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基溶胶-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1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钛基溶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后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各类纺织品也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优良的寄居地,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病抗病意识的增强,抗菌功能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传统的织物抗菌剂一般采用银、壳聚糖、季铵盐化合物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作为功能组分,这些传统的织物抗菌剂存在与织物结合性能较差,随着织物的多次清洗抗菌剂会逐渐与织物本体脱离,导致织物的抗菌性能下降,后续长期穿着会导致细菌滋生影响穿着者的皮肤健康。
[0004]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与织物纤维充分结合的织物抗菌整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取1000份乙醇和10份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加入1.8份钛单质,采用金属阳极溶解法控制电流为0.2A电解铝片6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
[0008]S2、取出部分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备用,将剩余电解液控制pH为9.0直接水解形成凝胶,经洗涤、干燥后以550℃的高温煅烧2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
[0009]S3、将S2中制得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混入S2中取出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充分混合后形成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
[0010]S4、在S3获得的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中加入2~10份辅助抗菌组分,并充分分散混合,获得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
[0011]S5、将待处理织物浸入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进行揉搓浸润操作以完成基于钛基溶胶

凝胶法的织物抗菌整理工序。
[0012]作为优选的,S4中辅助抗菌组分包括可再生卤胺杀菌剂、硅酸钠和硝酸银抗菌剂。
[0013]作为优选的,S4中辅助抗菌组分加入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后采用超声波振动分散使之在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中充分均匀分散。
[0014]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溶胶

凝胶体系的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来浸润织物,可以是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充分进入纤维内部,抗菌剂被固化在纤维内,难以受到洗涤的影响,可以起到长效抗菌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19]实施例: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取1000份乙醇和10份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加入1.8份钛单质,采用金属阳极溶解法控制电流为0.2A电解铝片6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
[0021]S2、取出部分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备用,将剩余电解液控制pH为9.0直接水解形成凝胶,经洗涤、干燥后以550℃的高温煅烧2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
[0022]S3、将S2中制得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混入S2中取出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充分混合后形成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
[0023]S4、在S3获得的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中加入2~10份由可再生卤胺杀菌剂、硅酸钠和硝酸银抗菌剂混合构成的辅助抗菌组分,采用超声波振动分散使之在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中充分均匀分散,获得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
[0024]S5、将待处理织物浸入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进行揉搓浸润操作以完成基于钛基溶胶

凝胶法的织物抗菌整理工序。
[0025]这一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溶胶

凝胶体系的复合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来浸润织物,可以是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充分进入纤维内部,抗菌剂被固化在纤维内,难以受到洗涤的影响,可以起到长效抗菌的作用。
[0026]经由测试可知,采用一平方米纯棉面料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完成抗菌整理的织物经过300次洗涤后由成年男性进行12小时的贴身贴敷,完成后测试织物上细菌密度增加比例为3.18%,证明其在经过多次洗涤后仍具备较好的抗菌能力。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基溶胶

凝胶法织物抗菌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1000份乙醇和10份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加入1.8份钛单质,采用金属阳极溶解法控制电流为0.2A电解铝片6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S2、取出部分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备用,将剩余电解液控制pH为9.0直接水解形成凝胶,经洗涤、干燥后以550℃的高温煅烧2h,制得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S3、将S2中制得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粉体混入S2中取出的纳米钛铝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充分混合后形成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S4、在S3获得的基础钛基溶胶

凝胶体系中加入2~10份辅助抗菌组分,并充分分散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优创无锡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