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嫄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83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立杆与固定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立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侧槽A,且支撑杆的左端穿过侧槽A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驱动块与第一螺纹杆的啮合关系,可带动支撑杆进行升降,且支撑杆右端的移动轮在支撑杆升降过程中会带动安装架升降,由于安装架的上端与立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故而可通过控制支撑杆的升降调节安装架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发电效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A new energ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0003]光伏发电设备在安装时,需要用到光伏发电支架进行固定支撑,但现有的光伏发电支架的结构通常是固定的,无法调节倾斜角度,使得光伏板无法根据太阳的位置灵活调节倾斜角度,降低发电效率,且光伏板通常是采用螺栓连接在光伏发电支架上,安装效率较低,且在检修或更换光伏板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光伏发电支架通常不能调节倾斜角度,且在安装光伏板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杆,立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立杆与固定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杆,立杆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侧槽A,且支撑杆的左端穿过侧槽A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固定杆的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支撑杆的右端与安装块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安装架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挡块,两组挡块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挤压板,两组挡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两组活动槽的侧壁均开设有侧槽B,两组挤压板的相反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两组连接板的端部均穿过侧槽B设置在活动槽内,两组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
[0006]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底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顶部与安装槽的顶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啮合套设有第一驱动块,且支撑杆的左端与第一驱动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安装架,可以对光伏板进行放置,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和支撑装置,能够调节安装架的倾斜角度,进而可以调节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达到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对光伏板进行快速安装,提高作业效率,且在维修或更换光伏板时可以快速拆卸。
[0008]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包括开设有在安装块下表面的移动槽,移动槽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通槽口,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轮,且移动轮的外沿与移动槽的内壁紧密接触,并且移动轮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并且两组转动轴均穿过连通槽口延伸至安装块的外侧,安装块的外表面设置有U形块,且两组转动轴的端部均与U形块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支撑杆上升过程中,移动轮会与移动槽的内壁发生转动,并且会带动安装架上升,由于安装架的上端与立杆的顶部为铰接连接,故而可实现调节安装架倾斜角度的目的。
[0010]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两组活动槽内部的第二螺纹杆,且两组第二螺纹杆的顶部均与活动槽的顶壁转动连接,两组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均啮合套设有第二驱动块,且两组第二驱动块的外表面均与连接板的端部固定连接,两组第二螺纹杆的底壁均固定安装有锥齿轮A,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右端与放置槽的右侧壁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的左端穿透过放置槽的左侧壁延伸至安装架的外侧,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组锥齿轮B,且两组锥齿轮B的外表面均与锥齿轮A的外表面啮合连接,转动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转盘;
[0011]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两组锥齿轮B与两组锥齿轮A的啮合关系,在转动转盘时会带动两组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两组第二驱动块与两组第二螺纹杆的啮合关系,进而带动两组第二驱动块升降,并通过连接板的连接作用带动两组挤压板升降,可通过使两组挤压板下降对光伏板进行固定。
[0012]本实施例中,挡块的内部靠近两端位置开设有两组T形槽,两组T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T形块,且两组T形块的端部均与挤压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3]由上述方案可见,两组T形槽和T形块的限位关系可对挤压板的位置进行限制,放置挤压板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其提高了挤压板升降时的稳定性。
[0014]本实施例中,两组挤压板的下表面均黏合有橡胶垫,且两组橡胶垫的外表面均开设有防滑纹;
[0015]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橡胶垫具有一定的弹性,故而在挤压板对光伏板进行固定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防滑纹可增大摩擦力,从而提高对光伏板固定时的稳定性。
[0016]本实施例中,放置槽的左侧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并且套接在转动杆的外表面;
[001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轴承,能够提高转动杆转动时的流畅性,减少转动时的阻力。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
[0019]1、本技术利用第一驱动块与第一螺纹杆的啮合关系,可带动支撑杆进行升降,且支撑杆右端的移动轮在支撑杆升降过程中会带动安装架升降,由于安装架的上端与立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故而可通过控制支撑杆的升降调节安装架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0020]2、本技术在将光伏板放置在安装架上表面后,转动转盘带动转动杆旋转,并带动两组锥齿轮B旋转,通过锥齿轮B与锥齿轮A的啮合关系。进而带动两组第二螺纹杆旋转,从而可驱动两组第二驱动块下降,并带动两组挤压板下降,对光伏板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能够起到快速安装光伏板,且在维修或更换时,能够快速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图3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T形槽的区域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0、安装座;101、立杆;102、安装架;103、固定杆;104、支撑杆;105、安装槽;106、侧槽A;107、安装块;108、挡块;109、挤压板;110、活动槽;111、侧槽B;112、连接板;200、升降装置;201、驱动电机;202、第一螺纹杆;203、第一驱动块;300、支撑装置;301、移动槽;302、连通槽口;303、移动轮;304、U形块;400、夹持组件;401、第二螺纹杆;402、第二驱动块;403、锥齿轮A;404、放置槽;405、转动杆;406、锥齿轮B;407、转盘;500、T形槽;501、T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包括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杆(101),所述立杆(101)的顶部铰接连接有安装架(102),所述安装架(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3),所述立杆(101)与固定杆(10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04),所述立杆(10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05),所述安装槽(105)的侧壁开设有侧槽A(106),且支撑杆(104)的左端穿过侧槽A(106)设置在安装槽(105)内,所述安装槽(105)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200),所述固定杆(103)的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07),所述支撑杆(104)的右端与安装块(107)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300),所述安装架(10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挡块(108),两组所述挡块(108)的相对面均设置有挤压板(109),两组所述挡块(108)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110),两组所述活动槽(110)的侧壁均开设有侧槽B(111),两组所述挤压板(109)的相反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2),且两组连接板(112)的端部均穿过侧槽B(111)设置在活动槽(110)内,两组所述活动槽(110)的内部设置有夹持组件(400);所述升降装置(200)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5)底部的驱动电机(201),所述驱动电机(201)输出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02),且第一螺纹杆(202)的顶部与安装槽(105)的顶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02)的外表面啮合套设有第一驱动块(203),且支撑杆(104)的左端与第一驱动块(2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0)包括开设有在安装块(107)下表面的移动槽(301),所述移动槽(301)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通槽口(302),所述移动槽(30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轮(303),且移动轮(303)的外沿与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嫄刘献超
申请(专利权)人:史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