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709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支座顶板、支座底板、挡块、复位橡胶、下侧摩擦滑块、上侧摩擦滑块、内橡胶柱;其中,支座顶板、支座底板呈上下平行设置,支座顶板底面四角、支座底板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复位橡胶连接,支座顶板底面四侧、支座底板顶面四侧设有挡块,位于挡块之间的下侧摩擦滑块的内侧设有内橡胶柱,下侧摩擦滑块的一端与支座底板配合,下侧摩擦滑块另一端安装有上侧摩擦滑块,通过上侧摩擦滑块与支座顶板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具有维修便利、功能清晰、造价低、承载力大、便于运输与施工等优点。施工等优点。施工等优点。

A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属于建筑抗震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大部分地震灾害是地震时的晃动使结构构件遭到破坏,使建筑物不能支持自身重量而倒塌,从而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0003]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减少地震灾害,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4]隔震技术是通过将水平向隔震系统(即隔震层)设置在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用较大的隔震层相对位移吸收地震作用力,延长建筑物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减少建筑结构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隔震装置,以用于通过合理的构建及连接搭建了建筑用的三维隔震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挡块3、复位橡胶7、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内橡胶柱10;其中,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呈上下平行设置,支座顶板1底面四角、支座底板2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复位橡胶7连接,支座顶板1底面四侧、支座底板2顶面四侧设有挡块3,位于挡块3之间的下侧摩擦滑块8的内侧设有内橡胶柱10,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配合,下侧摩擦滑块8另一端安装有上侧摩擦滑块9,通过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配合。
[0007]所述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的四侧挡块3之间分别设有镜面钢板4,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顶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底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
[0008]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与支座底板2配合的一端、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配合的一端设有凹槽,聚四氟乙烯板11一端嵌入凹槽且与凹槽固定,聚四氟乙烯板11另一端从凹槽伸出与镜面钢板4配合;其中,支座底板2顶面的镜面钢板4与聚四氟乙烯板11之间的摩擦系数、支座顶板1底面的镜面钢板4与聚四氟乙烯板11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致。
[0009]所述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为5mm

9mm,嵌入凹槽的深度大于总厚度的1/2,外露厚度为2mm以上。
[0010]所述复位橡胶7的两端硫化安装在钢板5上,钢板5通过螺栓6与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连接。
[0011]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轴向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内橡胶柱10、上侧摩擦滑块9的凹槽,内橡胶柱10硫化在凹槽中,上侧摩擦滑块9一端插入下侧摩擦滑块8凹槽中并置于内橡胶柱10上方。
[0012]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采用Q235钢。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使用滑块取代传统隔震支座的铅芯橡胶,避免了制作铅芯时产生的污染,且能够达到与传统橡胶支座相同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抗震性能。
[0015]2、传统橡胶隔震支座的橡胶会逐渐老化而丧失其部分功能性,而本专利技术的刚性滑块使用的是不锈钢,可保证长期安全使用。
[0016]3、在经历地震后,对于传统橡胶隔震支座,若是失效则需要顶升主体结构后进行整体更换,这不易实现且会对主体结构产生损伤。而本专利技术靠刚性滑块承受竖向荷载且不易坏,提供复位力的橡胶容易取出并更换,若在地震后功能失效,可不用顶升上部结构而更换复位橡胶。
[0017]4、地震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传统橡胶支座遇火则其功能性大打折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抗震性能要求,而本专利技术的耐火性则更佳,更能在复杂环境中发挥其预期功能。本专利技术的造价更低,较传统的橡胶支座可节约5%~20%。
[0018]综上,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具有维修便利、功能清晰、造价低、承载力大、便于运输与施工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示意图一;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示意图二;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块拆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滑块剖视示意图;
[0024]图中各标号为:1、支座顶板,2、支座底板,3、挡块,4、镜面钢板,5、钢板,6、螺栓,7、复位橡胶,8、下侧摩擦滑块,9、上侧摩擦滑块,10、内橡胶柱,11、聚四氟乙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0026]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挡块3、复位橡胶7、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内橡胶柱10;其中,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呈上下平行设置,支座顶板1底面四角、支座底板2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复位橡胶7连接,支座顶板1底面四侧、支座底板2顶面四侧焊接设有挡块3,位于挡块3之间的下侧摩擦滑块8的内侧设有内橡胶柱10,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配合,下侧摩擦滑块8另一端安装有上侧摩擦滑块9,通过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配合,使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在同一平面中的四侧挡块3形成的区域内滑动摩擦。
[0027]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的四侧挡块3之间分别设有镜面钢板4,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顶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底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镜面钢板焊接固定在对应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上。
[0028]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与支座底板2配合的一端、上侧摩擦滑块9
与支座顶板1配合的一端设有凹槽,聚四氟乙烯板11一端嵌入凹槽且与凹槽固定,聚四氟乙烯板11另一端从凹槽伸出与镜面钢板4配合;其中,支座底板2顶面的镜面钢板4与聚四氟乙烯板11之间的摩擦系数、支座顶板1底面的镜面钢板4与聚四氟乙烯板11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致,支座性能更加稳定。
[0029]进一步地,可以设置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为6mm,嵌入凹槽的深度为3.5mm,外露厚度为2.5mm。聚四氟乙烯板可以替换为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
[0030]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复位橡胶7的两端硫化安装在钢板5上,钢板5通过螺栓6与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连接。
[0031]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轴向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内橡胶柱10、上侧摩擦滑块9的圆柱凹槽,内橡胶柱10硫化在圆柱凹槽中,上侧摩擦滑块9一端插入下侧摩擦滑块8凹槽中并置于内橡胶柱10上方。
[0032]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采用Q235钢,可保证长期安全使用,中间摩擦滑块承担竖向荷载,可不用顶升上部结构更换复位橡胶。
[0033]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为5mm,嵌入凹槽的深度为2.8mm,外露厚度为2.3mm。
[0034]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板的厚度为9mm,嵌入凹槽的深度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挡块(3)、复位橡胶(7)、下侧摩擦滑块(8)、上侧摩擦滑块(9)、内橡胶柱(10);其中,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呈上下平行设置,支座顶板(1)底面四角、支座底板(2)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复位橡胶(7)连接,支座顶板(1)底面四侧、支座底板(2)顶面四侧设有挡块(3),位于挡块(3)之间的下侧摩擦滑块(8)的内侧设有内橡胶柱(10),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配合,下侧摩擦滑块(8)另一端安装有上侧摩擦滑块(9),通过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顶板(1)、支座底板(2)的四侧挡块(3)之间分别设有镜面钢板(4),下侧摩擦滑块(8)的一端与支座底板(2)顶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底面的镜面钢板(4)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摩擦滑块(8)与支座底板(2)配合的一端、上侧摩擦滑块(9)与支座顶板(1)配合的一端设有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正聪何锦涛王晶李武杰罗东木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正协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