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773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稀释搅拌池、絮凝搅拌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间;还包括与絮凝搅拌池连通的加药间;所述加药间包括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和絮凝剂添加系统;所述絮凝搅拌池内部设有用于与二氧化碳中和系统连通的汽水混合器;所述絮凝搅拌池内部还设有用于与絮凝剂添加系统连通的管式混合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污水稀释、絮凝搅拌和碱性污水中和、沉淀和污泥脱水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加药间设置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将二氧化碳通入絮凝搅拌池中,对碱性污水实现中和,不会造成中和过度的情况,并且不会引入有害物质,不会增加额外的氧化处理步骤,使污水处理过程更加经济环保。使污水处理过程更加经济环保。使污水处理过程更加经济环保。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清洗水泥罐车、搅拌主机等设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水,该泥浆水中含有大量的砂骨料、石骨料、细砂、灰浆以及大量的外加剂。如若直接将其排放,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砂石骨料和水资源,因此,需要对该泥浆水进行处理后回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常通过硫酸、盐酸等溶液对污水进行中和处理,会在污水中引入有害物质,而且还会存在中和过度的现象,不利于环保;当采用有机酸替代硫酸、盐酸等物质进行污水中和时,引入的有机物质后续需进行氧化处理,增加了污水处理难度和成本。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中和过度现象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稀释搅拌池、絮凝搅拌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间;还包括与絮凝搅拌池连通的加药间;
[0007]所述加药间包括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和絮凝剂添加系统;
[0008]所述絮凝搅拌池内部设有用于与二氧化碳中和系统连通的汽水混合器;所述絮凝搅拌池内部还设有用于与絮凝剂添加系统连通的管式混合器。
[0009]优选的,所述稀释搅拌池包括污水进水口、搅拌器一、补水口、水质检测传感器一、水泵一和水泵二;所述污水进水口和补水口均设置于稀释搅拌池的池体侧壁上;所述搅拌器一、水质检测传感器一、水泵一和水泵二均设置于稀释搅拌池内部;所述水泵一用于将稀释搅拌池中的污水抽出进行回收利用,所述水泵二用于将稀释搅拌池中的污水输送至絮凝搅拌池的管式混合器中。
[0010]优选的,所述絮凝搅拌池内部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的隔板,多个隔板组合形成至少两个搅拌腔,且相邻搅拌腔之间通过S型通道连通;每个搅拌腔内均设有搅拌器二;位于起始端的搅拌腔与管式混合器连通,位于末端的搅拌腔与沉淀池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包括溢流口、刮泥机、污泥检测传感器、斜板总成和溢流堰;所述沉淀池底部与絮凝搅拌池顶部之间通过溢流口连接;所述刮泥机、污泥检测传感器、斜板总成和溢流堰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沉淀池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溢流堰的出口处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二;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与污泥处理间连通的锥形集泥口。
[0013]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包括存储罐和二氧化碳汽化器;所述二氧化碳汽
化器连接于存储罐和汽水混合器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絮凝剂添加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药剂存储箱,每一种药剂存储箱均设有相应管路连接至管式混合器或絮凝搅拌池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加药间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二氧化碳中和系统、絮凝剂添加系统连接的电控系统。
[0016]优选的,所述污泥处理间包括入料泵和压滤机;所述入料泵连接于沉淀池和压滤机之间。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将污水输入稀释搅拌池中进行搅拌稀释,对稀释后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测,若水质不符合回收利用标准,则将稀释后的污水输入絮凝搅拌池中;
[0019]步骤二:在絮凝搅拌池中,先通过加药间中的絮凝剂添加系统向絮凝搅拌池的管式混合器中输送浓度为5%~10%的PAC溶液;再通过絮凝剂添加系统向絮凝搅拌池中输送浓度为1

~2

的PAM溶液;在絮凝搅拌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向絮凝搅拌池中输入二氧化碳对污水进行PH值调节;
[0020]步骤三:将絮凝搅拌池中的污水输送至沉淀池中,在沉淀池的出水口进行水质检测,当处理后的污水中总固体含量<2000mg/L、氯离子含量<50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600mg/L且PH值为6~9时,将处理后的污水输出沉淀池进行回收利用;
[0021]步骤四:将沉淀池中的污泥输入污泥处理间中进行处理、转运。
[002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加药间设置二氧化碳中和系统,将二氧化碳通入絮凝搅拌池中,对碱性污水实现中和,不会造成中和过度的情况,并且不会引入有害物质,不会增加额外的氧化处理步骤,使污水处理过程更加经济环保。
[0024](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絮凝搅拌池中设置管式混合器,用于将絮凝剂和污水在管式混合器内部的螺旋管道中充分混合,提升絮凝剂在污水中的扩散效果,可节约絮凝剂的使用量,适用于PAC溶液与污水的快速混合与反应。
[0025](3)本专利技术中,稀释搅拌池中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一和液位传感器,便于对稀释后的污水进行检测,根据水质情况,选用不同的水泵实现污水的输出或将污水输入絮凝搅拌池中进行絮凝,当稀释后的污水可直接回收利用时,避免了后续不必要的污水处理步骤,减少了污水处理成本。
[0026](4)本专利技术中,在絮凝搅拌池中设有多个搅拌腔,每个搅拌腔内均设有搅拌器二,便于污水和絮凝剂在絮凝搅拌池中充分混合絮凝,同时可实现二氧化碳与污水的充分中和,可综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0027](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沉淀池中的斜板总成可快速实现固液分离,通过沉淀池顶部的溢流堰实现顶部清水的流出,通过沉淀池底部的刮泥机实现污泥的收集。
[0028](6)本专利技术中,絮凝剂添加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药剂存储箱,通过电控系统控制不同絮凝剂的输入顺序和比例,获取最优的污水处理效果,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
[0029](7)本专利技术中,电控系统与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泵件、搅拌器、传感器和管道阀门等连接,便于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
[0030](8)本专利技术中,污泥处理间中设有入料泵和压滤机,便于对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抽
取和脱水,实现污泥的处理转运,实现污泥中的骨料回收。
[0031](9)本专利技术中,稀释搅拌池、絮凝搅拌池、沉淀池、加药间和污泥处理间集成为一体化箱式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设备布局合理。
[0032](1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各个传感器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智能监测,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仅包括稀释、中和、絮凝、沉淀和污泥脱水等步骤,工艺精简。
[003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003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稀释搅拌池(1)、絮凝搅拌池(2)、沉淀池(3)和污泥处理间(5);还包括与絮凝搅拌池(2)连通的加药间(4);所述加药间(4)包括二氧化碳中和系统(4.1)和絮凝剂添加系统(4.2);所述絮凝搅拌池(2)内部设有用于与二氧化碳中和系统(4.1)连通的汽水混合器(2.1);所述絮凝搅拌池(2)内部还设有用于与絮凝剂添加系统(4.2)连通的管式混合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搅拌池(1)包括污水进水口(1.1)、搅拌器一(1.2)、补水口(1.3)、水质检测传感器一(1.4)、水泵一(1.5)和水泵二(1.6);所述污水进水口(1.1)和补水口(1.3)均设置于稀释搅拌池(1)的池体侧壁上;所述搅拌器一(1.2)、水质检测传感器一(1.4)、水泵一(1.5)和水泵二(1.6)均设置于稀释搅拌池(1)内部;所述水泵一(1.5)用于将稀释搅拌池(1)中的污水抽出进行回收利用,所述水泵二(1.6)用于将稀释搅拌池(1)中的污水输送至絮凝搅拌池(2)的管式混合器(2.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搅拌池(2)内部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的隔板(2.3),多个隔板(2.3)组合形成至少两个搅拌腔,且相邻搅拌腔之间通过S型通道连通;每个搅拌腔内均设有搅拌器二(2.4);位于起始端的搅拌腔与管式混合器(2.2)连通,位于末端的搅拌腔与沉淀池(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包括溢流口(3.1)、刮泥机(3.2)、污泥检测传感器(3.3)、斜板总成(3.4)和溢流堰(3.5);所述沉淀池(3)底部与絮凝搅拌池(2)顶部之间通过溢流口(3.1)连接;所述刮泥机(3.2)、污泥检测传感器(3.3)、斜板总成(3.4)和溢流堰(3.5)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沉淀池(3)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3.5)的出口处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二(3.6);所述沉淀池(3)底部设有与污泥处理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澜杨兵张海涛胡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