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80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7:32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和多个隔板,所述隔板间隔设置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并列的安装腔,在其中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极,在所述漏电保护极内设置有线路板和电磁继电器,在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底部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槽口,用于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取出或装入,所述槽口由一个盖板所封闭;在所述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电磁继电器的边侧配合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底部设置由盖板封闭的槽口,在打开盖板后可以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进行拆装,操作便利,另外,在安装空间配合设置卡合结构,利于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稳定装配。继电器稳定装配。继电器稳定装配。

A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低压输配电领域内,断路器是一种主要的电路控制设备,漏电断路器属于断路器中的一种,在常规的漏电断路器中,其线路板被密封装配于产品内部,若需要更换或检修线路板,需要将断路器整机拆开,在完成检修或更换后再重新组装产品,在小体积、结构紧凑、复杂的断路器中,这种装配方式的生产效率低,返修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多个隔板,所述隔板间隔设置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并列的安装腔,在其中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极,在所述漏电保护极内设置有线路板和电磁继电器,在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底部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槽口,用于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取出或装入,所述槽口由一个盖板所封闭;在所述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电磁继电器的边侧配合卡接。
[0006]进一步,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卡槽以及至少一个挡板,所述第一卡槽与线路板的边侧配合卡接,所述挡板用于定位线路板。
[0007]进一步,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线路板和电磁继电器分别对应装配于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内。
[0008]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设置于漏电保护极内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位于电磁继电器、线路板的一侧。
[0009]进一步,在所述漏电保护极内还设置有试验按钮回路装置,所述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包括试验回路和试验按钮,所述试验回路从断路器的主线路取电,试验按钮滑动装配于设置在漏电保护极上部的按钮孔内,在合闸状态下,按压试验按钮以操作试验回路的导通或断开。
[0010]进一步,在与漏电保护极相邻的安装腔内装配有断路器的L极,所述L极包括操作机构,在L极的上部设有用于指示操作机构位置的指示窗。
[0011]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并列设置的线圈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L极内,电磁线圈设置于漏电保护极内。
[0012]进一步,所述漏电保护极还包括漏电手柄机构和第三操作机构,所述漏电手柄机构与第三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用于指示断路器是否发生漏电故障。
[0013]本技术一种断路器,在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底部设置由盖板封闭的槽口,装
配在漏电保护极的线路板、电磁继电器固定在盖板对内的一侧,在打开盖板后可以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进行拆装,操作便利,另外,在用于装配线路板、电磁继电器的安装空间配合设置卡合结构,利于将线路板、电磁继电器稳定装配。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含指示窗);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断路器的截面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L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中漏电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中漏电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含线路板);
[0020]图7是本技术中漏电保护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中漏电保护极的一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技术中漏电保护极的另一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技术中N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

12是本技术中电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3是本技术中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4是本技术中线圈组件的截面图;
[0027]图15是本技术中线圈组件的宽度示意图;
[0028]图16是本技术中第一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7是本技术中第二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8是本技术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9是本技术中N极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至1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3]如图1所示,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板13,由多个隔板13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形成多极断路器,多个断路器极包括至少一个N极4以及至少两个L极2,位于两个断路器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安装腔内用于设置漏电保护极3,漏电保护极3通过隔板13与相邻断路器极分隔,在漏电保护极3和L极2内分别设置有相互联动连接的操作机构,相邻两个断路器极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优选将漏电保护极3设置在两个L极2之间,漏电保护极3与N极4分别位于同一个L极2的两侧,当然,漏电保护极3与N极4也可以位于不同L极2的两侧,也就是在漏电保护极3与N极4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L极2。
[0034]其中,L极2包括L极接线端子24、手柄机构、操作机构、L极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其中L极触头机构包括L极动触头231和L极静触头232,手柄机构、操作机构以及L极动触头231依次联动连接,使L极动触头231向靠近或远离L极静触头232以实现合分闸动作,从而接通或断开L极2线路,灭弧系统设置在L极触头机构的一侧用于熄灭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进一
步的,在L极2中还可以设置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短路保护机构和/或过载保护机构,在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由保护机构完成保护动作;N极4包括N极接线端子43、与N极接线端子43连接的N极触头机构,N极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漏电保护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操作机构31和电磁系统5的电磁线圈52,在发生漏电故障时,第三操作机构31被驱动动作并带动L极2、N极4分闸,实现漏电保护。
[0035]如图1、5、6和9所示,漏电保护极3包括线路板36以及电磁继电器35,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在漏电保护极3的安装腔底部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槽口18,用于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取出或装入,所述槽口18由一个盖板14(参见图1)所封闭,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分别固定于盖板14对内的一侧并对应放置于安装空间内,优选的,在所述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用于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限位于安装槽内。如此可以从底部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取出进行检修或更换,简化了拆装步骤,特别适用于内部空间紧凑、结构复杂的断路器。
[0036]本申请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在外壳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电磁系统5(参见图4、5、11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多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间隔设置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并列的安装腔,在其中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极(3),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内设置有线路板(36)和电磁继电器(35),其特征在于:在漏电保护极(3)的安装腔底部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槽口(18),用于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取出或装入,所述槽口(18)由一个盖板(14)所封闭;在所述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第二卡槽(162),所述第二卡槽(162)与电磁继电器(35)的边侧配合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还包括第一卡槽(161)以及至少一个挡板(163),所述第一卡槽(161)与线路板(36)的边侧配合卡接,所述挡板(163)用于定位线路板(3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线路板(36)和电磁继电器(35)分别对应装配于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5),所述电磁系统(5)包括设置于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罗斌夏晓敏郑发锦吴朋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