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9526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装置主体包含有种弹头,种弹头下部安装有外壳,外壳为半包围结构构件,外壳表面安装有缓冲环,且缓冲环为半包围结构构件,外壳外部表面与缓冲环内部表面固定连接,外壳下部表面安装有标记翼,外壳下端安装有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树种安装一个外形为子弹的保护结构,另在保护结构中设置有防虫药剂凝珠和营养液凝珠,不仅增加了整个林业种子的体积,还充分考虑了树种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解决了树种在飞播时的易漂移问题和损耗率问题。耗率问题。耗率问题。

A forestry seed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林业工程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飞播造林是加快我国造林绿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防止林区沙漠化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我国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航空飞播种植技术在我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利用航空飞播种植技术开展飞播造林,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凸显生态效益。
[0003]飞播种子的过程中会因为种子本身体积小易偏移,而导致飞播不均匀;且飞播地区环境复杂,多有鼠、兔及虫害等,天气和温度以及降雨量不稳定,都会大大降低树种的成活率;且飞播造林通常采用多划分多树种的混播技术,既在调换种子的过程中损失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又不易区分不同树种的的落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装置主体包含有种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弹头下部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表面安装有缓冲环,且缓冲环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外部表面与缓冲环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下部表面安装有标记翼,所述外壳下端安装有种弹盖,所述种弹盖为黄土压实填充,所述外壳内部表面设置有黄土层,所述黄土层下部表面设置有营养液凝珠,所述营养液凝珠上端安装有种仓,所述种仓内部放置有林业树种,所述树种提前采用对人畜无害的药液浸种,所述种仓上端设置有防虫药剂凝珠,所述防虫药剂凝珠上端填充有黄土,所述种仓与营养液凝珠之间安装有纸质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标记翼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灯板与蓄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灯板表面安装有光敏开关,方便工作人员在夜间也能分辨种子类型及所在地。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环一端安装有连接齿,所述缓冲环另一端对应安装有凹齿,所述连接齿与凹齿大小形状相互对应,共同构成榫卯结构,实现林业种子保护装置的活动拆卸和拼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环外部表面设置有阻隔带,可帮助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在地下的减速要求,所述外壳与外壳通过缓冲环活动连接,所述种弹头设置为子弹头形状,所述外壳外环直径与缓冲环内环直径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标记翼表面喷有色漆,且不同的林业树种对应不同颜色的色漆,所述标记翼等分分布安装在外壳表面,用来区分树种,方便飞播
种子后的管理。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虫药剂凝珠和营养液凝珠外表面均设置有可溶性薄膜,能够为着陆的树种提供营养环境和保护,所述树种提前做有种籽大粒化处理,解决树种的易漂移问题。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板为圆环结构,其外直径与外壳直径相等,所述灯板与外壳为螺纹连接,更加巩固了两块半包围结构外壳的连接稳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对树种安装一个外形为子弹的保护结构,另在保护结构中设置有防虫药剂凝珠和营养液凝珠,不仅增加了整个林业种子的体积,还充分考虑了树种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解决了树种在飞播时的易漂移问题和损耗率问题。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缓冲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缓冲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A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种弹头;2、缓冲环;3、外壳;4、标记翼;5、种弹盖;6、营养液凝珠;7、树种;8、种仓;9、黄土层;10、防虫药剂凝珠;11、纸质管;12、灯板;13、连接齿;14、凹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装置主体包含有种弹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弹头1下部安装有外壳3,所述外壳3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3表面安装有缓冲环2,且缓冲环2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3外部表面与缓冲环2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下部表面安装有标记翼4,所述外壳3下端安装有种弹盖5,所述种弹盖5为黄土压实填充,所述外壳3内部表面设置有黄土层9,所述黄土层9下部表面设置有营养液凝珠6,所述营养液凝珠6上端安装有种仓8,所述种仓8内部放置有林业树种7,所述树种7提前采用对人畜无害的药液浸种,所述种仓8上端设置有防虫药剂凝珠10,所述防虫药剂凝珠10上端填充有黄土,种仓8与营养液凝珠6之间安装有纸质管11。
[0026]进一步的,标记翼4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灯板12与蓄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灯板12表面安装有光敏开关,方便工作人员在夜间也能分辨种子类型及所在地。
[0027]缓冲环2一端安装有连接齿13,所述缓冲环2另一端对应安装有凹齿14,所述连接齿13与凹齿14大小形状相互对应,共同构成榫卯结构,实现林业种子保护装置的活动拆卸
和拼装。
[0028]缓冲环2外部表面设置有阻隔带,可帮助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在地下的减速要求,所述外壳3与外壳3通过缓冲环2活动连接,所述种弹头1设置为子弹头形状,所述外壳3外环直径与缓冲环2内环直径相等。
[0029]标记翼4表面喷有色漆,且不同的林业树种7对应不同颜色的色漆,所述标记翼4等分分布安装在外壳3表面,用来区分树种7,方便飞播种子后的管理。
[0030]防虫药剂凝珠10和营养液凝珠6外表面均设置有可溶性薄膜,能够为着陆的树种7提供营养环境和保护,所述树种7提前做有种籽大粒化处理,解决树种7的易漂移问题。
[0031]灯板11为圆环结构,其外直径与外壳直径相等,所述灯板11与外壳3为螺纹连接,更加巩固了两块半包围结构外壳3的连接稳定。
[0032]具体的,林业种子保护装置设置为子弹的形状,形如子弹头的种弹头1更易穿透地面使整个林业种子保护装置进入地下,而外壳3外部表面安装的缓冲环2靠本身外部表面设置的阻碍带增大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在地下的阻力,使得标记翼4能够外露于地面,而种弹盖5采用黄土压实,从而保护外壳3内部的构件;外壳3内部首先填充有一层黄土层9,为种子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装置主体包含有种弹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弹头(1)下部安装有外壳(3),所述外壳(3)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3)表面安装有缓冲环(2),且缓冲环(2)为半包围结构构件,所述外壳(3)外部表面与缓冲环(2)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下部表面安装有标记翼(4),所述外壳(3)下端安装有灯板(12),所述灯板(12)下端安装有种弹盖(5),所述种弹盖(5)为黄土压实填充,所述外壳(3)内部表面设置有黄土层(9),所述黄土层(9)下部表面设置有营养液凝珠(6),所述营养液凝珠(6)上端安装有种仓(8),所述种仓(8)内部放置有林业树种(7),所述树种(7)提前采用对人畜无害的药液浸种,所述种仓(8)上端设置有防虫药剂凝珠(10),所述防虫药剂凝珠(10)上端填充有黄土,所述种仓(8)与营养液凝珠(6)之间安装有纸质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种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翼(4)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灯板(12)与蓄电池为电性连接,所述灯板(12)表面安装有光敏开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琦牛犇高捍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