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14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包括引流装置和粒子装载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引流接头,所述引流接头固定在引流管体的一端,所述引流管体上设有引流腔和粒子装载腔,所述引流腔上设有引流口,所述粒子装载装置插入到粒子装载腔内;所述粒子装载装置包括外管体、外接头、内柱体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与粒子装载腔可拆式固接,所述内接头和外接头可拆式固接;所述外管体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外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一端与内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另一端插入到外管体内并与外管体的封堵端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更换或取出粒子、更换导管后重新装载粒子比较复杂、废弃粒子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废弃粒子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废弃粒子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

Drainage catheter carrying 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属于经皮穿刺引流胆汁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即在超声或射线引导下,将引流导管经皮穿刺至胆道梗阻部位,引流积液)及放射性粒子(放射性粒子又称放射性密封籽源,以下称为粒子)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胆道梗阻。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选定部位进行治疗,并使用引流导管引流积液降低黄疸,是肿瘤前期控制的有效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出现了一种能够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引流导管上设有引流腔和粒子装载腔,在经皮穿刺放置到指定部位后,同时实现引流和对梗阻部位进行放射性治疗的功能,达到引流和抗肿瘤的双重效果,使得正常的组织不受损伤或较小的损伤,减少了放疗后的副作用。
[0003]但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粒子安装困难,而且粒子在引流管中容易产生位移,因为导管携带的粒子射线有效距离短,因此在粒子位移后,无法准确定位,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有效的放射性治疗对梗阻部位治疗效果变差,无法预估治疗效果。
[0005]2)引流导管在安装粒子后,植入患者体内,无法在不更换导管的情况下取出粒子。
[0006]3)当引流导管堵塞后更换导管,需要重新进行一遍复杂的装粒子、定位、植入过程。
[0007]4)结束治疗后,装载粒子的引流导管一起废弃,粒子无法回收,造成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准确放置粒子到病变位置并可靠固定、方便更换粒子、回收粒子的引流导管。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包括引流装置和粒子装载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引流接头,所述引流接头固定在引流管体的一端,所述引流管体上设有引流腔和粒子装载腔,所述引流腔上设有引流口,所述粒子装载装置插入到粒子装载腔内;所述粒子装载装置包括外管体、外接头、内柱体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与粒子装载腔可拆式固接,所述内接头和外接头可拆式固接;所述外管体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外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一端与内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另一端插入到外管体内并与外管体的封堵端齐平;在使用时,所述内柱体裁剪为三段,分别为与外管体封堵端相抵的支撑段、与内接头固接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支撑段和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外管体对应中间段的部分形成粒子装载段。
[0010]本技术将粒子装载装置采用内柱体与外管体套接的结构方式,使内柱体插入到外管体内,在使用时,将内柱体从外管体中取出,裁剪为三段,首先将支撑段插入外管体,然后向外管体内填充粒子,最后将连接段与外管体固接,从而使粒子放置在外管体的合适位置处,内柱体用于定位、固定粒子,这样粒子在外管体内不易移动,因此克服了现有的引
流导管中存在的粒子易移动造成无法准确定位、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有效的放射性治疗的缺陷。而且内柱体和外管体采用可拆式固接方式,而内柱体可以取出,从而方便离子的填充和取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更换或取出粒子、更换导管后重新装载粒子比较复杂、废弃粒子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
[0011]为了能够准确且方便在放置除了粒子装载段,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外管体上设有刻度线显影标记。这样就可以在超声或射线引导下,对离子装载段进行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引流管体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3是外管体的示意图。
[0016]图4是内柱体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引流装置;101、引流管体;102、引流接头;103、引流腔;104、粒子装载腔;2、粒子装载装置;201、外管体;202、外接头;203、内柱体;204、内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如图1

4所示,包括引流装置1和粒子装载装置2,所述引流装置1包括引流管体101和引流接头102,所述引流接头102固定在引流管体101的一端,所述引流管体101上设有引流腔103和粒子装载腔104,所述引流腔103上设有引流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粒子装载装置2插入到粒子装载腔104内,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体采用聚氨酯等医用材料制成。引流导管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等,引流管体上除了引流腔和粒子装载腔外,根据需要,还可能有其他腔体。
[0020]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粒子装载装置2包括外管体201、外接头202、内柱体203和内接头204,优选的,所述内柱体203和外管体201均采用聚氨酯制成。所述外管体201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外接头202固接;所述内柱体203的一端与内接头204固接,所述内柱体203的另一端插入到外管体201内;所述内接头204和外接头202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外接头与粒子装载腔可拆式固接。优选的,所述内接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接头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内接头和外接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类似的,所述外接头202也与粒子装载腔104螺纹连接。当然,内接头204和外接头202,以及所述外接头202与粒子装载腔104均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所述通过卡扣式连接件连接,等等。
[0021]优选的,所述引流接头、内接头和外接头均采用鲁尔接头。
[0022]在使用时,将引流装置与粒子装载装置组装在一起成为引流导管,按照常规操作方式将引流导管植入需要引流及放射治疗的位置,确定准确位置,抽出粒子装载装置,将内柱体抽出,确认粒子装载段在外管体的长度和位置,对内柱体进行裁剪成三段,分别为与外管体封堵端相抵的支撑段、与内接头固接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支撑段和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外管体对应中间段的部分形成粒子装载段,然后再将内柱体的支撑段插入至外管
体并与外管体的封堵端齐平,之后将粒子装载进外管体内适当长度(即在粒子装载段内装载离子),最后将连接段与外管体固定在一定,完成粒子装载装置的装配。之后将粒子装载装置装入引流管体的粒子装载腔,完成粒子的植入。当需要取出或更换导管时,可直接取出粒子装载装置,或取出粒子装载装置后,安装新的引流装置,再将粒子装载装置直接放入新的粒子装载腔即可。
[0023]实施例二
[002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外管体201上设有刻度线显影标记。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将引流导管植入需要引流及放射治疗的位置时,依据外管体的刻度线显影标记,能够确定准确位置,此时抽出粒子装载装置,将内柱体抽出,将内柱体末端与外管体末端对齐,按照已确认的刻度位置及需要植入粒子的长度裁剪内柱体,使粒子装载段的位置更为精准,能够更准确且方便地在放置粒子。
[0025]通过上述改进,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准确定位粒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携带粒子的引流导管,包括引流装置和粒子装载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体和引流接头,所述引流接头固定在引流管体的一端,所述引流管体上设有引流腔和粒子装载腔,所述引流腔上设有引流口,所述粒子装载装置插入到粒子装载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装载装置包括外管体、外接头、内柱体和内接头,所述外接头与粒子装载腔可拆式固接,所述内接头和外接头可拆式固接;所述外管体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外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一端与内接头固接,所述内柱体的另一端插入到外管体内并与外管体的封堵端齐平;在使用时,所述内柱体裁剪为三段,分别为与外管体封堵端相抵的支撑段、与内接头固接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支撑段和连接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进华马博远顾婷婷孙号罗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