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17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称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培养;步骤四,菌体浓缩;步骤五,超声混合;步骤六,挤出造粒;步骤七,真空干燥;步骤八,包装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碳酸氢钠和碳酸钾作为抗应激剂加入到微生物发酵剂中,减少了牦牛的热应激,改善牦牛的体内代谢,提高了牦牛的产奶量,通过多种复合微生物发酵,提升发酵剂的发酵能力,增加了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加入脑垂体后叶素,有利于增加牦牛的泌乳能力,利用超声混合,提升了发酵剂中各配料的混合均匀程度,同时利用微波进行真空低温干燥,提升了发酵剂中微生物的成活率。酵剂中微生物的成活率。酵剂中微生物的成活率。

A microbial starter for improving the lactation performance of plateau yak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剂
,具体为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0003]微生物发酵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高原牦牛饲养的过程中同样有应用,现如今在进行牦牛饲养的过程中,大多采用青储饲料直接喂养,难以发挥青储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了经济效益,同时在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改善需要使用药物或者激素来进行,对牦牛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现有的微生物发酵剂在制作的过程中,方法繁琐,并且制成的微生物发酵剂中微生物活性低,成活率差,大大降低了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配方包括:抗应激添加剂、填料、复合菌种、脑垂体后叶素和酿酒酵母,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5

10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

70份的填料、150

180份的复合菌种、0.01

0.02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

2份的酿酒酵母。
[0006]优选的,所述抗应激添加剂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钾按照1∶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
[0007]优选的,所述填料为沸石粉和硅藻泥按照2∶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
[0008]优选的,所述复合菌种为植物乳杆菌、黑曲霉孢子、巨大芽孢杆菌和巴氏芽孢梭菌按照1.5∶2∶1.3∶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
[0009]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称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培养;步骤四,菌体浓缩;步骤五,超声混合;步骤六,挤出造粒;步骤七,真空干燥;步骤八,包装入库;
[0010]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进行称取5

10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

70份的填料、150

180份的复合菌种、0.01

0.02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

2份的酿酒酵母;
[0011]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称取的冷藏保存的复合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在36.5

37.5℃的温度下培养,活化完成后再次接种到斜面培养基进行活化,重复活化2

3次,完成后得到活化的复合菌种备用;
[0012]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活化后的复合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瓶
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微生物菌液备用;
[0013]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向步骤三中得到的微生物菌液中加入步骤一中称取的填料,边添加边混合,制成混合菌泥备用;
[0014]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取用步骤四中制成的菌泥,投入到超声波混合机中,随后将步骤一中称取的脑垂体后叶素、酿酒酵母和抗应激添加剂依次投入到菌泥中,进行超声混合,充分混合后制成微生物发酵菌泥备用;
[0015]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将步骤五中制成的微生物发酵菌泥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螺旋挤出造粒,制成微生物发酵菌泥小粒备用;
[0016]其中在上述步骤七中,将步骤六中制成的微生物发酵菌泥小粒投入到微波真空干燥机中,在低温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制成微生物发酵剂成品;
[0017]其中在上述步骤八中,将步骤七中制成的微生物发酵剂成品利用打包机进行称重打包,随后投入到仓库中保存。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活化培养的时间为24

36h。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扩大培养的温度为37

37.5℃,扩大培养的时间为48

60h。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超声波混合的时间为3

5h。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微波强度为1

1.5kw/kg,干燥温度为40

45℃,干燥时间为30

40min。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碳酸氢钠和碳酸钾作为抗应激剂加入到微生物发酵剂中,减少了牦牛的热应激,改善牦牛的体内代谢,有利于提高牦牛的产奶量;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种复合微生物发酵,提升发酵剂的发酵能力,配合酿酒酵母的加入,混合拌入饲料中,增加了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加入脑垂体后叶素,有利于增加牦牛的泌乳能力;
[0025]3.本专利技术利用超声混合,提升了发酵剂中各配料的混合均匀程度,同时利用微波进行真空低温干燥,避免了高温对微生物的活性的影响,提升了发酵剂中微生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配方包括:抗应激添加剂、填料、复合菌种、脑垂体后叶素和酿酒酵母,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5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份的填料、150份的复合菌种、0.01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份的酿酒酵母,且抗应激添加剂为碳酸
氢钠和碳酸钾按照1∶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填料为沸石粉和硅藻泥按照2∶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复合菌种为植物乳杆菌、黑曲霉孢子、巨大芽孢杆菌和巴氏芽孢梭菌按照1.5∶2∶1.3∶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
[0031]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称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培养;步骤四,菌体浓缩;步骤五,超声混合;步骤六,挤出造粒;步骤七,真空干燥;步骤八,包装入库;
[0032]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进行称取5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份的填料、150份的复合菌种、0.01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份的酿酒酵母;
[0033]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称取的冷藏保存的复合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在37℃的温度下培养,活化完成后再次接种到斜面培养基进行活化,重复活化3次,且活化培养的时间为36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配方包括:抗应激添加剂、填料、复合菌种、脑垂体后叶素和酿酒酵母,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5

10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

70份的填料、150

180份的复合菌种、0.01

0.02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

2份的酿酒酵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应激添加剂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钾按照1∶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沸石粉和硅藻泥按照2∶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为植物乳杆菌、黑曲霉孢子、巨大芽孢杆菌和巴氏芽孢梭菌按照1.5∶2∶1.3∶1的质量份数比例混合而成。5.一种改善高原牦牛泌乳性能的微生物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称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培养;步骤四,菌体浓缩;步骤五,超声混合;步骤六,挤出造粒;步骤七,真空干燥;步骤八,包装入库;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进行称取5

10份的抗应激添加剂、50

70份的填料、150

180份的复合菌种、0.01

0.02份的脑垂体后叶素和1

2份的酿酒酵母;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称取的冷藏保存的复合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在36.5

37.5℃的温度下培养,活化完成后再次接种到斜面培养基进行活化,重复活化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南巴桑旺堆平措占堆孙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