型框架,C型框架包括挡板21、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和承重板22,承重板22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挡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承重板22的另一端与位于内管4内的弹簧23连接,挡板21的另一端从外管3处开始朝内管4延伸并贯穿内管4而延伸至内管4的内腔内且位于远离弹簧23的一
端,连接板倾斜地安装在内管4和外管3内,连接板远离弹簧23的一端位于外管3内,连接板靠近弹簧23的一端位于内管4内,且连接板可相对内管4转动,进而使得整个C型框架可相对内管4转动,从而调整了C型框架与内管4的倾斜角度,使得相对两个C型框架能够相向靠近和反向远离,从而调整两个C型框架的两个挡板21所形成开口的开合角度,当开合角度足够小时,钢珠5能够被锁定组件2锁住而无法自由移动,当开合角度足够大时,锁定组件2则解除了对钢珠5的锁定,钢珠5恢复自由移动。例如,图1中下方的锁定组件2的开口的开合角度足够小,钢珠5被锁住,而上方的锁定组件2的开口的开合角度足够大,钢珠5能够进入该锁定组件2内并且也能够从该锁定组件2上离开,即解除对锁定组件2的锁定。
[0026]以图1为例,当钢珠5被靠近尖头刷6一端的锁定部件内并锁定时,则钢珠5到达下行极限位置,当钢珠5到达靠近平头刷1一端的锁定部件内并锁定时,则钢珠5到达上行极限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刷柄,以及分别安装在刷柄两端的平头刷和尖头刷,平头刷和尖头刷分别用于不同范围内或者不同粒径的目标颗粒物,刷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钢珠,以及在内腔靠近平头刷和尖头刷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锁定组件,钢珠可沿着刷柄的轴向在内腔中自由移动,锁定组件用于钢珠到达上行极限位置和下行极限位置时锁住钢珠而将钢珠固定在当前位置,直至所述自锁的双头毛刷从当前位置转动至另外某个位置时,则解除对钢珠的锁定,钢珠恢复自由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平头刷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尖头刷为采用硬质刷毛扎成的水滴形状,水滴形状的尖端设置在远离刷榜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刷柄包括外管以及位于外管内的内管,内管沿着外管的轴向方向设置且位于外管的正中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外管和内管均采用圆管或者方形管。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锁的双头毛刷,其特征在于,钢珠位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凯君王金莲何树平邓义楠商和辉朱坤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