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50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包括:便携式机械台,其包括底座和机架,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在一起,形成L型结构;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端,载物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所述载物台沿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显微镜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所述显微镜单元沿Z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运输在野外使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固定简单方便,支持明场、暗场、斜射相差、荧光等观察方式;自带电源;成像系统采用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可以在显微镜技术领域中应用。技术领域中应用。技术领域中应用。

A portable biological micr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微镜
,特别是关于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实验室用检测生物显微镜存在的不适用于野外的问题,包括用于实验室使用没有考虑经常运输的问题,镜体结构复杂,活动部件固定不方便;并且普通生物显微镜功能单一,对于透明体液标本,和野外染色不方便情况下不能及时进行检测;以及采用220V供电,在野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照明和成像,电源需求高;普通生物显微镜摄像系统一般采用有线传输数据到计算机,存在数据传输不方便等问题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便于运输在野外使用,固定简单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包括:便携式机械台,其包括底座和机架,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在一起,形成L型结构;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端,载物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所述载物台沿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显微镜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所述显微镜单元沿Z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
[0005]进一步,所述载物台采用三层结构,底层为固定层,顶层为样品承载层,中间层为调节层;所述底层与所述中间层固定连接后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上,所述顶层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中间层活动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二调节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
[0007]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中间层上,所述第一滑块沿Y轴方向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顶层下部,所述第一滑块经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0008]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中间层上,所述第二滑块沿X轴方向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顶层下部,所述第二滑块经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三调节杆、机架导轨和调节滑块;
[0010]所述机架导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所述调节滑块固定在所述显微镜单元的调焦结构上,所述调节滑块经所述第三调节杆在所述机架导轨上进行Z轴方向的上下移动。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的第二端内设置有便携式电源。
[0012]进一步,所述显微镜单元包括调焦结构、观察筒、目镜、物镜转盘和物镜组;所述调焦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上,且所述调焦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观察筒,所述观察
筒上设置有所述目镜;所述调焦结构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所述物镜转盘,所述物镜转盘位于所述载物台的上方,且所述物镜转盘上设置有所述物镜组。
[0013]进一步,所述观察筒顶部设置有固定筒,通过所述固定筒将成像设备安装在所述观察筒上;
[0014]位于所述观察筒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照明光源,由所述第一照明光源实现斜射相差观察。
[0015]进一步,所述载物台的下方,沿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二照明光源,所述第二照明光源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端。
[0016]进一步,所述底座和所述机架都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观察筒、所述物镜转盘和所述调焦结构用于连接的部分采用钢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所述显微镜还包括用于放置各个部件的背包。
[0018]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便携性好,功能齐全,可以采用了暗场和斜射相差方式适应不染色标本、体液等。
[0020]2、本专利技术成本低,并能保证产品后期维修价格低廉,推广生产后更容易低价生产,减少设备采购的费用。
[0021]3、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部件及各部件之间采用简便的模块化固定,可把载物台,物镜转盘,第二调节结构进行运输固定,并可以对观察筒,目镜,光源等模块从机架上拆卸下来,单独固定包装运输。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生物显微镜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6]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生物显微镜,解决了现有普通生物显微镜,结构重,价格相对较高,便携性不好,价格较低的产品存在着观察方式单一,不能适应野外极端环境下快速、稳定的检测使用的问题。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包括:
[0028]便携式机械台,其包括底座1和机架2,底座1的第一端与机架2的底部连接在一起,
形成类似L型结构;
[0029]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机架2的第一端,载物台3设置在第一调节机构上,由第一调节机构带动载物台3沿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
[0030]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机架2的第二端,显微镜单元设置在第二调节机构上,由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显微镜单元沿Z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
[0031]上述实施例中,载物台3采用三层结构,其中底层为固定层,顶层为样品承载层,中间层为调节层。底层与中间层固定连接后一端固定在机架2的第二端上,顶层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与中间层活动连接。
[003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4、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二调节杆5、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第一调节杆4和第二调节杆都采用丝杆。第一导轨固定在载物台3的中间层上,第一滑块沿Y轴方向固定在载物台3的顶层下部,第一滑块经第一调节杆4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经外力带动第一调节杆4使得第一滑块带动顶层沿Y方向移动。同理,第二导轨固定在载物台3的中间层上,第二滑块沿X轴方向固定在载物台3的顶层下部,第二滑块经第二调节杆5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经外力带动第二调节杆5使得第二滑块带动顶层沿X方向移动。
[0033]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三调节杆6、机架导轨和调节滑块。机架导轨设置在机架2的第二端,调节滑块固定在显微镜单元的调焦结构8上,调节滑块经第三调节杆6在机架导轨上进行Z轴方向的上下移动,带动显微镜单元上下移动,以实现样本在物镜焦距范围内聚焦。
[0034]上述实施例中,机架2采用弧形结构,其中部设置有弧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机械台,其包括底座和机架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在一起,形成L型结构;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端,载物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所述载物台沿X轴和Y轴方向进行移动;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显微镜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上,由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带动所述显微镜单元沿Z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采用三层结构,底层为固定层,顶层为样品承载层,中间层为调节层;所述底层与所述中间层固定连接后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的第二端上,所述顶层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中间层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第二调节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中间层上,所述第一滑块沿Y轴方向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顶层下部,所述第一滑块经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中间层上,所述第二滑块沿X轴方向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所述顶层下部,所述第二滑块经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生物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三调节杆、机架导轨和调节滑块;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莉赵怡雯王玉飞张志强王贝晗刘兰兰王文静陈东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