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917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一、模板二和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之间,并且能够调节模板一和模板二的间距;施工状态时,模板一和模板二竖直且分别处于伸缩缝的两端;施工结束后,将模板装置取出并在之后的施工中重复利用;相比现有技术,(1)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模板不便架设的问题;(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板装置安装和拆除方便,操作简便,环保节能,适用范围广,含伸缩缝的楼座主体施工时均可适用;(3)模板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模板一和模板二之间通过连接杆支撑加固,使得伸缩缝中的模板非常的稳固。非常的稳固。非常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模板不便支设、支设后加固困难或拆除不便且模板极易进行损坏,因此通常此部分主体结构施工时不设模板,采用挤塑板进行填充,但挤塑板填充其中后期不易清除且造成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一、模板二和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之间,并且能够调节模板一和模板二的间距;施工状态时,所述模板装置处于建筑主体结构的两个墙体之间的伸缩缝内,所述模板一和模板二竖直且分别处于伸缩缝的两端;施工结束后,先通过折叠机构缩小模板一和模板二的间距,然后将模板装置取出并在之后的施工中重复利用。
[0005]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机构成对设置,一对所述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的左右两侧;或者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的上下两端。
[0006]作为优选,所述折叠机构为四边形伸缩架,并且一对所述四边形伸缩架分别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的左右两侧。
[0007]作为优选,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和模板二的上下两端,并且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调节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多个连接杆一和多个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一一端与模板一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铰接;所述连接杆二一端与模板二上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铰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一包括铰接部一和限位环一,且所述铰接部一和限位环一分别固设于连接杆一的长度方向两端;所述连接杆二包括铰接部二和限位环二,且所述铰接部二和限位环二分别固设于连接杆二的长度方向两端;多个所述连接杆一分别通过铰接部一与模板一的端部铰接;多个所述连接杆二分别通过铰接部二与模板二的端部铰接;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与多个连接杆一的限位环一以及多个连接杆二的限位环二,实现调节杆与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的铰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模板一和模板二的端部分别安装有多个连接部;所述模板一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杆一的铰接部一铰接;所述模板二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杆二的铰接部二铰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模板装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一对折叠机构中上下两个调节杆相对应的端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模板一和模板二为铝框架木模模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相比现有技术,(1)本专利技术的解决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模板不便架设的问题,模板装置中的模板一和模板二的间距可以调节,既方便模板的架设也方便模板的拆除;(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模板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模板一和模板二之间通过连接杆支撑加固,使得伸缩缝中的模板非常的稳固;(3)限位杆使得上下两个调节杆之间的距离固定,使得一对折叠机构一直处于相同的姿态,这样在模板装置架设过程中模板一和模板二始终是竖直且平行的,有利于施工;(4)利用本专利技术代替挤塑板填充伸缩缝,能够避免后期挤塑板不易清除造成的资源浪费;(5)本专利技术的模板装置安装和拆除方便,操作简便,环保节能,适用范围广,含伸缩缝的楼座主体施工时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示意图一;图2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示意图二;图3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的收起状态图;图5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的连接杆二示意图;图6为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的连接杆一示意图;图7为连接杆二与模板二、调节杆铰接示意图;图8为限位杆与调节杆连接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中的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一,2—模板二;3—连接杆,31—连接杆一,32—连接杆二,311—铰接部一,312—限位环一, 321—铰接部二,322—限位环二;4—调节杆, 5—连接部, 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1

9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1和2所示的用于主体结构施
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包括模板一1、模板二2和折叠机构。
[0018]如附图1和2所示,折叠机构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之间,并且能够调节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间距。
[0019]如图3所示,施工状态时,模板装置处于建筑主体结构的两个墙体之间的伸缩缝内,模板一1和模板二2竖直且分别处于伸缩缝的两端。
[0020]如图4所示,施工结束后,先通过折叠机构缩小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间距,然后将模板装置取出并在之后的施工中重复利用。
[0021]如图1

4所示,折叠机构成对设置,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上下两端。
[0022]如图1所示,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上下两端,并且折叠机构包括调节杆4和连接杆3;连接杆3包括多个连接杆一31和多个连接杆二32;连接杆一31一端与模板一1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调节杆4铰接;连接杆二32一端与模板二2上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调节杆4铰接。
[0023]如图5和6所示,连接杆一31包括铰接部一311和限位环一312,且铰接部一311和限位环一312分别固设于连接杆一31的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杆二32包括铰接部二321和限位环二322,且铰接部二321和限位环二322分别固设于连接杆二32的长度方向两端。
[0024]如图1

4和图6所示,多个连接杆一31分别通过铰接部一311与模板一1的端部铰接。
[0025]如图1

4和图5所示,多个连接杆二32分别通过铰接部二321与模板二2的端部铰接。
[0026]如图1

4所示,调节杆4依次穿过与多个连接杆一31的限位环一312以及多个连接杆二32的限位环二322,实现调节杆4与连接杆一31、连接杆二32的铰接。
[0027]如图7和8所示,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端部分别安装有多个连接部5;模板一1通过连接部5与连接杆一31的铰接部一311铰接;模板二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一(1)、模板二(2)和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之间,并且能够调节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间距;施工状态时,所述模板装置处于建筑主体结构的两个墙体之间的伸缩缝内,所述模板一(1)和模板二(2)竖直且分别处于伸缩缝的两端;施工结束后,先通过折叠机构缩小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间距,然后将模板装置取出并在之后的施工中重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成对设置,一对所述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左右两侧;或者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上下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为四边形伸缩架,并且一对所述四边形伸缩架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左右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体结构施工时伸缩缝位置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折叠机构分别安装在模板一(1)和模板二(2)的上下两端,并且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调节杆(4)和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包括多个连接杆一(31)和多个连接杆二(32);所述连接杆一(31)一端与模板一(1)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4)铰接;所述连接杆二(32)一端与模板二(2)上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4)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主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