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766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7:18
本申请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后筒结构和出风风道,后筒结构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流体在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出风风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蓄水结构,蓄水结构用于储存流体中携带的水分。根据本申请的衣物处理装置,能有效解决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

Clothing hand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衣物处理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衣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家电行业导向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趋势,各类家电都随潮流走向创新化发展道路,衣物处理装置也从只能简单洗衣、脱水的设备发展成现在具备烘干、护理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化产品。
[0003]其中,烘干功能省去了用户自行晾干衣物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除菌作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洗干一体机是通过自来水冷却热湿空气的方式来去除衣物湿度,大多数洗干机将独立风道作为冷凝器,经过衣物的热湿空气在冷凝器内与冷却水换热除湿,也有一些洗干机在后筒壁面进行冷凝,其主要方法为在后筒上部设置冷凝水进水管,其表面设有多条导流筋与挡水筋,冷凝水可以顺着后筒内壁面流下来与热湿空气换热并除湿。后筒冷凝地方式不会产生毛屑堆积的问题,但由于后筒冷凝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后筒上部,气流掠过后筒表面易带走部分粒径小的水滴进入其出风管道,并在累积一定量后从管道内倾泻而出,这部分冷凝水往往会冲入内筒打湿衣物,从而降低了冷凝效率。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的衣物处理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有效解决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
[0007]后筒结构,后筒结构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流体在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0008]和出风风道,出风风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出风风道内设置有蓄水结构,蓄水结构用于储存流体中携带的水分。
[0009]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蓄水结构。
[0010]进一步地,蓄水结构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冷凝区。
[0011]进一步地,当蓄水结构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流向所述冷凝区时,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能够对出风风道内流经第一出风口的水分的流速进行缓冲。
[0012]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的流速进行缓冲。
[0013]进一步地,缓冲结构设置于出风风道内,且缓冲结构位于第一出风口处。
[0014]进一步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路,缓冲管路连通第一出风口与蓄水结构;缓冲管路的内表面具有曲面。
[0015]进一步地,缓冲管路为弯曲管路。
[0016]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包括U形段,U形段形成蓄水结构。
[0017]进一步地,出风风道内设置有水汽分离结构;水汽分离结构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
[0018]进一步地,水汽分离结构包括褶皱结构。
[0019]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蓄水结构和水汽分离结构依次连通;
[0020]和/或,经过水汽分离结构对流经出风风道的流体进行水汽分离后的水分能够流向蓄水结构。
[0021]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冷凝风道,出风风道连通冷凝风道,后筒结构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出风风道进入冷凝风道进行冷凝处理。
[0022]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本申请解决了冷凝水冲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出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后筒结构;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出风风道;3、蓄水结构;4、缓冲结构;5、水汽分离结构;6、冷凝风道;7、第一进水口;8、第二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结合参见图1

2所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后筒结构1和出风风道2,后筒结构1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11,流体在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排出;出风风道2连通第一出风口11;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蓄水结构3,蓄水结构3用于储存流体中携带的水分;本申请的第一出风口11为后筒冷凝的上出风口。即本申请通过在后筒冷凝的上出风口与出风风道2之间增加蓄水结构3,用来储存被空气附带进入出风风道2的液滴,可以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
[0028]本申请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筒体组件、风道组件、冷凝水管等组成;其中筒体组件的后筒结构1内底壁面斜上方装有进水管,同时具备导流筋与挡水筋,出风口设有上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即第二出风口12,风道组件包括冷凝风道6、出风风道2以及蓄水结构3;后筒结构1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水口7和第二进水口8。
[002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所述蓄水结构3;
[0030]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11流向冷凝区。
[0031]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当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11流向冷凝区时,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能够对出风风道2内流经第一出风口11的水分的流速进行缓冲,能够对出风风道里的水滴进行缓冲,让累积在出风口附近的水滴溢流而不是倾泻。
[003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能够对流经出风风道2的流体的流速进行缓冲。本申请还可以将出风风道2内的水分进行减缓流速度,水滴从上出风口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本申请有效解决了后筒冷凝时出风风道2的水流进入内筒打湿衣物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后筒冷凝的出风风道2内的冷凝水无法合理利用的问题。
[0033]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凹陷区,凹陷区形成蓄水结构3,当流体流经出风风道2时,流体中混合的水储存在凹陷区内,可以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
[003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结构4设置于出风风道2内,且缓冲结构4位于第一出风口11处,使得水分在流出第一出风口11时的流速减缓,可以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内筒打湿衣物,降低烘干效率,起到缓冲作用。
[003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结构4包括缓冲管路,缓冲管路连通第一出风口11与蓄水结构3;缓冲管路的内表面具有曲面,曲面能够对流体的流速进行减缓。
[0036]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缓冲管路为弯曲管路,弯曲管路可以减缓水流的流速。
[0037]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些实施例,出风风道2包括U形段,U形段形成蓄水结构3。在水滴填满U形段的蓄水腔后从上出风口慢慢回流至后筒表面,既二次利用了冷凝水,又防止液滴在进入出风风道2后堆积成一股水流倾泻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筒结构(1),所述后筒结构(1)具有冷凝区和第一出风口(11),流体在所述冷凝区进行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1)排出;和出风风道(2),所述出风风道(2)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蓄水结构(3),所述蓄水结构(3)用于储存所述流体中携带的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2)内设置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形成所述蓄水结构(3);和/或,所述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1)流向所述冷凝区。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蓄水结构(3)内储存的水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1)流向所述冷凝区时,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缓冲结构(4),所述缓冲结构(4)能够对所述出风风道(2)内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水分的流速进行缓冲。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4)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2)内,且所述缓冲结构(4)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和/或,所述缓冲结构(4)包括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璨龙斌华王瑀宁王书斌张强刘二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