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4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为无腿设计,可方便与外部设备对接安装,通过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导流板实现气流向上下导流均分,防止气流定点吹送造成吸附效率降低;炭墙模块的骨架采用方钢焊接而成,容易制作成型,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之间设置有间隙与变径进风口相对设置,在靠近中部箱体左右侧壁处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变径出风口联通实现导通,炭墙模块的下部设置有导流板方便向排炭口导流并且本装置还在进料口与中部箱体顶面之间设置有缓冲段,避免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炭层沉降造成穿堂风,保证处理效率。率。率。

A leg less side outlet activated carbon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净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吸附净化箱又称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废气吸附箱),是一种干燥废气处理设备。在工厂车间从事生产作业时,若产生刺激性污染物和其他有害气体,会对自然生态和工厂环境造成空气污染危害,因此,有必要收集以上废气,通过废气处理设备实现对废气的吸附处理,待废气处理到符合环保要求时排至大气中,以免造成环境和人员危害。
[0003]现有的活性炭吸附箱因结构设计原因,其存在以下技术弊端,其体现在:1.现有的活性炭吸附箱存在支撑腿,无法随意调整中心高度,不方便与其它设备对接;2.现有的炭墙在设计时,其侧部无法实现顺畅排料;3.现有的炭墙在长时间使用时,活性炭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沉降造成穿堂风,降低处理效率;4、活性炭吸附箱内部无导流装置,气流穿过时容易造成单点或局部气流冲击,降低气体处理效果。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弊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活性炭净化装置进行结构改进,以解决现有产品中的多种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通过对现有的回转窑进行结构改进,使其水平放置,通过对物料输送、升温、保温结构的改善,使其克服现有技术上的弊端。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包括中部箱体,所述的中部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变径进风口和变径出风口,所述的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中部箱体的内部平行于变径进风口设置有若干个炭墙模块,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与变径进风口相对设置,在靠近中部箱体左右侧壁设置的炭墙模块与中部箱体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变径出风口联通实现导通,所述的炭墙模块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与侧部排接口连接。
[0007]所述的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上下两个倾斜的导流板,通过两个导流板实现气流的上下导流。
[0008]所述的炭墙模块包括一个方形框架,其前后两端封堵,左右侧壁上固定有筛网;方形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所述的方形框架内部底端对应排炭口设置有斜面导流板实现炭块向排炭口导流。
[0009]所述的中部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可封闭式的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与中部箱体顶面之间设置有缓冲段。
[0010]所述的中部箱体底面设置有排污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无腿设计,可方便与外部设备对接,其在
中部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变径进风口和变径出风口,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导流板实现气流向上下导流均分;所述的中部箱体的内部平行于变径进风口设置有若干个炭墙模块,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之间设置有间隙与变径进风口相对设置,在中部箱体左右侧壁处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变径出风口联通实现导通,炭墙模块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与侧部排接口连接,同时在炭墙模块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流板方便向排炭口导流;再者,本装置还在进料口与中部箱体顶面之间设置有缓冲段,避免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炭层沉降造成穿堂风,保证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俯视状态下风向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变径进风口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炭墙模块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
[0019]1、中部箱体,11、进料口,12、侧部排接口,13、缓冲段,2、变径进风口,21、进风口,22、导流板,23、变径侧壁,3、炭墙模块,31、方形框架,32、侧板,33、排炭口,34、斜面导流板,4、筛网,5、变径出风口,6、中部通道,7、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附图所示,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包括中部箱体1,所述的中部箱体1为无腿设计,可方便与外部设备对接;所述的中部箱体1的底面设置有排污口用于排污。
[0021]中部箱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变径进风口2和变径出风口5,所述的变径进风口2内设置有导流板22;所述的中部箱体1的内部平行于变径进风口2设置有两个炭墙模块3,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3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6与进风口21相对设置,在两个炭墙模块3与中部箱体1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回风通道7,回风通道7与变径出风口2联通实现导通,所述的炭墙模块3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33与侧部排接口12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的变径进风口2内设置有上下两个倾斜的导流板22,进风口21内进入的气流通过两个导流板22实现气流的上下均分导流。
[0022]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如图3所示,废气经过进风口21进入后,通过两个导流板22上下均分导流进入至中部箱体1内,在中部箱体1内经过中部通道6分离至两个炭墙模块3内,然后进入至回风通道7内,回风通道7与变径出风口2联通将过滤净化后的气流向外导通。
[0023]进一步的,为提高炭墙模块整体强度以及提高其排炭效率,本技术将炭墙模块整体设计如下:所述的炭墙模块3包括一个方形框架31,其前后两端通过侧板32封堵,方形框架31左右侧壁上固定有筛网4,方形框架31内部装满炭块;方形框架31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33;方形框架内部底端,对应排炭口33倾斜设置有斜面导流板34实现炭块向排炭口33导流。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斜面导流板34设置角度为10
°
~5
°
,方便活性炭侧面流出。
[0024]再进一步的,本技术在中部箱体1的上部设置有可封闭式的进料口11,所述的
进料口11与中部箱体1顶面之间设置有100毫米高度的缓冲段13,在装活性炭块时,缓冲段13可储存部分活性炭,避免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炭层沉降造成穿堂风,可通过缓冲段13的活性炭实现补偿,保证处理效率;
[0025]综上,本技术为无腿设计,可方便与外部设备对接安装,通过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导流板实现气流向上下导流均分,防止气流定点吹送造成吸附效率降低;炭墙模块3的骨架采用方钢焊接而成,容易制作成型,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3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6与变径进风口2相对设置,在靠近中部箱体1左右侧壁设置的炭墙模块3与中部箱体1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回风通道7,回风通道7与变径出风口5联通实现导通,炭墙模块的下部设置有导流板方便向排炭口导流并且本装置还在进料口11与中部箱体1顶面之间设置有缓冲段13,避免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的炭层沉降,局部空缺后造成穿堂风,保证处理效率。
[0026]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制作、使用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包括中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变径进风口和变径出风口,所述的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的中部箱体的内部平行于变径进风口设置有若干个炭墙模块,位于中部的两个炭墙模块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与变径进风口相对设置,在靠近中部箱体左右侧壁设置的炭墙模块与中部箱体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变径出风口联通实现导通,所述的炭墙模块的下部设置有排炭口与侧部排接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腿侧出活性炭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径进风口内设置有上下两个倾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纪强白茹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