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城市污水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城市污水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膜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形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膜生物反应器在部署时一般都是通过吊机将整个反应器先吊起来,然后再缓慢部署到污水池当中,而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曝气装置一般都输部署在装置的两侧和底部,因此在实际部署此反应器时位于底部的曝气装置会首先与水池底部相接触,而目前污水池的池壁一般都采用的是水泥材质,较为坚硬,因此当部署膜生物反应器时污水池容易对底部的曝气装置产生一定量的反作用力,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城市污水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包括MBR膜组件(1)、支撑框架(2)、进水管道(3)、出风管道(4)和曝气装置(5),所述MBR膜组件(1)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内部,所述进水管道(3)和出风管道(4)均安装在MBR膜组件(1)的顶部,所述进水管道(3)位于MBR膜组件(1)的中间,所述进水管道(3)位于MBR膜组件(1)的两侧,所述进水管道(3)和出风管道(4)的一端均连接在支撑框架(2)的内部,所述曝气装置(5)固定安装在MBR膜组件(1)的底部,所述进水管道(3)和出风管道(4)通过设置的支撑框架(2)与曝气装置(5)之间保持连通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5)包括金属壳体(51)、缓冲装置(52)、防堵塞装置(53)和释放孔(54),所述缓冲装置(52)固定安装在金属壳体(51)的底部,所述防堵塞装置(53)固定安装在金属壳体(51)的内部,所述释放孔(54)位于金属壳体(51)的顶部,所述防堵塞装置(53)的两端搭接在释放孔(54)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城市污水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2)包括伸缩支架(521)、触发架构(522)、同步支杆(523)和变向转轴(524),所述伸缩支架(5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壳体(51)的外壁上,所述触发架构(522)固定安装在金属壳体(51)的底部,所述同步支杆(523)的一端连接在触发架构(522)的内部,所述同步支杆(5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伸缩支架(521)的外壁上,所述变向转轴(524)安装在加固杆(533)与伸缩支架(521)的交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城市污水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架构(522)包括触发杆(5221)、活动平台(5222)、第一缓冲弹簧(5223)、固定平台(5224)、固定块(5225)、连接转轴(5226)、缓冲转杆(5227)、活动滑块(5228)和第二缓冲弹簧(5229),所述触发杆(5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平台(5222)的内部,所述触发杆(5221)的另一端贯穿触发架构(522),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2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平台(5222)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2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5224)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平台(522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动平台(5222)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块(5225)固定安装在活动平台(5222)的顶部,所述连接转轴(522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5225)的内部,所述缓冲转杆(5227)的一端套接在连接转轴(5226)上,所述缓冲转杆(522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活动滑块(5228)的内部,所述活动滑块(5228)的顶部活动连接触发架构(522)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229)的一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俊林,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水木清环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