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58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所述衬垫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呼吸面罩的框架(20)的连接部分(13),所述连接部分(13)包括供所述框架(20)的卡接筋(21)卡入的环形凹槽(131)、用于限定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内周壁(132)和外周壁(133),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内周壁(132)与所述外周壁(133)之间的间距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衬垫通过在连接部分上设置限位结构,以限定环形凹槽的内周壁与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内周壁和外周壁外翻,保证环形凹槽与框架的卡接筋紧密卡接,从而有效提高衬垫与框架连接的可靠性。而有效提高衬垫与框架连接的可靠性。而有效提高衬垫与框架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面罩的衬垫、包括该衬垫的呼吸面罩以及包括该呼吸面罩的通气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非侵入式正压通气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疾病中。其不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管子插入病人的气道中,而是利用鼓风机通过管路以及病人接口装置对病人的气道输送一个持续的压力通气(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
[0003]非侵入式通气治疗中的病人接口装置通常有鼻面罩、口鼻面罩、鼻枕面罩和全脸面罩等类型的呼吸面罩。呼吸面罩的典型结构包括框架、衬垫、弯管和头带等部件,衬垫固定在框架上,衬垫与框架一起形成一个气体腔室,弯管与框架连接以将治疗气体输送至气体腔室内,头带与框架连接以将呼吸面罩固定在患者头部的合适位置上。在使用时,衬垫与患者面部接触并实现与面部的密封,患者的口和/或鼻位于气体腔室内,衬垫与面部的支持力的大小通常随头带的张力变化而变化。
[0004]现有的呼吸面罩中,衬垫与框架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衬垫与框架通过粘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另一种是衬垫与框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一般在框架上设置凹槽,将衬垫的侧壁插入框架的凹槽中实现可拆卸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衬垫的侧壁容易变形,导致衬垫与框架易脱离、连接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的衬垫、包括该衬垫的呼吸面罩以及包括该呼吸面罩的通气治疗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垫与框架连接可靠性较差以及与患者面部接触密封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的衬垫,所述衬垫包括用于与所述呼吸面罩的框架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供所述框架的卡接筋卡入的环形凹槽以及用于限定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周壁和外周壁,所述连接部分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定所述内周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间距。
[0007]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周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多个连接筋,多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环形凹槽的周向间隔排布。
[0008]可选地,所述外周壁的轴向高度小于所述内周壁的轴向高度。
[0009]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段以及从所述第一段的内端朝向所述内周壁或所述外周壁延伸的第二段。
[0010]可选地,所述衬垫沿其周向分为鼻梁区、脸颊区以及人中或下巴区,所述衬垫包括接触部分和支撑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以及所述支撑部分一起限定形成用于容纳鼻或口鼻的容腔,所述接触部分用于与患者面部密封接触,所述支撑部分连接于所述
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分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腔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形成为沿所述衬垫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或环形。
[0012]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鼻梁区和所述脸颊区的宽度W1大于在所述人中或下巴区的宽度W2。
[0013]可选地,在所述脸颊区,所述接触部分的周边轮廓线近似为直线。
[0014]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的内径设置为朝向所述连接部分逐渐减小。
[0015]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分包括相连接的唇边和支撑边,所述支撑边靠近所述支撑部分设置,其中:
[0016]在所述鼻梁区的上部和所述人中或下巴区,所述支撑边的厚度与所述唇边的厚度相等;
[0017]在所述鼻梁区的下部和所述脸颊区,所述支撑边的厚度大于所述唇边的厚度。
[0018]可选地,所述支撑边对应于鼻翼上方鼻软骨两侧面颊的位置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鼻梁区的下部和所述脸颊区的其他位置的厚度。
[0019]可选地,所述唇边的厚度为0.2mm

0.5mm,优选为0.3mm

0.4mm;在所述鼻梁区的下部,所述支撑边的厚度为2mm

3mm,优选为2.5mm;在所述脸颊区,所述支撑边的厚度为1.2mm

1.8mm,优选为1.4mm

1.5mm。
[002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包括框架和以上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所述框架包括呈环形的卡接筋,所述卡接筋卡接于所述环形凹槽。
[0021]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呼吸面罩。
[0022]本技术的衬垫通过在连接部分上设置用以限定环形凹槽的内周壁与外周壁之间间距的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内周壁和外周壁外翻,保证环形凹槽与框架的卡接筋紧密卡接,从而有效提高衬垫与框架连接的可靠性。
[0023]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技术中衬垫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6]图2是图1中衬垫的立体图;
[0027]图3是图1中衬垫的侧视图;
[0028]图4是图1中衬垫的仰视图;
[0029]图5是图3中的衬垫向左旋转90
°
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1中衬垫的后视图;
[0031]图7是图6的E

E剖视图;
[0032]图8是图6的F

F剖视图;
[0033]图9是图6的G

G剖视图;
[0034]图10是图1中衬垫的一种剖视图;
[0035]图11是图1中衬垫的另一种剖视图;
[0036]图12是本技术中衬垫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37]图13是图12中衬垫的立体图;
[0038]图14是图12中衬垫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39]图15是图12中衬垫的后视图;
[0040]图16是图15的J

J剖视图;
[0041]图17是图15的K

K剖视图;
[0042]图18是本技术中框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10

衬垫,101

鼻梁区,102

脸颊区,103

人中或下巴区,11

容腔,12

接触部分,121

唇边,122

支撑边,13

连接部分,131

环形凹槽,1311

第一段,1312

第二段,132

内周壁,133

外周壁,13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0)包括用于与所述呼吸面罩的框架(20)连接的连接部分(13),所述连接部分(13)包括供所述框架(20)的卡接筋(21)卡入的环形凹槽(131)以及用于限定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内周壁(132)和外周壁(133),所述连接部分(13)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定所述内周壁(132)与所述外周壁(133)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周壁(132)与所述外周壁(133)之间的多个连接筋(135),多个所述连接筋(135)沿所述环形凹槽(131)的周向间隔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133)的轴向高度小于所述内周壁(132)的轴向高度;和/或所述环形凹槽(131)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段(1311)以及从所述第一段(1311)的内端朝向所述内周壁(132)或所述外周壁(133)延伸的第二段(1312)。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0)沿其周向分为鼻梁区(101)、脸颊区(102)以及人中或下巴区(103),所述衬垫(10)还包括接触部分(12)和支撑部分(14),所述连接部分(13)、所述接触部分(12)以及所述支撑部分(14)一起限定形成用于容纳鼻或口鼻的容腔(11),所述接触部分(12)用于与患者面部密封接触,所述支撑部分(14)连接于所述接触部分(12)与所述连接部分(1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14)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容腔(11)凹陷的凹陷部(140),所述凹陷部(140)形成为沿所述衬垫(1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或环形;和/或所述接触部分(12)在所述鼻梁区(101)和所述脸颊区(102)的宽度W1大于在所述人中或下巴区(103)的宽度W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脸颊区(102),所述接触部分(12)的周边轮廓线近似为直线;和/或所述支撑部分(14)和所述接触部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钊王亚杰李二亮朱鹏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