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30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包括膜体,膜体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缓冲凸起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膜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膜体内层、第一弹性层、第一混合层、第二混合层、第二弹性层、第二膜体内层和防磨层,第一膜体内层、第一弹性层、第一混合层、第二混合层、第二弹性层、第二膜体内层和防磨层依次从上至下相邻设置。第一膜体内层和第二膜体内层比原有的膜体表层均聚或共聚烯烃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明显的熔区,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透明度、热粘性、热封温度、低气味等,通过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达到增强膜体结构整体的韧性和弹性,通过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达到提高膜体结构整体的抗拉伸性。二混合层达到提高膜体结构整体的抗拉伸性。二混合层达到提高膜体结构整体的抗拉伸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工业是热缩包装最大的市场,热缩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快餐食品、乳酸类食品、饮料、小食品、酒类产品、农副产品、干食品以及土特产等的包装,其中,热收缩膜在啤酒的包装中应用最为广泛。
[0003]现有的采用热收缩膜包装的啤酒在利用车体进行运输时,当车体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振动时,由于热收缩膜的缓冲效果不是很好,容易使得瓶体底部与这车体载物板发生振动碰撞,容易使得热收缩膜内的瓶体因振动碰撞导致损坏,且现有的热收缩膜包装一般都未设置手拎机构,不方便对装有瓶体的热收缩膜包装体的搬运。
[0004]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020555281.8的技术,提出了一种防碰撞抗拉伸热收缩膜,该新型设有拉绳机构和手拎杆,便于对装有瓶体的热收缩膜本体的提拎搬运,且拉绳机构和手拎杆便于与热收缩膜本体组合安装,设有第一缓冲膜柱和第二缓冲膜柱,通可防止瓶体受到损坏。
[0005]上述技术中的膜体结构中设置缓冲模柱结构,配合内部设置的玻璃纤维丝层,对外力进行缓冲,但该种膜体结构和材料在受到外力的时候,表面设置的缓冲模柱可承受的外力十分有限,且针对于外力对膜体结构产生的拉伸力并没有很好的抗拉伸效果,而内部设置的玻璃纤维丝层,在受到集中外力的时候,接触面积的减小,导致外力和膜体之间的压强增强,单靠内部的玻璃纤维丝层不能达到很好的抗拉伸和抗穿刺效果,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0006]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抗拉伸的热收缩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实施例抗拉伸的热收缩膜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包括膜体,膜体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缓冲凸起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膜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膜体内层、第一弹性层、第一混合层、第二混合层、第二弹性层、第二膜体内层和防磨层,第一膜体内层、第一弹性层、第一混合层、第二混合层、第二弹性层、第二膜体内层和防磨层依次从上至下相邻设置,防磨层整体位于膜体的底端最外层结构,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之间设置有中心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包括有第三弹性层,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均包括有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
[000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缓冲凸起在膜体的表层凸起设置多组,呈圆形凸起设置。
[00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缓冲层位于缓冲凸起的内侧位置,设置为海绵层。
[00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心层设置为玻璃纤维丝层,且中心层整体由两层玻璃纤维层相互交叉叠加组成。
[00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膜体内层和第二膜体内层设置为茂金属聚乙烯层,位于膜体表层的底部位置,且第一膜体内层和膜体表层设置有聚乙烯网层。
[00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三弹性层设置为双层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基聚合物,且增塑剂为甘油。
[00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中设置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分别设置为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层、亚麻纤维层和碳纤维层。
[0015]有益效果:
[0016]1、该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在将膜体用于包装或者其他用途的时候,通过内置缓冲层的缓冲凸起,在膜体受到外力的时候,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分散的效果,降低膜体受到的外力,同时使得膜体在受到外力之后,具有较快的回复能力。
[0017]2、该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通过中心层,有效的增强膜体层体结构对外力的抵抗效果,达到避免过度拉伸的效果。
[0018]3、该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第一膜体内层和第二膜体内层比原有的膜体表层均聚或共聚烯烃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明显的熔区,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透明度、热粘性、热封温度、低气味等。
[0019]4、该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通过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达到增强膜体结构整体的韧性和弹性,通过第一混合层和第二混合层达到提高膜体结构整体的抗拉伸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平面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膜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弹性层结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混合层结构剖视图。
[0025]图1

5中:膜体1、缓冲凸起2、缓冲层3、第一膜体内层4、第一弹性层5、第一混合层6、第二混合层7、第二弹性层8、第二膜体内层 9、防磨层10、中心层11、第三弹性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第三限位层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包括膜体1,膜体1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2,缓冲凸起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3,膜体1 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膜体内层4、第一弹性层5、第一混合层6、第二混合层7、第二弹性层8、第二膜体内层9和防磨层10,第一膜体内层4、第一弹性层5、第一混合层6、第二混合层7、第二弹性层 8、第二膜体内层9和防磨层10依次从上至下相邻设置,防磨层10 整体位于膜体1的底端最外层结构,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之间设置有中心层11,第一弹性层5和第二弹性层8包括有第三弹性层12,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均包括有第一纤维层13和第二纤维层14和第三纤维层15。
[0028]其中,缓冲凸起2在膜体1的表层凸起设置多组,呈圆形凸起设置。
[0029]其中,缓冲层3位于缓冲凸起2的内侧位置,设置为海绵层,在将膜体用于包装或者
其他用途的时候,通过内置缓冲层3的缓冲凸起 2,在膜体1受到外力的时候,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分散的效果,降低膜体受到的外力,同时使得膜体在受到外力之后,具有较快的回复能力。
[0030]其中,中心层11设置为玻璃纤维丝层,且中心层11整体由两层玻璃纤维层相互交叉叠加组成,通过中心层11,有效的增强膜体层体结构对外力的抵抗效果,达到避免过度拉伸的效果。
[0031]其中,第一膜体内层4和第二膜体内层9设置为茂金属聚乙烯层,位于膜体表层的底部位置,且第一膜体内层4和膜体表层设置有聚乙烯网层,第一膜体内层4和第二膜体内层9比原有的膜体表层均聚或共聚烯烃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明显的熔区,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透明度、热粘性、热封温度、低气味等。
[0032]其中,第三弹性层12设置为双层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基聚合物,且增塑剂为甘油,通过第一弹性层5和第二弹性层8达到增强膜体结构整体的韧性和弹性。
[0033]其中,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中设置的第一纤维层13和第二纤维层14和第三纤维层15分别设置为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层、亚麻纤维层和碳纤维层,通过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达到提高膜体结构整体的抗拉伸性。
[0034]工作原理: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包括膜体(1),其特征在于:膜体(1)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凸起(2),缓冲凸起(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3),膜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膜体内层(4)、第一弹性层(5)、第一混合层(6)、第二混合层(7)、第二弹性层(8)、第二膜体内层(9)和防磨层(10),第一膜体内层(4)、第一弹性层(5)、第一混合层(6)、第二混合层(7)、第二弹性层(8)、第二膜体内层(9)和防磨层(10)依次从上至下相邻设置,防磨层(10)整体位于膜体(1)的底端最外层结构,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之间设置有中心层(11),第一弹性层(5)和第二弹性层(8)包括有第三弹性层(12),第一混合层(6)和第二混合层(7)均包括有第一纤维层(13)和第二纤维层(14)和第三纤维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的热收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凸起(2)在膜体(1)的表层凸起设置多组,呈圆形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芳麦顺燕邹锦娟梁杰勇邓俊苹肖芳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锦莠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