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圈、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09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圈、成像镜筒和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隔圈以光轴为轴心呈环形至少具有:外环面、内环面、物侧面和像侧面;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以光轴为轴心同轴内外设置,所述物侧面朝向光轴物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像侧面朝向光轴像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的截面呈向所述外环面内陷的v形。通过设计特殊的隔圈结构和消光工艺,以有效降低甚至是消除雾状杂散光,进而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进而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进而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A spacer,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圈、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圈、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便捷式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要求越高越高,大像底高解析度的镜头因此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大像底和高解析度的成像镜头对杂散光的要求也会变得极高,一般而言,镜头的杂散光是由镜片、隔圈、镜筒的相关部位反射产生,并且由透光材料作成的镜片通常会反射更多的杂散光,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比如在镜片杂散光敏感位置喷涂哑光材料或者镀高透低反膜;对于大像底和高解析度的成像镜头,隔圈内表面的反射的杂散光也会严重影响镜头的成像性能。也就是说,现有镜头存在着隔圈内表面反射杂散光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隔圈、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采用本申请隔圈可以有效消除甚至降低镜头的反射炫光,从而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隔圈,所述隔圈以光轴为轴心呈环形至少具有:外环面、内环面、物侧面和像侧面;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以光轴为轴心同轴内外设置,所述物侧面朝向光轴物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像侧面朝向光轴像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的截面呈向所述外环面内陷的v形。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隔圈与透镜直接或间接配合时,所述物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非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a,所述物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b,所述像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非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c,所述像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d满足:b≥0.05mm,b/a>0.1,c≥0.05mm,d/c>0.1。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圈的所述外环面口径Do,最大内环面口径Dm,最小内环面口径Di2和中等内环面口径Di1满足:0.1mm≤(Do

Di2)/2≤5mm,0.08mm≤(Do

Di1)/2≤5mm,Dm

Di1≥0.1
×
(Do

Dm)。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圈的厚度L满足:0.12mm≤L≤2.5mm;所述内环面的最大环宽m满足:0.06mm≤m≤3.5mm;所述内环面的最大环宽n满足:0.05mm≤n≤3.5mm。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物侧面、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设置倒角或圆角连接。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内环面之间倒角与光轴物侧面的夹角β≥30
°
,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内环面之间倒角与光轴像侧面的夹角γ≥30
°
,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倒角与光轴像侧面的夹角θ≥30
°
,及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倒角与光轴像侧面的夹角δ≥30
°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内环面之间的朝向物侧面的倒角的水平宽度A1满足:0.005mm≤A1≤0.1mm;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内环面之间的朝向像侧面的倒角的水平宽度A2满足:0.005mm≤A2≤0.025mm;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的朝向物侧面的倒角的水平宽度A3满足:0.005mm≤A3≤0.1mm;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的朝向像侧面的倒角的水平宽度A3满足:0.005mm≤A4≤0.025mm。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圈的材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或多种材质的任意组合: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
[00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0013]镜筒;所述镜筒内壁为阶梯圆形孔状结构,且沿光轴方向呈中心对称分布;
[0014]至少一片透镜;所述透镜沿所述镜筒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5]至少一个遮光元件,所述遮光元件沿所述镜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遮光元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透镜之间;及
[0016]至少一个所述的隔圈;
[00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0018]所述的光学镜头;及
[0019]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圈可以有效消除甚至降低镜头的反射炫光,从而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采用该隔圈的光学镜头及其电子装置,通过设计特殊的隔圈结构和消光工艺,可有效降低甚至是消除雾状杂散光,进而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隔圈的剖视图。
[0024]图2为隔圈剖视图中各部位直径的示意图。
[0025]图3为装配后隔圈的位置及各承靠部及非承靠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倒角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装配后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28]图6为成像镜头消除炫光的原理图。
[0029]图7为成像镜头消除炫光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32]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0033]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以光轴为轴心呈环形至少具有:外环面、内环面、物侧面和像侧面;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以光轴为轴心同轴内外设置,所述物侧面朝向光轴物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像侧面朝向光轴像侧方向且连接所述外环面和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的截面呈向所述外环面内陷的v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圈与透镜直接或间接配合时,所述物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非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a,所述物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b,所述像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非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c,所述像侧面与所述透镜配合的承靠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d满足:b≥0.05mm,b/a>0.1,c≥0.05mm,d/c>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的所述外环面口径Do,最大内环面口径Dm,最小内环面口径Di2和中等内环面口径Di1满足:0.1mm≤(Do

Di2)/2≤5mm,0.08mm≤(Do

Di1)/2≤5mm,Dm

Di1≥0.1
×
(Do

D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的厚度L满足:0.12mm≤L≤2.5mm;所述内环面的最大环宽m满足:0.06mm≤m≤3.5mm;所述内环面的最大环宽n满足:0.05mm≤n≤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侧面、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像侧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斌全张芳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