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86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包括柜体、减震装置、防潮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柜体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柜体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防潮进风装置,防潮进风装置与柜体的内部相连通,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与柜体的外部相连通;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U型槽、第一减震槽、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限位柱、第二减震槽、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槽,柜体活动连接于第二减震槽和第二限位槽内。通过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柜体的配合,实现配电控制柜的防撞功能,通过防潮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的配合,实现防潮散热的功能。实现防潮散热的功能。实现防潮散热的功能。

A new type of anti-collision and moisture-proof distribution control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柜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

技术介绍

[0002]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的电气设备,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0003]在户外环境下,现有的配电控制柜通常直接固定在水泥座上,不具备防撞的功能,一旦发生碰撞,会直接导致柜内的电气件损坏,同时,由于户外湿气大,现有的配电控制柜防潮功能较弱,一旦水汽聚集在柜内,会导致断路,损坏配电控制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以解决在现有配电控制柜不具备防撞功能、防潮功能较弱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包括柜体、减震装置、防潮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所述柜体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柜体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防潮进风装置,所述防潮进风装置与柜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与柜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架和两根相互平行且与第一支撑架相互垂直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内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两根第一弹簧分别固定于第一减震槽的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U型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限位柱、第二减震槽、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一限位柱固定于第二支撑架的下方,第一支撑柱伸入第一减震槽内,并夹设于两根第一弹簧之间,第一限位柱穿过第一限位槽并伸入U型槽内,所述第二减震槽和第二限位槽均位于第二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弹簧分别固定于第二减震槽的两端,所述柜体活动连接于第二减震槽和第二限位槽内。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柜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伸入第二减震槽内,并夹设于两根第二弹簧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柱穿过第二限位槽并可在第二限位槽内滑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宽度。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槽对称设置于第一减震槽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槽对称设置于第二减震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柱设置为两根,两根第一限位柱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柱设置为两根,两根第二限位柱对称设置于第二支撑柱的两侧。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柜体的外侧四角均设置有防撞条。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潮进风装置包括固定于柜体外壁的弧形进风口、百叶和过滤盒,所述百叶位于弧形进风口和过滤盒之间,且铰接于柜体的侧壁上,所述过滤盒固定于柜体的内侧壁上,且与弧形进风口相连通。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吸尘层和吸水层,所述吸尘层靠近百叶设置,所述吸水层位于吸尘层的一侧。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进风口的下方固定有防虫网。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散热扇和散热网,所述散热网固定于柜体的底部,所述散热扇固定于散热网的上方。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一限位柱与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减震槽、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槽的配合,可以对沿第一支撑架轴向方向上的撞击起到减震作用;通过柜体底部的第二支撑柱和第二限位柱与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减震槽、第二弹簧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可以对沿第二支撑架轴向方向上的撞击起到减震作用;通过防潮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的配合,实现防潮散热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配电控制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的减震装置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柜体;11、第二支撑柱;12、第二限位柱;13、防撞条;2、减震装置;3、防潮进风装置;31、弧形进风口;32、百叶;33、过滤盒;34、吸尘层;35、吸水层;36、防虫网;4、第一支撑架;41、U型槽;42、第一减震槽;43、第一弹簧;44、第一限位槽;5、第二支撑架;51、第一支撑柱;52、第一限位柱;53、第二减震槽;54、第二弹簧;55、第二限位槽;6、限位块;7、出风装置;71、散热扇;72、散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如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参考图1

3所示,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包括柜体1、减震装置2、防潮进风装置3和出风装置7,所述柜体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2,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架4和两根相互平行且与第一支撑架4相互垂直的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下方设置有U型槽41,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减震槽42,所述第一减震槽
42内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43,两根第一弹簧43分别固定于第一减震槽42的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槽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4,所述第一限位槽44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槽44对称设置于第一减震槽42的两侧,其中,第一限位槽44的槽深大于第一减震槽42的槽深,两个第一限位槽44与U型槽41相连通,为实现缓冲沿第一支撑架轴向方向上的撞击力的功能,在第二支撑架5的下方固定有一根第一支撑柱51和两根第一限位柱52,第一支撑柱51伸入第一减震槽42内,并夹设于两根第一弹簧43之间,两根第一限位柱52分别穿过两个第一限位槽44并伸入U型槽41内,为防止第二支撑架5脱落,两根第一限位柱5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槽44的宽度,U型槽41的设计,保证发生撞击时,限位块6不会与地面接触。
[0024]为实现缓冲沿第二支撑架轴向方向上的撞击力的功能,所述第二支撑架5还设置有第二减震槽53、第二弹簧54和第二限位槽55,所述第二减震槽53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减震装置(2)、防潮进风装置(3)和出风装置(7),所述柜体(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2),所述柜体(1)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防潮进风装置(3),所述防潮进风装置(3)与柜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风装置(7),所述出风装置(7)与柜体(1)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减震装置(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架(4)和两根相互平行且与第一支撑架(4)相互垂直的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下方设置有U型槽(41),所述第一支撑架(4)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减震槽(42),所述第一减震槽(42)内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43),两根第一弹簧(43)分别固定于第一减震槽(42)的两端,所述第一减震槽(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4),所述第一限位槽(44)与U型槽(41)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撑柱(51)、第一限位柱(52)、第二减震槽(53)、第二弹簧(54)和第二限位槽(55),所述第一支撑柱(51)和第一限位柱(52)固定于第二支撑架(5)的下方,第一支撑柱(51)伸入第一减震槽(42)内,并夹设于两根第一弹簧(43)之间,第一限位柱(52)穿过第一限位槽(44)并伸入U型槽(41)内,所述第二减震槽(53)和第二限位槽(55)均位于第二支撑架(5)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54)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弹簧(54)分别固定于第二减震槽(53)的两端,所述柜体(1)活动连接于第二减震槽(53)和第二限位槽(5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撞防潮配电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柱(11)和第二限位柱(12),所述第二支撑柱(11)伸入第二减震槽(53)内,并夹设于两根第二弹簧(54)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柱(12)穿过第二限位槽(55)并可在第二限位槽(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张龙海高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英威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