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22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包括位于一侧的无机膜过滤模块、位于中央的泵组模块及位于另一侧的无负压补偿模块。所述无机膜过滤模块自下而上包括互相连接的下腔体、内部设有过滤膜组的中腔体及空心的上腔体;所述泵组模块包括泵组,所述泵组模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总管及出水总管;所述无负压补偿模块包括储水罐、负压保护切换装置及出水补偿装置。所述泵组进水管靠近所述储水罐的一端设有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所述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出水补偿装置与所述出水总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过滤膜组技术运用于水处理中,改善现有二次供水中的水处理技术难题,保证水质安全,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城市二次供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加压供水机组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在市政管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可以是相对压力的0压力,小于0压力时称为负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管网无负压叠压给水设备的核心是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防止负压产生,消除机组运行对市政管网的影响,在保证不影响附近用户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平稳的持续供水。
[0003]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式和调节水箱式,其中稳流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在水泵前装设压力密封罐,罐内部或外部加设稳流补偿器(又称真空消除器),水泵通过稳流罐吸水,加压后供至用户,靠稳流补偿器的调节作用,降低对公共供水管网的影响。此方式无储备水量,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停水时易出现断水现象。调节水箱式则设有不承压的调节水箱,在内部加设稳流补偿器,通过电控装置,使调节水箱内的水每天至少循环两次,确保水质不变。当市政管网的水量,水压条件能满足无负压供水要求时直接从市政管网取水;否则从调节水箱取水。此方式具备一定的储备水量,可用于供水管网不稳定的区域,但是由于存在水箱,需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0004]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将自来水从水厂送达用户的长距离输送管网新旧不一,管网老化导致一些污染物形成有害成分进入水中,水环境日益恶化经常导致二次供水水质中某项指标无法达到饮用水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实现自来水现制现用,减少市政管网老化导致的水质不合格对终端用户用水的影响。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包括位于一侧的无机膜过滤模块、位于中央的泵组模块及位于另一侧的无负压补偿模块。所述无机膜过滤模块自下而上包括空心的下腔体、内部设有过滤膜组的中腔体及空心的上腔体;
[0007]所述泵组模块包括泵组,所述泵组模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总管及出水总管;
[0008]所述无负压补偿模块包括储水罐、负压保护切换装置及出水补偿装置;
[0009]所述进水总管与下腔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下腔体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膜组的一侧相连,所述过滤膜组的另一侧与所述上腔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上腔体的出水口与所述泵组进水管相连,所述泵组进水管与所述泵组及储水罐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泵组的出水口与泵组出水管相连,所述泵组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相连;
[0010]所述泵组进水管靠近所述储水罐的一端设有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所述储水罐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出水补偿装置与所述出水总管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及出水补偿装置为电控阀门,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出水补偿装置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泵组出水管与反冲洗管相连,所述反冲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组进水管靠近上腔体的一端相连,所述下腔体的一侧设有排污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泵组出水管、泵组进水管及反冲洗管上设有电控阀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泵组模块的侧壁上设有可控制所述泵组、负压保护切换装置及出水补偿装置及各电控阀门的控制系统。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将过滤膜组技术运用于水处理中,提升水质改善现有二次供水中的水处理技术难题,保证水质安全,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有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0017]本专利技术在无负压净水设备的进水端加设无机膜过滤模块,同时提供二次供水前先过滤以及扩大对过滤后水的暂存区功能。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无负压补偿模块对经无机膜过滤模块过滤后的水进行暂存,可起到低峰用水时储存,高峰用水时补偿的作用。根据负压保护切换装置的传感器判断泵组进水管的压力情况,当市政管网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出水补偿装置,由无负压补偿模块的储水罐中取水并补偿到泵组进水管,对市政管网保护,不产生负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进水总管;101

排污管;2

无机膜过滤模块;201

上腔体;202

中腔体;203

下腔体;204

过滤膜组;3

泵组;301

泵组进水管;302

负压保护切换装置;4

泵组出水管;401

反冲洗管;402

出水总管;403

出水补偿装置;404

电控阀门;5

储水罐;6

控制系统。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3]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包括位于一侧的无机膜过滤模块2、位于中央的泵组模块及位于另一侧的无负压补偿模块。
[0024]所述无机膜过滤模块2自下而上包括空心的下腔体203、内部设有过滤膜组204的中腔体202及空心的上腔体201。所述过滤膜组204包括阵列布置的无机膜,所述无机膜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平板膜,可起到水质净化作用。
[0025]所述泵组模块包括泵组3,所述泵组模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总管1及出水总管402。所述进水总管1与市政管网相连,市政管网带有压力,可使市政管网内的原水主动输入所述
进水总管1中。所述出水总管402与用户管网相连,需要通过所述泵组3加压输出。
[0026]所述无负压补偿模块包括储水罐5、负压保护切换装置302及出水补偿装置403。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302及出水补偿装置403为电控阀门,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30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出水补偿装置403相连。
[0027]所述进水总管1与下腔体203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下腔体203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膜组204的一侧相连,所述过滤膜组204的另一侧与所述上腔体20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上腔体201的出水口与所述泵组进水管301相连,所述泵组进水管301与所述泵组3及储水罐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泵组3的出水口与泵组出水管4相连,所述泵组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供水无负压叠压净水设备,包括位于一侧的无机膜过滤模块(2)、位于中央的泵组模块及位于另一侧的无负压补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膜过滤模块(2)自下而上包括空心的下腔体(203)、内部设有过滤膜组(204)的中腔体(202)及空心的上腔体(201);所述泵组模块包括泵组(3),所述泵组模块的侧壁上设有进水总管(1)及出水总管(402);所述无负压补偿模块包括储水罐(5)、负压保护切换装置(302)及出水补偿装置(403);所述进水总管(1)与下腔体(203)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下腔体(203)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膜组(204)的一侧相连,所述过滤膜组(204)的另一侧与所述上腔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上腔体的出水口与所述泵组进水管(301)相连,所述泵组进水管(301)与所述泵组(3)及储水罐(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泵组(3)的出水口与泵组出水管(4)相连,所述泵组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402)相连;所述泵组进水管(301)靠近所述储水罐(5)的一端设有所述负压保护切换装置(302),所述储水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徐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