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968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成型腔及固定圈成型腔,利用潜水注胶管路分别向底座成型腔内的定型模以及固定圈成型腔内的固定圈定型槽注胶,能够同时进行电连接器底座及固定圈零件的加工,且注胶加工时通过潜水注胶管路进胶,浇口位于零件内侧,产品表面看不见入胶点,不会影响产品美观,无需额外修剪加工,有效解决目前传统模具只能加工单一零件,不能同时完成多种零件注塑加工,且浇口痕迹明显,影响产品美观的问题,提升产品加工速率及产品质量。工速率及产品质量。工速率及产品质量。

A processing di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电力供应需求在不断增加,对电力供电的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保证居民、企业等用户的正常用电,供电部门广泛研究、引进先进电气设备和技术,应急接入箱连接器就是其中一种。连接器所使用的底座及固定圈等零件多通过注塑加工,注塑时注胶使塑胶在模具的型腔内成型,目前所使用的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通常只能完成单个零件的加工,且加工时电连接器零件表面的浇口痕迹明显,影响产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以解决目前传统模具只能加工单一零件,不能同时完成多种零件注塑加工,且浇口痕迹明显,影响产品美观的问题。
[0004]具体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所述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一顶板、一前模架、一后模架及一底座,所述前模架及所述后模架之间设有一前模仁及一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之间形成互相平行的一底座成型腔及一固定圈成型腔,所述底座成型腔内设有一定型模,所述定型模内侧装设一第一潜水注胶管路,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边沿处的潜水口倾斜延伸至定型模内壁;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后模仁一侧设有一固定圈定型槽,固定圈定型槽内圈一侧设有一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顶部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亦设有一第二潜水注胶管路,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边沿处的潜水口倾斜延伸至所述固定圈定型槽内。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进胶方式均为三点进胶,相邻潜水注胶管路潜水口之间的夹角为120
°
,能够使进胶均匀且进胶后加工的产品内圈更圆。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潜水口倾斜角均为45
°
,便于进胶与水口分离,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潜水口倾斜方向相反,定型模内侧的第一潜水注胶管路潜水口斜向上延伸至定型模,安装槽内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潜水口斜向下延伸至固定圈定型槽。
[0008]进一步,所述前模架与所述前模仁之间贯穿一分料流道,所述分料流道通过细水口进胶,所述细水口分别与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相连,胶料经过分料流道由分料流道底部的各细水口分别流向底座成型腔及固定圈成型腔内的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第二潜水注胶管路。
[0009]进一步,所述后模仁靠近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中心
位置处均设有一顶针孔,便于顶出潜水口,避免潜水口与产品顶出脱离时不同步导致划伤产品。
[0010]进一步,所述后模仁内靠近所述定型模与所述固定圈定型槽处均设有一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在注塑时对产品进行限位,避免注塑时产品晃动导致产品不符合订单要求。
[0011]进一步,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内均设有若干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能够通过添加冷却水以调节模具内部温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成型腔及固定圈成型腔,利用潜水注胶管路分别向底座成型腔内的定型模以及固定圈成型腔内的固定圈定型槽注胶,能够同时进行电连接器底座及固定圈零件的加工,且注胶加工时通过第一潜水注胶管路及第二潜水注胶管路进胶,浇口位于零件内侧,产品表面看不见入胶点,不会影响产品美观,无需额外修剪加工,有效解决目前传统模具只能加工单一零件,不能同时完成多种零件注塑加工,且浇口痕迹明显,影响产品美观的问题,提升产品加工速率及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示意图。
[0014]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通道与模仁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内部成型腔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顶板,2.前模架,3.后模架,4.底座,5.前模仁,6.后模仁,7.定型模,8.第一潜水注胶管路,9.潜水口,10.固定圈定型槽,11.安装凸台,12.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3.分料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所述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一顶板1、一前模架2、一后模架3及一底座4,所述前模架2及所述后模架3之间设有一前模仁5及一后模仁6,所述前模架2与所述前模仁5之间贯穿一分料流道13,所述分料流道13通过细水口进胶,所述前模仁5与所述后模仁6之间形成互相平行的一底座成型腔及一固定圈成型腔,所述底座成型腔内设有一定型模7,所述定型模7内侧装设一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边沿处的潜水口9倾斜延伸至定型模7内壁;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后模仁一侧设有一固定圈定型槽10,固定圈定型槽10内圈一侧设有一安装凸台11,所述安装凸台11顶部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亦设有一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边沿处的潜水口倾斜延伸至所述固定圈定型槽10内。所述细水口分别与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相连,胶料经过分料流道13由分料流道底部的各细水口分别流向底座成型腔及固定圈成型腔内的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通过底座成型腔内的定型模7以及固定圈成型腔内的固定圈定型槽10同时进行电连接器底座及固定圈零件的
加工。
[0019]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的进胶方式均为三点进胶,相邻潜水口之间的夹角为120
°
,能够保证进胶均匀且进胶后加工的产品内圈更圆。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的潜水口9倾斜角均为45
°
,便于进胶与水口分离,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的潜水口9倾斜方向相反,定型模7内侧的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潜水口斜向上延伸至定型模7,安装槽内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的潜水口8斜向下延伸至固定圈定型槽10,能够使胶料进入成型腔的浇口位于零件内侧,使产品表面看不见入胶点,避免浇口痕迹影响产品美观。
[0020]优选的,所述后模仁6靠近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8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12的中心位置处均设有一顶针孔,便于顶出潜水口9,避免潜水口9与产品顶出脱离时不同步导致划伤产品。所述后模仁6内靠近所述定型模7与所述固定圈定型槽10处均设有一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在注塑时对产品进行限位,避免注塑时产品晃动导致产品不符合订单要求。所述前模仁5与所述后模仁6内均设有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所述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一顶板、一前模架、一后模架及一底座,所述前模架及所述后模架之间设有一前模仁及一后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之间形成互相平行的一底座成型腔及一固定圈成型腔,所述底座成型腔内设有一定型模,所述定型模内侧装设一第一潜水注胶管路,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边沿处的潜水口倾斜延伸至定型模内壁;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后模仁一侧设有一固定圈定型槽,固定圈定型槽内圈一侧设有一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顶部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固定圈成型腔内设有一第二潜水注胶管路,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边沿处的潜水口倾斜延伸至所述固定圈定型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零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潜水注胶管路与所述第二潜水注胶管路的进胶方式均为三点进胶,且相邻潜水口之间的夹角为120
°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士磊奚春建赵占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华云科雷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